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914086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动物园管理处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动物园管理处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提供休闲场所,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提供休闲场所 承担公园设施维护与管理 公园绿地管理 公园游览与娱乐项目组织管理 动物繁育、饲养、保护、展出、研究 科学宣传教育 露天紧急避难场所组织管理等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西郊一村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时坚 | |||
开办资金 |
5884(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差额补贴)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904.83 |
11070.51 | |||
网上名称 |
www.cqzoo.com |
从业人数 |
16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是开源节流,艰难中保平稳运行。面对异常艰难的困境,制订“过苦日子”十条措施,加强内部控制,支出同比下降11.2%。合理调整岗位用工,减员增效。加强园内商业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优质服务意识,全力拓展创收渠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08万人次,经营收入5100万元,超额完成全年职能绩效目标任务的34%、46%,保证了单位平稳运行。 二是种群建设,繁育保护成效明显。全年繁殖大熊猫、小熊猫、大红鹳等珍稀野生动物45种394只,同比增长21%。更加密切与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交流,目前在合作项目12项,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各省市动物园广泛合作,全年引进输出动物25种97只。收容救护68种239只,存活率85%,首次野外救护1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联合南岸区人民检察院成立重庆市首个“长江生态法治志愿服务基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动物管理科获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 三是升级改造,多项功能逐步改善。推进总体规划方案修编,完成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能力提升项目,熊猫馆改扩建项目正加紧施工,办公楼排危改造、雨污分流和鸟类展示片区以及河道生态修复4个项目按进度推进。实施了办公区域部分翻修、东1门片区房屋、环境整治,部分游乐设施更换等,自主设计完成大羚羊馆及犀牛馆外运动场改造。 四是景观提升,打造生态旅游景区。持续强化园区景观精细化管护,全年自主生产花卉16万盆株,展出节庆花卉17万盆,大树整形修枝58株、病虫害防治27次。全力推进垃圾分类与日常精细化保洁管理,全年路面精洗60次,清洗水池12次,清运白色垃圾1800余吨,绿色垃圾1750方,动物粪便840方,实现动物粪便无害化处理,环境景观品质大幅度提升。利用因大风影响倒伏的树木、折断的树枝,为11个动物展区丰容,合理利用资源,动物馆舍更美,动物福利更优。 五是品牌宣传,不断创新科研科普。成立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申报市级、局级项目7个,完成结题7项,参与主持国家重大科考专项《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派出专家带队赴新疆开展生态系统动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荣获2022年城市管理行业“四新”“四小”成果奖2项。组织开展科普活动260余场,受众200余万人次。被命名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重庆市中小学校外科普特色基地”“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教育基地”,并获得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多项荣誉。媒体宣传及专题采访18次,推出新闻157条(中央电视台报道12条、人民日报报道3条),自媒体发布信息236条。 六是狠抓安全,安全生产不断加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最新要求,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闭园期间108名员工坚守岗位,连续奋战30天,确保了4554只动物健康安全。防疫情、战高温、抗干旱、防山火,守住了一方净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专项检查41次,排查隐患89起,整改率100%。帮助236名走失儿童找到家人,为37名游客提供救援引导,120件游客贵重物品失而复得。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朱晓航 联系电话:18580567871 报送日期:2023年03月07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