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2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2年度)

发布时间:2023-06-13 10:37
发布时间:2023-06-13 10:3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5726W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 医疗与护理 医科大学临床教学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 医学研究 卫生医疗人员培养 出版发行医学相关期刊杂志 社会医疗服务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法定代表人

罗勇

开办资金

10763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差额补贴)

举办单位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81427.7

740211.91

网上名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从业人数

7975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航向 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地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引导全院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持党委工作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2022年的主题是“站稳人民立场,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以“双创”工作为抓手。门诊第四党支部通过重庆市教委“双带头支部书记工作室”的验收审核,麻醉科第二党支部、缙云校区学生第一党支部获批“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老年病科党支部书记(吕洋)工作室获批“全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四是坚持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2022年,选拔任用13名临床医技科室副主任助推学科发展;开展“牢记嘱托担使命,矢志一流开新局”干部大培训和暑期干部培训,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五是坚持持续正风肃纪。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是“党风廉政建设廉洁从业年”,重点是“十个抓实”。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开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人民情怀”行风建设专项行动,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二)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 一是履行主体责任、强化底线思维。始终坚持疫情防控与日常诊疗两手抓、两不误,即使在部分楼栋涉疫临时管控期间,医院从未停诊一天。当疫情防控工作处于最吃劲、最紧要、最关键的时刻,为了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医务人员第一时间星夜返回岗位,坚守在一线,吃住在医院。二是全力以赴完成市内外疫情防控援助任务。派出220余人次支援河南、福建、上海、西藏、贵州等地疫情防控工作,250余人参加悦来方舱医院和迎龙方舱医院建设和医疗工作,3132人次支援市、区核酸采样,9名专家下派指导医疗救治,15人参与重庆市气膜实验室工作。三是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优化就医流程,扩容医疗资源,采取“四举措”,15个专项行动,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院《全院力量支持急诊 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新闻(时长5分28秒)登上中央电视台6档节目(中央电视台13套新闻频道【24小时】【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中央电视台2套财经频道【第一时间】【经济信息联播】,央视视频号。 (三)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复旦排行榜再创新佳绩 医院在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得分872.2分(满分1000分),在全国1355家综合医院中排名第32位,继续保持国家监测指标排名A+等级(1%-10%区间)。在“2021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48位,较上一年度前进8名,进入2021年度全国进步最快医院排行榜。科研学术权重第22名,11个学科进入全国专科声誉提名。在西南区域排行榜中列重庆市第1名。 (四)推进提升医疗服务新行动 一是严格医疗质量管理。修订制度,对医疗组及医疗组长实行备案授权,严格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登记和新技术申报,严格护理风险评估落实护理质量安全责任。二是有序推进DRG付费。成立DRG付费工作领导小组及五个工作小组,院内多部门联动,抓关键环节,11月1日正式启动DRG付费。三是加强推进“双中心”和专科能力建设。获批“全国第一批卵巢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国家首批DRG培训基地”,“重庆市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获批5个“重庆市临床诊疗中心”,妇产科获批“重庆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精品项目”,眼科和内分泌内科获批“重庆市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学科)”,耳鼻咽喉科获“重庆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四是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通过老年友善医院评审,推进检验检查平台整合、投诉接待与处理流程优化、“医保智慧服务”上线、亚专科专病门诊预约挂号等便民措施。五是继续发展远程医疗。新建成市内较大规模的远程胎心监测网络。目前,远程医疗协作网成员单位达148家,远程医疗服务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6.6%。六是持续狠抓行风建设。开展行风工作“六个一”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人民情怀”行业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创新性建立“六级行风管理责任机制”和典型案例巡讲。 (五)学科专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深入推进“学科提升工程”。完成“学科提升工程”第一轮三年期建设评估验收,启动第二轮三年期建设。二是科技创新获新突破。获得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突出贡献奖1项、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论文收录SCI论文,在全国医疗机构列第19名,首次进入前20名。三是科技平台取得新进展。设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完成生物样本库建设,已成功获批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备案,样本库将实现近300万份的样本保藏量。 (六)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遴选。新增国家级人才1人,新增省市级人才11人,获批重庆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2人。二是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聘请客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2人。三是重视青年人才引进与培养。公开招聘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在编人员130人;继续选送中青年优秀人才赴国外研修,2022年派出10人。四是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兑现医院认定高层次人才待遇及科研经费1280万,落实重庆市中青年高端人才工作室科研配套经费100万元。五是重视博士后工作。现医院有在站博士后98人,其中2022年新进站博士后55人。 (七)信息化建设跨上新台阶 一是实现信息化体系重构。医院深入推进“信息优化工程”,新一代一体化HIS+EMR系统、医院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在院本部和各分院切换上线,实现跨院区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二是实现多样化的功能流程再造。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和人性化的服务,建成多院区统一线上就诊平台。三是实现智能医疗决策支持。建立检验检查、合理用药、智慧重症、危急值或不良事件预警等高级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智慧医康养综合管理平台,大力推进智慧病房建设。四是实现互联网医院迅速发展。在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最新发布的中国《2021互联网医院100强榜单》上名列第三。 (八)院区重点工程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是第二医疗综合大楼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分为地下2层,地上21层。工期900天。二是第一分院新院区正式开业。5月20日,第一分院新院区正式开业投用,占地140亩,现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额17亿,开放床位720张。三是明凯地块(三角地带)和医学院支路土地取得新进展。完成三角地带和医学院支路土地划拨框架协议签订,土地已移交院方管理。四是金山院区业务量持续增长。“中心建设”“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普内科扩增运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独立运行。 (九)医疗援助帮扶和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持续推进援藏“981”工程。第十批4名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干部、3名柔性援藏队员已赴西藏昌都开展工作。二是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帮扶。医院派驻巫溪县的5名驻村第一书记业余时间开展“流动医院”义诊,驻村第一书记团队荣获2021年度“感动巫溪人物”“重庆乡村振兴十大年度人物”,承担中组部、国家卫健委及市卫健委帮扶酉阳、石柱及达川项目,继续赴托管医院执行帮扶任务。三是聚焦“三大项目”深耕“五大领域”大力推进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登记号561122500103250111 有效期 自2022年1月 21日至2037年1月20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华懿  联系电话:13883520876  报送日期:2023年03月16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