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16个试点地区之一,重庆市政府近日印发了《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重庆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过程中有何创新之举?企业和群众在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会有哪些变化?今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委副主任吴波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优化提速”
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50天内办结
吴波介绍,在重庆市政府印发的《方案》中指出,要推进全流程改革,使改革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全过程;推进全项目改革,包括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除外);推进全事项改革,将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所有审批及办理事项都纳入改革范围,真正实现全流程、全项目、全事项的全覆盖改革,切实推动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同时,在国务院提出的“改革试点地区今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目前平均为200个工作日)”目标基础上,突出重点,通过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将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35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20个工作日以内、一般工业项目从取得土地到开工压减至1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审批时间压减至8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一般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70个工作日以内。
“6张清单”
审批事项更精简清晰
“工程建设审批改革先进地区实践和成功经验证明,实行‘清单管理’能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更清楚各项改革举措,申报审批更便捷。”吴波介绍,《方案》梳理确定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的行政许可、技术审查、市政公用服务等130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了“减、放、并、转、调、诺”6张清单。
其中“减”是指精简审批事项。一步到位减掉了社会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消防方案设计技术审查、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施工合同备案等15个审批服务事项(占审批事项的20%),仅社会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批1项,就可为业主单位节约50天左右时间。
“放”是指下放审批权限。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等5个事项放权给区县实施及办理,并切实解决放权不协同、不配套等问题。
“并”是指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将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占用城市绿地审批、占用或挖掘城市道路审批、取水许可等23个审批事项合并为8项。
“转”是指转变管理方式。将园林绿地指标审查、电力保护审查等11个审批事项转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由规划部门统一征求意见,其他部门不再单独审查,有效提升了审批效率;对开发区、产业园区等特定区域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重要矿产评估等13个事项全部改由政府统一组织,按区域统一编审,企业不再单独办理。
“调”是指调整审批时序。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前完成即可,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取水许可审批等6个事项在施工许可前完成即可。
“诺”是指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办法。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节能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21个审批事项可实行告知承诺,切实为项目审批“松绑”。
同时,为确保改革落到实处,《方案》提出将制定改革试点工作督查考核办法,对改革任务落实率、审批服务时效率、审批服务公开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改革创新度等5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并纳入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区县政绩考核。
“一个窗口”
办理工程项目申报审批不再多头跑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复杂,涉及部门多,以往企业和群众在审批报件和咨询时,需要多个部门来回跑。《方案》指出,试点改革通过“五个一”,即“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套机制”来构建完善的审批体系,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今年,9月3日,重庆市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正式对外开放, 22个市级部门进驻大厅,实行“一个窗口”集中交件、取件和咨询。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可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建设项目消防验收、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夜间作业审核等130项有关工程建设的审批工作。
据了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每个阶段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报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共享申报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减少企业“多头跑”,真正实现“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和管理,进“一家门,办多家事”。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