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2年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2年度)

发布时间:2023-07-05 10:57
发布时间:2023-07-05 10:5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6889411XF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专科学历应用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高等专科学历教育 继续教育 专业培训

重庆市永川区兴龙大道1999号

法定代表人

唐玉林

开办资金

717(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137.1

46904.8

网上名称

http://www.cqcvc.edu.cn

从业人数

45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2年度,学院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其他无变更内容。

2022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紧扣“双高”建设攻坚年主题,围绕“三有两能”发展目标,推进“四轮驱动”战略举措,高效统筹安全和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突出政治引领,党的建设持续深化 一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校党委切实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持续深化巡视整改为契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获评2022年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潜力优势学校”,初步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双高’学校”的发展愿景。二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重要文章,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和宣讲,2篇论文在全市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中获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我校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研党的创新理论氛围持续浓厚,“学习强国”平台活跃度居全市高职高专院校前五名,学校获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三是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学校《“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制定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要点等文件制度4项;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巡视整改成效明显,评估成绩在22所被评估市属高校中位列第八,在14所被评估高职高专院校中位列第三,内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五育并举,铸魂育人质效显著 一是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成为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成功申报重庆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精品项目,实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在市级层面零的突破,获“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节水型高校”荣誉称号。二是构建“五有城职人”育人体系。科学搭建“有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有扎实学识与学习能力、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有工匠精神与职业品格、有过硬技能与创业意识”的“五有城职人”育人体系,单独设立美育教研室、劳动教育教研室,强化大学生美育、劳育教育。三是深化思政课“四化”改革。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思政课教师参加重庆市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劳动和技能竞赛决赛、重庆市2022年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均获三等奖。系统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立项市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1个、课程思政改革项目3项。四是配优配强思政队伍。在编制急缺的情况下,增加思政课教师2名,辅导员3名。组织37名思政工作者前往贵州师范大学参加实践研修,2名辅导员参加2022年重庆市高校就业创业课程大赛分获就业组、创业组三等奖各1项。思政类论文获重庆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及论文14项。五是招生就业形势持续向好。2022年实际招收学生3661人,在校生达10516人;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在四川、云南、贵州的最低录取分数高于调档线200分以上。实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对接企业113家,为毕业生拓展1454个岗位;2022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排重庆市高职高专学校第六名,学校获全市教育系统就业创业成绩突出先进集体称号;612名学生成功专升本,录取率达到70.34%。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师生多次在比赛中获奖,9个项目团队入驻学院众创空间,孵化注册企业3家,1个项目成功入选重庆市“优创优帮”项目65强,年营业额300余万元,1名毕业生被重庆市教委评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人物。 三、突出“双高”攻坚,人才培育成果突出 一是“双高”攻坚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实施“双高”建设攻坚主要领导“爬坡专项”,完成全年建设任务202项,取得标志性成果132项,其中国家级标志性成果68项。“爬坡专项”工作得到市教委文件点名表扬。学校顺利通过重庆市“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评价结论为“优”,由“市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建设单位”提档晋级为“市级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双高”建设引领内涵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办学综合实力不断跃升,在全国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评价榜单中持续跃升进入前50%。二是“双高”攻坚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学生在“巴渝工匠杯”学生技能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等市级及以上各类技能竞赛获奖192项。其中,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历史性突破,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5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奖,获一等奖数量居重庆市综合排名第2位,获奖数量在全国排名第37位。教师获得巴渝青年技能之星3人。立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22门,新增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累计23门,居全市高职院校第8名。《公文写作》课程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累计建成2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学校主编的两种教材成功入选为人社部全国技工教育规划教材。3个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成功取得花艺等重庆市技能竞赛承办权3个,巴蜀工匠杯技能竞赛承办权2个,人社系统技能竞赛承办权1个,成功立项市级现代产业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三是“三教”改革持续深化。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市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团队名单,3个案例入选教育部提质培优典型案例,4个教师团队参加市级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首次代表重庆市财经商贸大类参加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三等奖1项,实现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国家层面获奖零的突破。立项校级混编化、模块化课程教学团队23个,立项校本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26种,已出版18种。 四、突出引育并举,队伍建设全面提质 抓好人才高质量发展,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人才引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发展中心,实施“名师名匠计划”“琢玉人才计划”“现代产业导师、教授特聘计划”,全年投入使用人才专项经费271.31万元,比去年增长102.56%。新增党政管理机构2个、处级领导职数6个。破解人才编制瓶颈,新增周转编制93个,全职引进40名硕士研究生,引进1名博士研究生,1名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1名重庆市技术能手,柔性引进6名高职称高技能人才。人才成效明显,实现全国教学技能大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系列成果零的突破。教师获市级以上表彰88人次、教学技能大赛获奖10项,9名教师获评“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技能大师、“最美巴渝工匠”等荣誉称号。 五、突出开放办学,服务能力持续跃升 一是科研成果再上台阶。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修订完善《科研创新与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等9个制度,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R&D总投入增长24.4%,日常科研增长36.8%,科研平台资助经费增长1070.8%。立项市级及以上项目增长23%,财政划拨到账科研经费增长10%,横向服务项目合同经费增长218%。持续加大两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工业机器人运维高校工程中心开展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项目5项,承接技术研发项目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完成验收,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学校首次获得科技部科技产业促进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1项,首次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市教委教育资政论文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二是产教融合凝结新硕果。与科大讯飞、海天、云华集团等校企合作单位的合作办学全面转向“建设成效、实体项目、效益成果”主导的内涵质量合作。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典型案例1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专业2个。成立“长安工匠学院”,与长城汽车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人才培养120人。建成现代产业学院5个、中德工程师学院1个、工匠学院1个,重庆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个。成功立项飞机维修世界技能大赛重庆训练主基地、花艺世界技能竞赛重庆训练副基地。三是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立项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获批2022年度丝路项目,2个典型案例入选教育部青少年人文交流中心蓝皮书。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成效显著,成员单位新增10个,为15所学校搭建双边、多边合作平台。牵头4个坦桑尼亚职业岗位标准开发。与老挝万象技术学院签约建设汽车技术公共实训中心、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开展首批163名中文+技能培训。与老挝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签约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首批20名老挝教师德国职业教育法与能力提升培训。四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稳步提升。主动对接社会需求,获批市级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完成2个1+X证书认证培训考试中心建设任务,成功申报重庆市永川区社区教育学院分院,共建长城汽车企业学院和长城汽车职工培训基地,全年开展社会培训共计4233人次。开发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5门,市级社区老年教育优质网络课程1门。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成立“茶山竹海乡村振兴学院”,成为首批区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入选职业院校服务重庆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全年开展乡村振兴培训300余人次。学校持续助力巫山县福田镇发展,派驻2名福田镇驻村第一书记,捐赠物资、消费扶贫近40万元,捐建饮水工程,被新华网等媒体专题报道。 六、突出内部治理,治理能力持续升级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下好先手棋。科学编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配套专项规划,形成了“1415”发展战略,擘画了发展愿景、部署了重点任务、明确了时间路径,为学校优化内部治理、提升办学实力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动力。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学校校徽、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标识设计方案,遴选出校徽、校名字体等校园文化标识系统和校园文化理念系统,弘扬“坚卓勤勉 自强奋进”的校风、“德润匠心 善导业精”的教风、“红色匠心 精益求精”的学风,明确学校“三风”释义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独具城职特色、富含育人价值的文化符号。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及各类管理制度86项,按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理事会年会。制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学生参加市级“学宪法·讲宪法”比赛获团体二等奖,学校获“全市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二是紧盯校区建设,不断改善办学场地条件。2.71万㎡的老校区院系教学楼、楠园学生宿舍、二食堂改扩建工程通过项目竣工验收,楠园学生宿舍新生入住,新建光华楼有序投入使用,新建二食堂扩建工程已进入招采阶段。成功立项国家中长期贷款项目,贷款资金4500万元,大力优化学校教学、实训条件。新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新建光华楼实训室31间,光华楼新会议室、创意设计学院办公室投入使用。11.74万㎡的新校区一期工程获批启动,地方债券专项资金1.32亿元已到账,勘察设计已于2022年12月30日开工。三是提升数字化水平,强化智慧校园建设。不断强化教育数字化建设,升级数字校园基础设施设备,多媒体教室改造率达100%,建设的多形态智慧教室超过20%,网络教学覆盖率达78.64%。建成智慧校园“两端门户”和一站式服务大厅,搭建覆盖学生入学到毕业、教师入职到退休的师生全生命周期21个业务系统和100余个微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数字化愿景。建成“四中心一平台”质量管理智慧应用系统,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组建基于“1+4+N”的智慧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及基于内部质量诊改的数据采集系统,有效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水平。四是树牢宗旨意识,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出台《“非编校聘”实施办法(试行)》,开展2022年“非编校聘”工作,首批确定52名非编教职工取得直聘资格,进一步做实“惠民有感”。坚持“一线规则”,校领导带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梳理涉及食堂、学生宿舍、教学管理等意见建议82条,相关单位及时跟进解决具体问题,切实回应师生关切,取得良好成效。五是聚焦疫情防控,全力守护校园安全。始终把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从严从紧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现“校园不破防”。落实校园安全稳定责任,加强校园安全排查整改、师生安全教育管理、校园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开展校园网络等级保护,确保校园平安、和谐、有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21年10月15日至2026年10月15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向婷  联系电话:15025721675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16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