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7337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自然博物馆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自然博物馆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收藏展览自然历史遗物,弘扬民族文化。 自然历史遗物收藏、展示、研究 普及、传播自然科学知识 | |||
住所 |
重庆市北碚区金华路398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碧春 | |||
开办资金 |
214(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710.5 |
3416.1 | |||
网上名称 |
https://www.cmnh.org.cn/ |
从业人数 |
63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按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紧盯目标任务,扎实有序推进重点工作。一是全力推进新馆二期建设前期工作。我馆自筹资金于今年3月招标确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自然博物园区建设项目总体策划工作,进展顺利。11月,完成项目前期策划书及策划方案文本。二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单位申报创建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项目申报工作;立足第七批重庆市岗位学雷锋示范点,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文明新风,焕发时代光彩,持续开展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创建工作。三是加强老馆活化利用。完成地质楼本体修缮工程,并获“重庆市2022年度文物保护优质工程”,推进《中国地质调查所历史陈列》布展工作,并充实“北碚地震台历史陈列展览”,增加数字科普互动体验展项。目前,地质楼布展工程完成80%,预计2023年1月底完成;正在实施卢作孚旧居和地磁测点碑修缮及展示工程,其中,修缮工程已完成,展示工程完成80%,预计2023年1月底完成;《科学魂、强国梦——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陈列》展览提升项目已报国家文物局、《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勘察设计方案》已报重庆市发改委,已完成《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展览数字化提升项目》方案编制;加快老馆部分馆舍风貌改造、改造好恐龙厅、进化厅,恢复自然博物馆标本修复中心;正着手“科学魂·强国梦”固定陈列升级改造,开展方案编制和项目报批;积极争取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联合举办基本陈列。 二、坚持免费开放,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一是提升公众接待水平。2022年,我馆免费开放284天,接待观众数约65万人次,提供义务科普讲解880(厅/次),定点巡厅为4740(厅/次);推出《鸥遇在冬季——红嘴鸥越冬重庆科普展》《“矿”世美“岩”——观赏石专题展》等展览19个,共计观展24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流动展览227场次,其中市内巡展14场次、市外巡展213场次;以展览为依托完成各类社教、公益活动等线上线下教育活动296场次。二是大力培育品牌活动。利用博物馆众多国家级基地的优势,创新打造“遇见自然·行走科普”自然教育品牌项目。创新推出“小小博物学家”“科学小卫士”“自然科学小侦探”“来电博物馆”等线上下深度融合品牌活动;我馆已连续承办10年环球自然日活动,2022年度环球自然日全国总决赛重庆赛区取得骄人成绩,共斩获71个奖项,同比去年增长77.5%,其中一等奖20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27个。三是做好展览“五进”服务活动。做好展览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村社、进军营活动,已开展市内巡展(进学校、进区县等)14场次。如:与重庆一中达成馆校自然科普教室共建协议,输出标本维护技术进校园活动;与江北区科技实验小学联合举办“童心点亮科技·智创筑梦未来”主题活动展,20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安全教育主题展览先后在状元小学、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夏坝中学、朝阳中学等举办巡展7场次,受众1.5万人次。四是建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学龄段持续开发系列《自然科学小侦探》主题博物馆课程7个,并依托课程策划开发7期《自然科学小侦探》系列科普节目,节目于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上线,在重庆少儿频道播出,累计受众56万人次。 三、推动数字化建设,促进藏品、展示、研究的融合发展。一是实施智慧博物馆建设。启动官网升级改造;推进“云上博物馆”建设,打造产业融合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新模式。作为首批全市云上博物馆建设试点单位,自今年2月项目启动以来,积极利用现有平台、数字化成果、服务品牌、文创研发等优势资源,全力配合视讯传媒公司推动项目建设,历经多次沟通、反复打磨,目前已经进入上线运行阶段;完成“渝快码”与我馆票务系统的对接开发工作;网站提档升级工作有序推进,外观风格及内容设置基本确定,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但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进度有所滞后,待恢复线下办公后将加速推进;实施“重庆自然博物馆教育资源设备采购与配套AR数字资源建设”项目,定制开发“上游永川龙的前世今生”“大熊猫的演化”“长江中华鲟”“与大熊猫一起周游世界”等AR互动展项,预期年内完成。二是推动藏品信息化。对新馆六个展厅、中央大厅、馆外园区以及老馆展厅陈列部分展品开展审计盘点,共计完成约12万件标本的盘点整理;完成藏品库房存储设备验收整改工作,确保各库房电子查询屏硬件完好,网络通常,项目附赠简易藏品信息查询系统调试可用。三是多途径、多形式征集藏品。接收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野生动物剥制标本97件;荣昌区公安局罚没移交文物974件,含象牙制品846件1145克,狮制品8件,以及楠木117根;接收个人捐赠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扬子鳄标本一件;通过调查采集、接收捐赠、罚没移交、清查旧藏等途径,实现年增藏品2000件的目标。四是开展藏品修复、维护工作。先后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熊猫临时展览、成都天演博物馆制作古生物模型40件;对展厅标本进行日常维护除霉除菌除尘约90余件;翻制恐龙模型8套;制作恐龙模具2套,标本骨架化石整理200件;完成三具猛犸象骨架化石修复项目方案,并完成项目申报,待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修复展厅标本240余件、熏蒸库房内标本7700余件,对新制作的大熊猫标本(含一个狼鹰场景、华南虎)5 件,“水中精灵—长江鱼类展”(178件)“拯救地球昆虫”(307件)等撤展进库标本(共计约500件)进行熏蒸入库。五是加强展品展项研发。推出原创展览4个,合作展览7个,引进展览4个,输出展览4个。原创《筑梦零碳、心系未来——碳中和主题科普展览》在今年518国家博物馆日获2021年重庆市博物馆优秀展览评选活动“宣传推广奖”,入选国家文物局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荐项目;数字科普体验展《奇趣自然岛》荣获2021年度十佳优秀“文物活化利用优秀作品”称号;由高碧春馆长参与策划《二十大主题成就展》历经半年高效筹备,高质量完成展览大纲、内容大纲、展览版式、展览制作、安装调试、沙盘制作、视频制作等,得到中央筹展机构高度肯定和同意批准,达到中央要求,工作得到陈敏尔、李明清、姜辉等有关市领导的多次肯定性批示。其中《童画长江》AR展,首次运用数字技术让藏品活起来,深受参观者喜爱。我馆王梦圆同志作为唯一出镜讲解员参与《二十大主题成就展》市民开放日重庆单元华龙网现场直播讲解,在线人数超175万人;目前《草木有灵,“渝”见珍贵——重庆保护植物专题展览》《爪牙与蹄角——食肉类与有蹄类动物专题展》《探秘海洋展览》等展览正积极策划推进中,力争打造一批科学性强、科普化高、传播力广的原创展览。六是实施展览提升项目。重点推进“重庆厅”展览提升项目;正着手“科学魂·强国梦——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历史陈列展览”升级改造项目方案编制和项目报批工作;启动对恐龙厅的展陈灯光进行系统更换,已完成项目立项,即将进入招标流程阶段;《中国地质调查所历史陈列展览》《卢作孚旧居历史陈列展览》进入布展尾声。六是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全年主持课题项目5项,全部为横向课题。其中,重点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4项。参与或主持子项目8项,积极申报市文化旅游委项目2项;作为主编出版著作5部,其中4部已出版,1部待出版;共计撰写论文(报告)35篇,已发表31篇,其中SCI期刊6篇,核心期刊6篇;完成园区121种植物摸底调查,为后期园林规划、植物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开展4次野外科考调查(发掘)工作。 四、紧扣文旅融合,全面推进博物馆创新工作。一是全力挖掘自然馆文化潜力,强化博物馆IP形象塑造。与涪陵区图书馆签署合作共建协议,积极搭建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博物馆+图书馆”融合创新亮点,实现我市首例博物馆与图书馆探索融合发展的合作;首次对外向社会多家企业授权多个IP使用权,进行数字文创开发。目前,已和阿里巴巴鲸探NFT平台、腾讯幻核平台、迪肯区块链等线上平台签订合作协议,授权30余个IP进行数字文创开发和销售;为喜迎二十大,主创推出“点亮山城”夜灯、书签等文创产品,深受二十大党代表以及市领导的喜爱和赞誉;文创产品与云上博物馆后台链接销售,并于11月19日以“同心抗疫 云端看展”—重庆云上博物馆上线。截止12月31日,实体文创与数字文创产值约70余万元,恐龙模型标本采购收入93.5万元,合计163.5万元;积极打造研学品牌活动。2022年累计开展11大项、100余场科普研学活动,参与活动5859人次,累计收入72万余元。二是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推动川渝科普基地创新发展联盟合作。与大中小学校共建合作、开展研学活动。走进巴蜀小学、朝阳小学、中山路小学、曾家岩小学、桥头镇小学共计开展15场自然科学课及科普讲座;与3个学校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开展“2022年防震减灾科普图片展”市外巡展活动,将地震科普图片送到成都市温江区博物馆、成都市温江区图书馆、成都市温江区文化馆(温江区美术馆)、温江寿安镇百花社区-寿安陈家大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余姚博物馆、浙江省余姚城市规划馆、浙江省余姚武术馆等地巡展8场次,接待观众2.3万人,现场发放减灾主题宣传手册5000余份;与川渝地区其他15家博物馆开展川渝联动“博物馆奇妙游”“藏在博物馆里的萌宠”活动,各大博物馆晒出自家“镇馆之宝”,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好线上的游览体验;12月26日,第二届成渝地区科普创新发展论坛暨科普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在成都举行。论坛上,全国首个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成渝地区科普研学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首发,我馆获得首批成渝地区科普研学基(营)地称号并获授牌;发布“成渝‘自然秘境’精品研学游线路”,“熊猫秘境探秘之旅:重庆自然博物馆-都江堰熊猫谷-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宣教中心”研学线路,成为首批发布的三大精品研学线路之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重庆市文明单位 3.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4.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5.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6.2022“典赞 · 科普重庆”年度科普作品 7.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8.2021年度“博物馆优秀展览”“优秀文博短视频”“优秀博物馆海报” “文博研学实践教育优秀案例” “文物活化利用优秀作品” 9.2022年度文物保护优质工程、文物利用优秀项目、文物科技创新项目 10.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弘博奖” 最佳展示奖 11.第二届巴山蜀水博物馆文创展优秀参展单位奖、优秀参展作品奖 12.市文化旅游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13.2022年度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接收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野生动物剥制标本97件;荣昌区公安局罚没移交文物974件,含象牙制品846件1145克,狮制品8件,以及楠木117根;接收个人捐赠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扬子鳄标本一件 |
填表人: 胡晓 联系电话:13667637660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16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