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重庆市加快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以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为核心抓手,通过一系列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推动住建行业转型升级,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建成住建领域产业孵化创新平台5个以上,推动建设新技术规模化应用50项以上,打造“AI(人工智能)+建造”应用场景3个以上;到2030年底,打造一批智能建造产业园区,培育西南地区住建领域优势产业10个以上、新型建造领军企业20家以上,现代建筑产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
《方案》部署了工业化建造、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产业化发展四大重点任务,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方案》提出推广标准化设计与易建性技术,加快模块化建筑发展,将装配式楼板、预制楼梯等成熟技术纳入6层及以上住宅建设要求,同时鼓励集中连片农房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市政工程方面,推动明挖隧道、立交、轨道交通等项目采用全预制装配式技术,探索工业化技术在工程边坡、临时道路等场景的应用;装配式装修则重点聚焦学校、医院、人才公寓等公共建筑,发展整体卫浴、装配式墙面等成套技术,联动适老化产品与定制家居,助力装修翻新改造。
《方案》明确推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推广被动式技术与绿色设备,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结合城市更新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绿色建材应用上,健全采信机制与信贷联动制度,将绿色低碳建材要求纳入绿色建筑标准,扩大在政府投资工程等项目中的应用比例;同时聚焦磷石膏等固废综合利用,完善再生产品技术标准,在市政道路、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开展再生建材规模化应用试点。
智能化升级成为《方案》的重要发力点。一方面,完善全市BIM管理平台与模型库,推动3D激光扫描、虚拟现实与BIM技术融合,推行“一模到底”数字孪生应用模式,实现设计、建造全过程协同;另一方面,在房屋、市政、交通等项目中推广建筑机器人,重点应用于“危繁脏重”场景,发展“单机自动化、多机协同化”作业,同时推动智能施工电梯、远程塔吊等装备落地,探索“机器人集群+数字孪生指挥平台”智慧施工体系。此外,还将推进数字家庭、智慧小区建设,开展公共设施智能化改造,基于数字化城市运行中心开展城市体检评估。
《方案》提出围绕现代建筑设计施工、新型建材生产、智能施工装备制造等5类重点产业,梳理产业链企业清单,通过“项目应用+产业孵化”机制,支持两江新区、涪陵区等区县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传统建筑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建筑机器人专业化施工队伍,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与专利技术产业化;同时引导投资向智能建造、绿色建造领域倾斜,孵化专精特新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布局空地一体、数字孪生等未来产业。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