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567881988Q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外事翻译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外事翻译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受委托承担大型外事活动及市领导外事活动的翻译工作。 开展翻译工作研究 提供与翻译相关的服务工作 承担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 |||
住所 |
重庆市渝北区洪湖东路57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洛曼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5.45 |
218.09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外事翻译中心 |
从业人数 |
9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按规章制度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回看2022年,做到了“六个力”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一年来,翻译中心紧紧瞄准外事,依靠外事,服务外事,宣传外事,加大对外推广力度,对接需求,搭建桥梁,为促进全市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一)在党的建设上奋力。 一是强基固本,把牢政治方向。定期召开翻译中心党支部扩大会议,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做到以上率下、上下结合,机关带动、中心联动,理论学习的良好氛围成为翻译中心的厚重底色。二是正风肃纪,永葆政治本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常态约谈和警示教育。以党建促业务,充分发挥外事翻译工作职能,本年度继续同渝中区、荣昌区、石柱县等20个区县,市商务委、市贸促会、市经济信息委等18个市级部门,两江新区、高新区等2个开放平台及市外事服务中心、市全球采购促进中心等20个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维护好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拓展了西南大学、重庆大学、武隆区、轨道交通集团、江西省萍乡市公安局等数家全新合作单位。三是因地制宜,夯实党建阵地。在建设“四强党支部”、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与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均取得进步。2022年,中心翻译业务收入较去年增长32.71%,在疫情大背景下,翻译中心营收实现逆势上升。 (二)在提升能力上发力。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经过理论武装,能有正确的理念和立场,客观地看待问题,恰当地解决问题。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能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尝试运用理论来解决问题,提高翻译实践能力。我们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不断引向深入作为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举措。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中国外交前进方向的科学分析、重大判断和战略部署,坚决落实到翻译工作方方面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奋力前行。二是强化载体牵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为助力重庆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翻译中心牵头全市公共场所标识标牌英文译写工作。自中心中标2022年重庆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设置项目以来,借助全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设置的政策导向,稳步拓展了各区县的标识语翻译工作,并成功打开了武隆区的翻译市场,现在同武隆区的合作已经逐步由标识语向宣传片等方面延伸。翻译中心积极实施外事翻译能力培训走进区县,首先开启在重庆市渝中区的“外事干部国际交往能力研讨班”并将培训内容进一步拓展到高新区以及巴南区,通过结合外文局翻译院外事培训资源以及外事翻译中心英文翻译骨干实践能力,共同促进外事翻译能力进区县。翻译中心还持续开展优化环境翻译工作,积极配合市发改委以及市级各职能部门共完成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翻译项目100余万字,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以高质量、高标准的翻译确保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项目顺利开展。翻译中心配合市政府外办领事处开展疫情防控各项翻译工作,截止2022年12月8日共完成每日疫情数据翻译100余期,各类疫情防控政策翻译17余份,完成多场与驻渝领馆的疫情防控政策交流会翻译,确保疫情防控政策服务在渝外国人。三是强化业务学习。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不断提升翻译队伍的专业力,拓展翻译队伍的学术见解力和贡献力。坚持定期学习机制,通过培训、参会等方式,全面提升翻译队伍的综合素质,如组织办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英文版;两名翻译参加外交部翻译司培训;承办“中国翻译家江北嘴对话:翻译助力城市国际传播”分论坛。 (三)在全力防疫上倾力。 一是在外防输入方面。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这场大考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外事翻译中心作为防疫机场组牵头部门,支部书记李洛曼、党员周文洋奋战“疫”线,倾力防疫。加妥善处置境外直航与境外预警人员。机场口岸疫情防控压力巨大,为牢牢守住“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我们把机场视为“战场”,确保疫情外防输入排查工作不漏一人、不错一分。履职担当、拼尽全力,守住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守好“空中大门”。从2020年3月机场驻点到现在已经坚守1000余天。机场组一行“外事人”仍然充满斗志,严谨细致,从旅客下飞机那一刻起,直到安全抵达住所完成登记,全过程“无缝衔接”高效运转。二是在内防反弹方面。中心安排专人作为防疫工作联络员,负责传达办机关的防疫要求,报送中心人员情况。在翻译任务前,安排翻译进行核酸检测,为外请翻译安排住宿及车辆保障。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工作。三是在疫情严峻时刻。支部党员高翔、入党积极分子刘俊杰牵头重庆市疫情防控政策与病例数据每日翻译工作。支部全体党员到社区报到,下沉小区,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活动;支部党员高翔克服疫情困难,圆满完成意法半导体接待翻译,为重庆市对外开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在深化改革上合力。 一是完善内部管理。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汇编,规范化开展员工考核、财务、印章、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办理,保障各项内部会议的组织、记录和决策督办落地。二是创新目标管理。创新每周计划申报及结果反馈制度,提高中心工作计划协调性及执行达成率。按期形成财务资金情况及工作量汇总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推进内部调整。完成中心领导班子分工调整方案及上报;完成人员招聘方案制定及上报;广泛借鉴参考各地经验,推动人社局统一调整中心岗位设置比例,增加了中高级岗位数量,并上报职工调级方案。 (五)在翻译服务上聚力。 一是着眼稳定,圆满完成翻译任务。中心全年圆满完成市领导外事活动、重要外宾访渝接待翻译工作任务共计252场,西洽会、智博会、中新金融峰会等长期合作的国际会议中主要领导及市级部门由我中心落实翻译,今年在稳步落实这些长期合作会议的翻译工作的同时向下和向外拓展了延申业务;向下拓展了办展方会展公司业务,今年通过优创东方展览有限公司使中心业务涉猎到了建筑博览会、农业博览会、咖啡节等新领域;向外拓展了主办方业务,今年通过西洽会主办方重庆沪渝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合作稳固了会议前期的翻译工作。二是三方共建,助推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西部分院成立,由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重庆市江北区三方共建,助推重庆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重庆力量。10月21日,共建三方召开工作推进会,总结中西部分院揭牌以来的前期调研工作,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共商共议建设思路。自成立以来,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西部分院蹄疾步稳,工作扎实有力,取得丰硕成果。中西部分院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践行落实国家战略的使命与担当,以关键语种储备人才培养的小切口,切实提升中西部的国际交往能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共建“关键语种储备语言人才培养基地”取得突破性进展。西部分院组建基地建设专门团队,务实开展可行性调研、项目对接、供应商遴选等工作,深入重庆市各区县(重点针对江北区、江津区、九龙坡区、高新区、两江新区等五个区)、与试点学校开展多轮沟通,充分了解重庆对语言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积极整合资源,探索落地模式。重庆市江北区教委、江津区教委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召集辖区中学、小学、职教学校共27所与中西部分院召开研讨会,落地方案得到了多数学校的认同和积极反馈,包括全国知名的鲁能巴蜀中学、英法复语特色的江北嘴实验校、重庆市最早开设英语课程新村同创国际小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特色的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等。探索建立“中外融合课堂”长效机制,实施“深度联合教研机制”,国际教师、中方教师、课程开发团队共同进行课前、课后联合教研。为确保课程顺利开展,设计《中外融合课堂教研指南》、《中外融合课堂中方教师指南》、《中外融合课堂国际教师指南》、《中外融合课堂学生指南》与《学习手册》,建立课中监课机制以及中方教师、国际教师、学生课后反馈机制。本年度将完成约400节“中外融合课堂”,覆盖2个区10所学校约8000名学生。三是狠抓创新,业务工作实现突破。翻译中心积极推动与国家外文局合作,探索建立全国东盟语种专家库,在渝探索建设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中西部考评中心,以东盟语种为独家语种,面向全国考生,为重庆聚拢顶尖语言人才,助力重庆打造国际交往人才高地,将填补当前全国统一翻译考试中东盟语种的空白;共同申报并建设语言服务出口基地,面向以东盟为主的国际市场,提供多样化专业语言服务。考评中心的建立将填补东盟语种在中国没有全国统一翻译资格考试的空白,有利于东盟语种翻译人才的水平考核、人才管理和就业推荐;有助于重庆牵头建设中国西部东盟翻译人才库,助推陆海新通道、澜湄合作等国家级战略的国际化走深走实,服务重庆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这也将是首个由地方外办发起成立、拥有独家语种的国家级翻译资格证书考评中心。四是发挥优势,借力信息及政策拓业务。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外办亚洲处2021年南亚减贫项目信息,落实到项目执行方西南大学,并成功同西南大学签订长期合作合同。正在合作项目分别是上合组织国家减贫与发展研修班、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研修班”的翻译项目。五是积极探索,机器翻译实践开启。中心积极探索实践机器辅助翻译,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规模化使用翻译技术,实现翻译质效双提升,使用Trados完成标识语项目翻译,使用云译客平台与Twinslator(孪生翻译)机器翻译引擎,共完成17.21万字翻译,机器翻译成本不到100元。机器辅助翻译极大地提高了翻译效率,精简团队规模,降低人工谬误,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为中心后续大体量笔译探索了可行性方案,保证了按时、按质交稿。 (六)在队伍建设上着力。 一是人事人才管理规范。翻译中心积极配合外办人事处及市人社局职改办,通过多次市外办、专家高评会以及人社局三方会议,结合上海市、广东省经验,结合重庆市情况,在2022年9月完成重庆市翻译高级职称新版评审标准的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2022年的重庆市翻译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今年翻译部刘俊杰、胡西悦评审为一级翻译,现翻译中心有译审(正高级职称)1位,一级翻译(副高级职称)3位。2022年,翻译中心积极实施外事翻译能力培训走进区县,首先开启在重庆市渝中区的“外事干部国际交往能力研讨班”并将培训内容进一步拓展到高新区以及巴南区,通过结合外文局翻译院外事培训资源以及外事翻译中心英文翻译骨干实践能力,共同促进外事翻译能力进区县。二是翻译人才库初显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挖掘我市翻译人才,整合翻译资源,促进翻译人才相互学习,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市对外交往质量,全力服务重庆对外开放和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心自2021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已经吸纳近1000国内外在读学生、高校教师、海外华侨、外籍译员、以及各领域优秀人才,涵盖“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语种20余个,例如英语、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越南语、老挝语、泰语、缅甸语、印尼语、阿拉伯语、柬埔寨语、克罗地亚语、哈萨克语、马来西亚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匈牙利语、印地语以及希伯来语等。重庆翻译人才库的非英语语种智力支持与人力资源作用逐渐显现。为智博会等重大国际会议提供语言服务支持,承接外宣等重要笔译项目,推荐人才库成员到外语、外事岗位就业等。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日语、韩语、缅甸语、老挝语、泰语等服务地方外事活动,例如为上合组织国家减贫与发展首期研修班、巴西教育交流会、市领导会见日本外宾、巴南区与老挝乌多姆赛省勐赛县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中国重庆—韩国京畿道围棋友谊赛等。三是开展小语种人才战略合作。为充分发挥重庆语言类高校的人才优势,重庆市外事办公室与四川外国语大学签署俄语语言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并正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探讨合作机遇,将东盟国家语种作为重点语种,促进东盟国家语言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四川外国语大学可为全市语言服务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校地合作开展联合培养,为语言人才提供在实践中成长的机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500000567881988Q)有效期自2018年03月27日至2023年03月27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荣获“2022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市政府外办“优秀共产党员”;市政府外办“学习新思想展现新作为喜迎二十大”微宣讲比赛一等奖;重庆市第五届家庭诵读大赛二等奖;南岸区“传承红色基因 强国复兴有我”家庭诵读大赛一等奖;2022年“开放杯”辩论赛团体三等奖;第九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西南区级赛一等奖(第一名)、大陆决赛二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口译大赛重庆赛区复赛一等奖、西部赛区半决赛三等奖;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初赛口译二等奖、初赛笔译二等奖、复赛口译三等奖、复赛笔译特等奖、决赛口译二等奖、决赛笔译二等奖;第四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英译中优秀奖;第四届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总决赛(口译)三等奖;收到来自中国外文局杜占元局长的感谢信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刘欣 联系电话:13752935999 报送日期:2023年02月27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