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2667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培养中级技术人才,提高社会职业素质。 机械、电子技术工人培训 相关技能培训 | |||
住所 |
重庆市永川区箕山路23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孙波 | |||
开办资金 |
1944(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816.18 |
13983.9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 |
从业人数 |
25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的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强化班子与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年来,学校党政班子团结一心、相互协作,着力打造勤政务实高效的管理队伍和业务素质高、作风优良,竞争力和适应性强的优秀教师团队,为职工全面发展搭建多方面的平台,为职工谋福利,全力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学校获2021年绩效考核 “一等”,领导班子获评2021年度“好班子”。一是组织人事工作不断深化。2022年学校严格执行干部人事制度,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公开招聘教师5人,临聘10人,完成了16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和6名教师的同级岗位晋升的申报工作。二是干部队伍培养成效显著。今年,我校调离正校级领导1 名、副校级领导1名;新提拔任用正校级领导1 名、副校级领导2名,评定六级职员1名,这是学校建校以来班子调整变动最大的一次,也是学校新提拔干部最多的一次,是委党组队学校班子建设的高度认可;三是三级教师培训不断推进。教师培训提升坚持国家、市级和校级三级培训体系,积极为教师业务和综合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全年派遣教师参加国培18人次,市级培训35人次,组织校级专题培训7次;受各类市级表彰24人次。 (二)学生教育管理有亮点,团学工作再创佳绩 一年来,学生教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创新,积极构建 “六位一体”学生管理网和“导向+模式+评价+引领”的德育教育管理新体系,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校园文明蔚然成风。 一是学生教育管理坚持思想引领为主导,养成规范为抓手,面对新时代学生成长的特点,狠抓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思政教育、劳动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各类主题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022年,2名学生获评2021-2022年度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7名学生获得2021-2022学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二是共青团工作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合庆祝建团100周年,以校园风采大赛、志愿者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基本职责,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和舞台。校团委在2021年度团市委共青团目标考核中获一等,团委书记邓月华同志获评委系统“优秀团委书记”;在市经济信息委团委2021年度五四表彰中,先进基层团组织4个,优秀团干4个,优秀团员7个;2位学生分别获评永川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教师樊静、学生许峰源、陈贵生获评2021-2022年度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学生参加重庆市第六届“渝创渝新”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优胜奖3个、市级银奖1个、市级铜奖2个、市级三等奖2个,进入国赛项目2个。 (三)招生就业与社会培训稳中有进,事业收入稳步增长 一年来,坚持“全日制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战略,牢牢把握事关学校生存的创收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就业工作不放松,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有保障和学生就业有质量。 一是招生数据逐年上升。学校克服多种困难,特别是在职业教育转型,学生及家长唯学历论,中职学校普遍办升学教育的大背景、学校地处区县的地理位置和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新冠疫情反复叠加的复杂情况下,2022年学校完成永川主校区全日制学历招生1718人,其中高级工和预备技师招生1406人,占招生总人数的82%,目前学校在籍学生人数近6000人,为稳规模、保收入,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对外合作持续发力。先后与长安汽车、合信汽车、秋田齿轮、民康公司等13余家优质企业新签订了合作协议,新建学生实习就业和教师提升培训基地;与比亚迪汽车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与宗君美业合作建立美容美发产业学院;与云旭中医农业科技共同打造健康管理与服务专业,共同推进校企合作走深走实;与云南昭通市教体局、贵州毕节市教育局、四川泸州市教体局合作,开展贫困学生帮扶助学、职业教育交流等活动,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助推学校招生上量和办学多元合作共享;学校牵头重组的重庆市渝西技工教育集团被市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办公室授予“区域性技工教育集团”,本人社部评委为“全国示范性技工教育集团”。 三是学生实习就业保障有力。执行国家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固化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流程,全年统筹安排了近757余名毕业生分别到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润通科技、渝江压铸、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东风小康等40余家知名优质企业实习就业,学生就业率98.79%,半年以上稳定就业率90.36%。797人参加分类升学考试升学,升学率为100%;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蓄水池计划、智能终端产业预备制储备,全年牵头向广达、旭硕、仁宝等市级重点电子智能终端企业安排学生跟岗实习和岗位适应能力提升1218余人,为重庆市产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学校获重庆市智能终端产业用工保障工作中荣获“突出贡献集体奖”。 四是社会培训认证提速见效。全年与渝江压铸、岚峰动力、上汽菲亚特动力总成、力劲科技、益康纸业、欧派门业、益民技校、永川人服中心、两江医保中心等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新型职业农民、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员工技能提升、新职业、技师和高级技师等各类培训9329人次,其中开展技能鉴定3372人次,各类培训共计5957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1270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884、在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岗前培训3167人、技师和高级技师275人、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开办页岩气采集培训、采气转岗培训四期共361人),120余个班次,拓展了校企合作路径、巩固了校企合作基础,促进了校企双赢。 (四)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教研、技能大赛、实训基地捷报频传 一年来,学校专业建设以“双优”建设为契机,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在专业设置、体系建设、课程改革、运行管理、教研成果、技能大赛和实训基地等全面发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强化体系建设,推动各专业均衡发展。新申报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媒体技术应用3个专业;承接了人社部优质技工院校、优质专业、技工教育精品在线课程、技工教育规划教材等7个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任务和3个工学一体化建设任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和电子商务成功获批重庆市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学校成功跻身重庆市优质技工院校A等,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3个专业获批优质专业;完善了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2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建在线精品课程5门,打造了2堂思政课示范课,在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1个,在建数字化资源建设专业5个,高质量完成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学校机电一体化、原型制作被认定为重庆市级职业技能竞赛选拔集训主基地,CAD机械设计被认定为副基地。 二是教研教改工作稳步推进学校教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不断健全教研教改机制,优化了学术委员会成员结构,目前在研市级课题5个,新立项市级课题2个,在研校级课题4个;2022年重庆市技工院校教学教研成果评选中,我校提交的参赛作品获一等奖10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22个,学校连续五年获“优秀组织奖”;在重庆校企融合协会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立德树人、思政润心”教学设计比赛拟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2022年全年公开发表论文50篇,公开出版教材2本,校本教材6本;开发了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25个,获奖14个,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7个;教师参加第三届“巴渝工匠杯”全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市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4个,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教师在教学教研能力比赛中获市级一等奖2个。 三是技能竞赛有新突破。2022年学校分别承办了 “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十一届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初赛车工(学生组)竞赛、“巴渝工匠”杯重庆市工业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竞赛和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市选拔赛等3个市级技能大赛; 2022年,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际级三等奖1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市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区级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巴渝工匠杯第三届全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优秀组织奖”;2022年永川区第四届电商节乡村振兴电商大赛“优秀组织奖”,永川区人民政府专门发来贺电,肯定成绩。 四是实训基地建设卓有成效。投入906万元用于改善实训基地建设,包括:现代服务系投入170万元建成酒店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建设、保育员实训室、康养实训室、美容实训室。信息技术系投入498万元新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中心、工业互联网运维实训室,大数据应用实训室。智能制造系投入120万元完成了机电一体化集训基地11套S815Q机电一体化设备升级改造和场地建设及搬迁,投入118万元购买6套SX-601L电工综合实训考核设备建成了电工综合应用实训中心。 (五)资产保值增值、学校资金面持续好转 一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开源节流,厉行节约”,秉承不乱花钱,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原则,学校资金面持续向好,事业发展有保障,职工收入有保证。 1.2022年,学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818.25万元,创收2866.39万元,教职工年度绩效已接近10万元,跻身委属学校前列。 2.财务部门建立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6大经济业务内控制度,根据实际优化了财务管理流程,升级了财务收费系统,充实了财务管理人员。 3.学校资金管理坚持积极的预算政策和收支两条线,资金安排与使用不断向使用率和效益倾斜,突出绩效功能。严格执行各类财经制度,注重内控管理,提高了风险防控意识。 4.切实开展固定资产清理和盘存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科学、保值增值。 (六)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稳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成绩显著 一年来,学校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面对叠加反复的新冠疫情,学校科学处置了疫情中的突发情况,有效化解了疫情给学校发展带来的风险和巨大挑战,校园没有出现1例师生阳性案例和聚集性疫情,校园成为最安全、最纯净的地方。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方针,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各项措施,校园平安稳定,秩序井然,没有出现学生聚集性事件、学生重大伤亡事件、师生群体上访事件、网络舆情失控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获2021年平安建设校园考核评价工作“优秀奖”。 2.新冠疫情防控,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先后5次修改和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严格按照市区两级的要求不断强化和调整措施,注重执行力;在疫情异常严峻的5月、10月、11月、12月,校园执行封闭管理,师生不进不出,重大物资进校闭环管理、全员核酸检测、居家办公和线上教学。老师们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长期留守学校,挤住在空间狭小的办公室,坚守在晚自习辅导、寝室查寝、心理疏导、文化活动、核酸轮检、紧急处置等校园综合疫情防控的一线,15名居家办公的党员教职工,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主动下沉社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工业技师学院教师责任担当。 (七)基础设施能力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年来,学校致力于改善关乎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不断夯实办学基础,提升服务师生能力和吸引力。 1.全年投入440万元精细化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包括:女生公寓配置床和衣柜改造43万元,修建中心机房改造5万元,学校化粪池排风机改造8万元,至上楼厕所、男生一舍洗漱室洗澡堂、二食堂职工餐厅改造共投资84万元,学校办公楼挑梁加固、景观水池改造、男生一舍电力改造、男生二舍厕所洗澡间改造以及加装空调等240万元。 2.产教融合综合实训大楼前期工作投入60万元,目前市发改委已经立项批复,2023年8月前将动工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18年10月19日至2023年10月1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张婷 联系电话:15730208837 报送日期:2023年03月22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