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46941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弘扬救助精神。 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及用品、用具供应服务 康复工作人员培训 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南岸区南湖路140号 | |||
法定代表人 |
阳雄 | |||
开办资金 |
16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71.2 |
2036.21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
从业人数 |
100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已知晓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亮点工作 1. 康复服务技能大赛成效显著。组织承办2022年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技能大赛,各区县74家机构112名队员参加大赛。经过5天激烈角逐,产生团体奖11个,单项奖21个,个人奖39个。央视新闻、今日头条、重庆卫视(新闻联播)、重庆日报网等20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大赛的举办为提升我市康复人才的专业综合素养,促进康复机构规范管理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康复人才双选会硕果累累。以“网络招聘+直播带岗+求职辅导+跟踪服务”形式,成功举办“2022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康复人才双选会”,线上直播带岗共9小时,100余家康复机构共发布职位229个、招聘人员需求约830余人,简历投递2833人次,线上面试168人次,签订就业意向160份,助推高校康复人才就业,助力康复机构吸纳人才。 3. 康复机构能力提升计划初显成效。拟定了《全市“质效同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相关领域专家,历时两个半月,行程数千公里,深入渝东北片区11个区县34家64个类别定点机构,现场指导定点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康复质量,夯实了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基础,推动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效果评价机制。 (二)常规工作 1. 抓实党建铸魂,引领发展鼓劲 压紧压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与中心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7份。组织召开党员大会4次、支委会38次、党小组学习48次,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4次,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12次,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6次、意识形态工作6次,报送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重点任务台账及责任清单12次。开展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下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四风”问题案例通报4批次,批评谈话2人次,廉政提醒谈话21次,节假日推送廉政短信9次。完成新一届支委换届,选拔录用职工3名,推荐中心副主任冷明蓉同志加入民主党派中国农工民主党。在市残联“两优一先”评选活动中,中心6名党员被评为优秀党员,1名党务工作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党员在市残联“学习新思想、展现新作为、喜迎二十大”微宣讲比赛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职工刘樾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全市十名“最美机关青年”。落实党建带群建,开展文体活动2次,开展专题知识讲座1次,走访慰问职工和家属10余次。 今年11月份,面对新一轮形势严峻复杂的疫情,中心党支部积极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化身“党徽金”“志愿红”“天使白”“防疫蓝”,积极参与防疫宣传、维持秩序、核酸信息采录和物资保障等一线志愿服务,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391人次,服务时长总计1431小时,服务群众9万余人次。通过微信等工具为中心191名在训儿童及家庭开展点对点指导7000余人次、集体课指导1200余人次、个别化教学指导1400余人次,召开网络家长会3次,录制《学前智力障碍儿童居家康复训练益智游戏》指导视频1期。 2. 聚焦精益赋能,推进管理提升 组织开展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培训1期,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全年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把所有经济活动纳入预算管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建立OA、A++办公系统对财务政务进行规范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和费用报销有效留痕,配合完成巡视和审计有关工作。制定《资产管理办法》、《项目物资验收管理制度》、《外来人员就餐费用收取标准》,合理配置资产,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加强公车运行管理,截止11月底,公务出车232次,安全行车23000余公里,共支出公车运行经费63411.13元;严格按照公车处置流程,公开拍卖处置公车3辆,处置车辆所得费用即时上缴市财政,接受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车辆丰田1辆。全年处理收文324件,制作发文71件,落实完成督办事项38项。 3. 以细节为引领,抓实抓细安全生产 从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加强进出人员管理,加强防疫宣传,组织开展集中核酸检测2次,开展防疫培训1次,市区级部门到中心检查疫情防控工作7次,报送疫情防控常态化监督检查情况报告50余次。加强周边环境安全治理、重点人员稳控,全年组织安全检查100余次,消防安全、防疫应急演练3次,接受相关部门消防督导检查5次;维修维护各种设施400余次,维护保养公用电梯24次,开展应急抢修3次;加强食堂管理,把好食品质量关,做好采购食品的验收和食品留样,严格落实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实施“错时就餐制”“分餐就餐制”。 4. 创新服务举措,业务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服务指导。建立重庆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家库,引导全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规范、有效和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起草修订《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级划分要求》,持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发展。对标《中国残联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协助完成《重庆市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管理及建设细则》修订,建立全市康复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与考核标准。指导做好全市康复人才培训基地遴选。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区县在“渝馨家园”建设中优先布局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相关功能,起草《重庆市残疾人渝馨家园生活重建指导服务意见》,促进残疾人生活重建的融合性训练,普及回归家庭、社会的各种技能,提供专业、规范、安全的服务。开展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起草完成《重庆市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补贴政策(试行)》《重庆市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目录》《重庆市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指导目录(2022版)》《关于我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开展情况调研报告》等文件。 二是推进服务示范。完成224名听障儿童、脑损伤儿童个性化康复训练任务。成立重庆市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人工耳蜗)评估工作组。疫情期间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康复教学服务,与信息中心合作开设听障儿童绘画、舞蹈兴趣班,开展“爱耳日”“自闭症日”宣传活动。完成2021年市级假肢适配项目、2021年重度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项目、残疾运动员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项目、残疾大学生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项目跟踪回访和绩效评价,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20921人次,适配率为96.11%,对749名有假肢适配服务需求的残疾人进行跟踪回访。完成辅助器具中心(国企)资质注销后库存物资捐赠工作。 三是做实服务培训。开展市级康复专业技术培训8期共2500余人次参加,对2500余名在训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在线心理辅导培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申请承担国家及地方科研课题。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参与科研项目合作3个、论文合作1篇。与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实习进修基地,培训指导外联单位进修生、实习生、见习生60余人。安排6名教职工继续深造,学习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经验。 5. 紧盯行业发展,持续推进协会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协会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合同管理办法(暂行)》等4项规章制度,规范协会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推进学术交流和培训。协会主办2期残疾人康复技术学术交流培训班,其中,西南地区第四届儿童听力诊治、耳显微外科及侧颅底高级培训班,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线下参会20余人实践操作,线上10余万人次观看会议直播,内容精彩,交流氛围热烈。三是加强康复学科研究和指导。完成2021年市残联科研课题结题1项。疫情期间,组织协会专家开展了4期居家康复知识公益分享,扩大了协会在康复领域的影响力,获得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1. 对康复业务工作重视不够,康复业务工作在规范性、科学性、质量上发展不理想,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与其他省市差距越来越大。 2. 内控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需加强对内控制度和信息化财务服务平台的培训力度,以确保财务工作规范性。 3. 中心固定资产管理、食堂物资采收等日常管理方面还有差距。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要求,加强与各区县残联及相关医疗机构、高校的沟通交流合作,切实履行好“指导、示范、培训”的职能,大力推进全市残疾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重点工作 1. 持续完善功能定位,推动转型发展。完成中心外墙排危改造、康复大楼8-10楼整修改造等工程,规范和完善功能布局。建设残疾人康复医疗中心(特殊儿童测评中心),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方向评估和康复价值评估,强化中心指导、研究和管理职能。 2. 深入推进“质效同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现场调研流程和内容,对渝东南和主城区的12个区县81家126个类别定点机构进行调研指导,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康复服务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3. 做深做实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全市康复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举办市级康复专业技术规范培训7期,培训全市康复专业人员500人次;组织遴选机构对有需求的区县开展基层辅助器具技能人才能力提升;与相关院校或医院建立科研合作关系,派出康复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接收高校学生或医院人员实习进修。 (二)常规工作 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锚定“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 聚焦康复质量提升,夯实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基础。为170名残疾儿童(听力、肢体、孤独症、智力)开展康复评估和训练等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内容,大力提升康复服务质量;组织为80名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开展人工耳蜗救助服务;开展听力残疾儿童听力筛查和助听器验配服务。 3. 聚焦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新成效。利用已建立的重庆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专家库的技术力量对残疾人康复机构进行等级评估、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工作,并做好专家库日常动态管理;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加强辅助器具补贴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进一步修订完善辅助器具补贴制度;配合做好“渝馨家园”辅助器具适配建设工作;加强同区县残联及其他省市综合服务中心的交流互动。 4. 聚焦行业发展,强化残疾人康复协会作用发挥。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协会的资源优势,重点组织开展高端学术交流、学术咨询等活动,搭建全市残疾人康复学术研讨与交流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组织建设,加强各专委会学科能力建设;发挥好协会自律、代表、协调、服务的职能,巩固和提升协会在我市残疾人康复领域的技术主导地位,促进我市残疾人康复事业健康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长期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李迅 联系电话:13983740638 报送日期:2023年03月14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