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部门解读

《重庆市加快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5-11-11 16:31
发布时间:2025-11-11 16:3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加快发展新型建造方式 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渝府办发〔2025〕53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方便公众全面了解有关情况,现作如下解读。

一、制定背景

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形成住建领域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新产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市围绕“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一体化推进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发展,以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机制、新产业。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含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工作举措、保障措施4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改革双轮驱动,围绕“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一体化推进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发展,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全国先进建造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力争“十五五”期间实现现代建筑产业产值翻番达到6000亿元。

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抓好4项重点工作。一是全面推行工业化建造,拓展装配式装修、市政工业化、装配式农房等实施领域,发展“易建性”装配式技术、集成卫浴和模块化建筑等新型体系,推动工业化建造提质增效。二是大力推动绿色化转型,加大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低碳建材推广力度,创新推动建筑固废循环利用,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快推动智能化升级,推行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一模到底”数字孪生应用模式,强化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施工装备规模化应用,推动建筑产品智能升级,布局实施全屋智能化,开展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深入拓展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慧社区等领域的应用,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四是聚力实现产业化发展,推动传统设计、施工等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引育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聚链成群,形成优势突出、协作紧密的产业体系。

第三部分为工作举措。实施5大行动。一是实施产业孵化协同创新行动,以工程应用为牵引,加大新型建造方式科技创新支持,构建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体系,形成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促进全国先进技术在重庆优先落地转化。二是实施应用场景牵引行动,在土地出让、项目立项、可研批复等环节,严格落实装配式建筑等实施要求,扩大新型建造方式在房屋、市政、交通、水利等领域的应用规模。三是实施全链数字赋能行动,构建数字住建大脑,强化物联感知体系建设,赋能工程建设、城市更新、房屋体检等关键场景,开展一体化数据价值转换服务,促进住建数据应用和价值转化。四是实施新技术推广跃升行动,全面深化新技术在项目应用、造价服务、标准支撑等方面的机制改革,破解管理程序繁琐、定额标准滞后等难题,激发市场创新动力。五是实施创新人才引育行动,完善“引育留用”立体化人才评价与服务机制,加快新时代产业工人培育,构建涵盖领军人才、技能人才、产业工人等人才梯队体系。

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主要从强化统筹组织、运行监测、政策激励、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和落地实施。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