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6625N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研究和信息服务。 开展宏观经济分析预测研究工作 开展重大改革事项决策咨询服务工作 开展公共资源产品的咨询评估工作 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咨询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渝北区黄龙路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易小光 | |||
开办资金 |
6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505.92 |
23814.33 | |||
网上名称 |
http://www.cqcei.cn/ |
从业人数 |
83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2年,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以及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系列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发展改革委工作职能,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加强基础职能建设,努力推进综合高端智库和新型重点智库建设,在做好决策咨询服务上取得良好成效。 一、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以下工作 (一)党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压实。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坚持抓好党建工作考核,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二是思想根基夯实筑牢。坚持把思想建设融入科研工作,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网上学习和专题培训班,举办传统教育、专题座谈会以及开展乡村振兴实地调研等活动,切实引导党员干部把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加快“一流智库”建设,提供高质量决策支撑服务的具体行动上。三是风险管控坚强有力。坚持每月开展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加强对院内媒介发布的信息内容审核把关和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四是党风廉政持续深化。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重大项目、重点课题的管控和廉政风险点的防范,加强警示教育,在节假日等重要时点坚持开展党风廉政提醒。五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班子成员先后三次率队到城口县开展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形成的乡村振兴经验和工作推进情况专题调研报告分别在《决策参考》发表4篇、《重庆经济》发表3篇。超额完成捐款、采购扶贫产品、为社区配备办公用品等年度帮扶目标任务。 (二)咨政建言成果显著 一是及时为市领导提供高质量服务。完成的加快重庆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促进有效投资适度放量等相关对策研究7个,先后获时任市领导肯定性批示8人次;同时,完成了时任市领导交办的2022年重庆经济运行趋势分析等相关研究报告3篇。二是积极发挥好咨政建言作用。提交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我市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建议等4份政协提案,先后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5人次。在川渝政协远程联合协商会上“强化‘六链协同’川渝共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言,得到两省市参会领导充分肯定。三是认真完成交办任务。先后完成了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厅布置的3个专题研究及两会精神宣讲材料,市援藏办、西藏昌都市委市政府委托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2022年市政协会议、市政协“智汇经济圈”履职平台第二期活动协商座谈会议等专题采访稿、演讲稿3个。完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问卷调查报告4期。 (三)支撑服务高质高效 一是紧贴发改职能需求,及时提供决策建议。始终紧贴发展改革工作,及时跟进,主动服务。为上级部门领导呈报《专项分析报告》26期、《形势要报》64期、《经济动态》24期,完成上级部门32个处室交办任务,形成重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重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等相关调研报告、课题研究及建议80余项。二是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及时提供分析报告。召开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联席会4次,形成了“2022年重庆市经济运行宏观环境分析”“2022年上半年及全年重庆经济预测报告”等5篇、会议综述4篇、季度预测报告4期。三是推动项目平台建设,及时提供支撑保障。按要求推进重大信息化项目和“智慧发改”建设以及政务外网办公系统运行,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易贷·渝惠融”平台获评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四)决策咨询卓有成效 一是积极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围绕重大区域发展问题,扎实开展调研,完成了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相关调研报告20多项。二是深度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重大任务,开展了两地一体化指数、创新链与产业链耦合等专题研究近30余项。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编著的系列著作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时完成川渝合作重点项目“成渝地区重点打造国际产业分工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三是重点开展“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对策思路研究。围绕城镇群建设、产业联动、文旅融合等协同发展重大问题,完成10余项专题研究。“关于强化‘一区’‘两群’产业协同发展的几点建议”获得市领导肯定。 (五)平台打造特色突出 一是高质量建好平台刊物。办好“一参一刊一通讯”,报送《决策参考》75期,11篇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采纳,出刊《重庆经济》6期,发表原创文章90余篇,编辑《重庆宏观经济通讯》12期,统筹推进“一站一室一基地一会九实验室”平台建设。与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联通智慧足迹联合设立了“宏观经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重庆)。专家工作室开展了RCEP与重庆经济、重庆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研究。二是高水平展现科研成果。公开出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年)》等3部专著,正推动《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及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等4部专著出版,在《乡村振兴》《重庆日报》等发表论文20篇。获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市社科联第七届学术征文二、三等奖各1项,获2022年全国人事人才研究主题征文三等奖1项,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2》研究报告1篇。三是高层次开展课题立项申报。立项课题64项,其中省部级10项、市发展改革委课题11项、市级部门委托课题8项、市辖区县、企业、社会团体委托课题8项。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科联、科技局等课题,成功立项10项。 (六)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一是密切与国家层面智库、市内和兄弟省市科研机构联系,拓宽科研视野。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庆大学等1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在北京召开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研究”研讨会,听取了来自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10余位专家的意见建议。10次参加“中国战略思想库”会议。二是加强系统间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先后到万州区、城口县等20个区县开展调研,分别与7个区县发展改革委合作建立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调研基地,与黔江区政府共同建立了“宏观经济大数据分析渝东南实验基地(黔江)”,与两江新区等10个区县合作,开展两江新区营商环境评估研究等10余项课题研究。2次组织系统开展了8个专题的经济形势讲座、业务知识培训,约300余人(次)参加。三是搞好报道宣传,扩大对外影响。接受电视台、报刊等10余家市内外媒体线上线下采访报道20余次。先后与英国驻华大使、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中国驻新加坡经济商务公参进行了线上视频和线下交流。编印《工作简报》12期、《系统简报》6期,向市委办公厅上报信息约稿6篇。 (七)职能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引领能力。召开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3次,4名市管领导干部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8人参加全市人事工作业务及高研班培训。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能力。完成第四届学研带头人考核和第五届12名学研带头人的聘任,引进2名高层次人才,2人通过正高职称评审,调整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岗位11人(次)。推荐“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高层次人才顶岗培养、援藏干部、“十四五”规划先进个人、有关部门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等各类人才。三是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提升科研效率。修订完善和制定《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办法》等7项制度,召开重大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15次、学术委员会会议11次,进一步规范了科研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四是严格内控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修订完善和制定了《推荐选拔高层次人才科研人员外派学习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方案,开展了“网络安全培训学习”,每季度定期开展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自查,强化安全意识。五是强化疫情常态化管理,及时有效应对。及时关注疫情动态,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先后48次提醒和转发上级部门通知要求并制定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强化值班值守,加强后勤保障。 (八)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 一是尽力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图书室建设,新购图书、年鉴200余册、电子资料600余份,订阅20余种资料、报刊杂志50余种、报告内参资料700余份。改造九楼食堂,更换单位电梯,改善了办公硬件环境。二是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开展院内学研带头人讲座6次、读书活动2次、学术讲座5次。参与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举办的“中国战略思想库”“专家面对面”网络视频讲座21次。三是主动关心职工健康。为全体职工购买了重病、住院、意外保障计划和意外险,为女职工购买了特殊疾病保险,组织全体职工健康体检,组织正高级专技人员、援藏人员、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专门健康体检。四是做好“五必访”。先后看望慰问援藏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4名重病在职职工,慰问生病、住院、生小孩以及职工亲人去世27人(次)。 二、2023年工作思路及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承上启下关键之年,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下,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决策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工作重点如下: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需求,进一步提升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紧贴市发展改革委职能需要,进一步做好支撑服务;四是切实强化基础职能,进一步发挥好平台载体作用;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筑牢创新发展的根基;六是充分发挥系统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七是大力推动组织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和谐氛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工程咨询单位备案 2017.3.27--2023.3.27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王力为 联系电话:15683357807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05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