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2年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宣传教育中心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2年度)

发布时间:2023-05-29 14:27
发布时间:2023-05-29 14:2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3731B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宣传教育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宣传教育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国土资源和房地产发展提供宣传、教育服务。 承担国土资源和房地产政策法规、行业发展宣传、科普文化知识普及的具体工作 开展干部、职工教育培训 相关业务培训

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建设路46号

法定代表人

张喻

开办资金

177(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18.53

1890.49

网上名称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宣传教育中心

从业人数

2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2022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中心注重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中心健康发展。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新思想 展现新作为 喜迎二十大”微宣讲比赛优秀组织奖、“宣传工作业绩突出单位”称号;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亮点报道获评“自然资源好新闻”;2人获中国自然资源报“通报表扬个人”,1人获2022年读报用刊“优秀个人”。 宣传工作方面,共承担宣传149项(含新媒体),发布新闻544篇,其中中央级媒体135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29篇),市级媒体297篇(重庆日报109篇),相关报道4篇被中国政府网转载;组织或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7次;市局“两微一端一屏”发布信息2597条。舆论引导方面,配合协调处置敏感舆情115条,第一时间将监测发现的敏感舆情反馈至相关单位,配合完善舆论引导口径,跟踪舆情走势,形成舆情专报8次,有力支持了市局业务工作。干部教育方面,全年共开展培训12期,1500余人参加培训;共组织笔试、面试9次,累计服务考生4000余名。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党建统领,重点宣传及时有效。一是围绕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精心策划“集中收听收看开幕盛况”,“党组织书记、青年党员谈感想”,“抓落实见行动”等持续性宣传,引领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是服务主要领导接受媒体采访、专访,联动相关处室开展政策解读,服务市场主体、市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华社动态清样专报8篇,在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专访或署名文章3篇(次),接受媒体采访4次。三是紧跟战高温、战山火、战疫情等紧迫任务,调动各单位新闻联络员挖掘部门行动举措、典型案例,报道“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担当作为好干部”先进事迹,弘扬正能量,营造全局系统担当实干、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四是高标准做好政策发布解读,通过市级新闻发布会,权威解读《重庆市关于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条例》、《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自主发布《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等一批规划成果,展示规划蓝图,凝聚发展共识。 (二)聚焦全市大局,亮点宣传有声有势。一是聚焦“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宣传我局强化服务前置,促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类重点项目尽早落地的行动担当。二是聚焦耕地保护,组织市内外媒体记者深入永川、石柱等区县采访,深度报道我局压实责任、严守红线、强化耕地保护,打造全市首个城市田园试点,推动“巴掌地”变身“规模田”的一系列务实举措。三是聚焦中心城区“四山”保护提升,系统宣传中心城区开展“四山”保护提升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光明日报整版报道。四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持续性、高频次展现分阶段测绘事项整合,存量房屋登记、交易和税收“一窗办理 即办即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告知承诺制、律师在线查询等改革亮点,获得市民好评。 (三)突出结果导向,民生宣传更有温度。一是抓住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获批、“中国山水工程”入选世界十大“生态恢复十年旗舰项目”等重要契机,联动央视、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各市内媒体,集中报道重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绿水青山”释放绿色红利的上游责任和担当。二是抓住市规划展览馆新馆对外开放契机,精心策划开馆宣传,多角度、场景化宣传“两江四岸”城市更新标志性工程独特魅力。三是抓住地质灾害成功预警案例,及时宣传压实防治责任,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及时组织群众撤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动画面和措施成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宣传地质灾害成功预警典型案例、先进事迹,创新策划“地灾防治随手拍”、“最美网格员”等征集评选活动,弘扬担当使命、攻坚克难的地质工作者精神。 (四)树牢底线思维,舆论引导全流程强化。一是牢牢把握风险评估是防范化解舆论风险的有效途径,围绕重要工作节点及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数据发布时点,开展舆情风险评估,梳理舆情风险点,制定应对预案,做好舆论引导准备。二是优化完善局系统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拟定《关于通过网络舆情反映问题改进工作和作风的通知》,制定应急处置流程,要求涉舆情单位1小时内反馈初步核实的图文情况,重大突发敏感事件30分钟内反馈,24小时内反馈再次核查及应对处置情况,确保舆情发生后快速响应。三是加强沟通,对上与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组建包括“两委一网”构成的研判专家库,24小时对接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对外与新华社、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部分大V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多层次应急发声团队;对内强化舆论管理,严格执行局官方媒体平台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及时跟进政策信息发布的风险评估,避免因信息发布审核不严衍生次生舆情。 (五)优化整合资源,培训教育更具实效。一是通过“部门推荐”+“考核评估”的方式,深挖本系统内部资源,从局系统选拔既有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充实师资库,充分整合人才资源,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同时,邀请自然资源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等高校的教授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借力名校高端培训资源,拓宽干部视野眼界、转变思维模式、激发灵感和创新动能。二是立足提升干部素养优化培训工作闭环管理,培训前收集参训单位需求,有的放矢设置课程、邀请师资;培训中坚持跟班管理服务,组织课堂教学,落实疫情防控,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后跟踪反馈,采取集中测验、调查问卷等方式持续巩固学习成果,提升业务、理论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运用。三是创新教学形式,安排现场教学,参观考察广阳岛183生态步道、高峰梯田、广阳营等生态修复示范点;安排情景教,开展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模拟演练,提升干部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引导和处置能力。 (六)推进制度执行,综合管理规范高效。一是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人事制度,修订出台《绩效考核办法》和《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编制《制度汇编》,内容涵盖全面从严治党、财务管理等制度规范34项,基本形成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制度体系。二是强化制度执行,将《制度汇编》作为日常工作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形成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的工作局面。科学合理构建绩效考核体系,让考核落实落地,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积极主动性。全年召开11次绩效考核专题会议,评选优秀职工37人次。三是加强对业务项目和资金的统筹管理,不断推进业务发展。与市局处室建立项目沟通机制,主动谋划宣传、干部教育等项目,挖潜增效有效应对了财政政策变化带来的资金缺口问题,实现资金预算目标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吴柳  联系电话:18716568890  报送日期:2023年02月14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