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2年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2年度)

发布时间:2023-05-26 17:05
发布时间:2023-05-26 17:0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2229F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培养中专学历工业人才,促进工业发展。 中专学历教育 仪器仪表行业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

重庆市北碚区松林坡65号

法定代表人

李波

开办资金

2252(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73.98

1425.59

网上名称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13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第一年。站在新起点上,学校在委党组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紧紧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目标要求,以“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条主线,保持三个稳定,做到四个高度,实现五大目标”为工作思路,在推进重点工作、加快内涵发展、贯彻立德树人、提升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保持平安稳定等方面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积极成效。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以党建引领为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显著。2022年学校以重庆市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项目建设为依托,深入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多个标志性成果:一是全面推进双优计划建设。修订完善8个制度,优化项目办、资金办及八横五纵建设小组人员配备。实现双优项目大数据智能化项目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迎接双优项目中期验收;二是高质量完成国家级高基地年度建设任务,顺利通过轨检双基地、电控高水平骨干专业、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紧缺骨干专业、实训基地验收。三是先后成功申报2022年市教委仪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电控现代学徒制、轨道优质专业、智能仪器仪表等4个产业学院项目;获批市人社局“智能+技能”孵化空间B类项目;积极申报重庆市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重庆市示范性职教集团;统筹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成果1个。四是学校牵头教育部委托全国机械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装备制造类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三个专业进行专业简介及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入选全国机械行指委校企合作典型案例3个;获评机械行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1个。五是推进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和工业4.0赛项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传感器技术应用》国家级规划教材等一批国家级成果建设;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核心任务,打造重庆市《机械制图》在线精品课程,打造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班主任能力大赛团队等一批省部级培育成果。 (二)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能力水平“一体化”。学校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今年,学校申报职称正高1人,副高2人(含转评1人),中级3人(含转评1人),初级4人(含转评2人);同时,协助15名外聘教师办理职称初定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等社会招聘方式累计引进专业课教师35人,充实学校师资力量。二是学校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组织系部推选14名教师参加国培项目,全年推荐市级培训 475人次,区级培训436 人次,开展校内教师能力提升培训4场,共计997人次;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以“一核双元”融合建设打造现代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本年度专业教师参加工程实践217人次;四是今年评选出校级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共21人,组织评选公共基础学科带头人7名,使教师队伍呈现阶梯化良性成长。 (三)依托课程思政,德育教育“一盘棋”。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了《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方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今年共开展3期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学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合理选用思政课国规教材,分阶段、分年级顶层设计了“德”“技”两大系列课程。 (四)以核心专业引领示范,建设专业“一链条”。学校目前共有八大类27个专业(含方向),我们将以智能控制及仪表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引领,以高水平骨干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建设项目为依托,贯彻落实委党组关于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目标任务,今年新增智能化生产线安装与运维等专业2个。开发《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等7门新课程。 (五)春风细雨显关爱,落实落细学生资助工作。学校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要求,设立资助中心负责学生资助工作。严格资助程序,实行奖助学金三级申请、三级公示制度。全校学生均享受中职免学费2400元/年·生政策,20%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年·生。对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学生免除包括住宿、书费、意外伤害保险、校服等费用。设立校级奖学、助学制度,受奖受助覆盖率30%,2021-2022年度学校用于奖学、助学总金额587.47万元。 (六)抓好校园安全稳定,当好高质量发展“压舱石”。坚守底线思维,狠抓预警防范,从严从实抓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根据委属事业单位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从严从实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工作。 (七)高效率、高质量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年来,学校积极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共计1802.83万元,分别用于缙园生活区装修改造、二教学楼和仪尚楼装修改造、学校建筑彩绘项目、校园安全隐患改造、三维扫描数据处理实验室及油泥模型实训室建设、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轨道交通综合技术研究中心、思政教学体检中心项目等。全年完成学校维修工作招投标项目6个,合同项目107个,零星维修项目61个,进一步保障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八)依托工业自动化高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产教结合“共融”。今年5月,由我校牵头成立并运行的重庆工业自动化职业教育集团,在我校成功举办2022年集团工作会暨“服务智能制造、奋进新征程”专题讲座活动,集团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服务“一带一路”仪器仪表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共建协议;依托工业自动化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积极创建重庆市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学院。积极申报市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联盟职教集团。 (九)高水平、高标准完成修订完善各项制度。本年度学校着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制度,这是学校更高层次建设好学校、管理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发展好教师,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实施提质培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已完成“三重一大”制度、工会会费管理、“三公”管理、人事制度管理、教师成长体系建设、国有资产管理、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学生教育管理等相关制度修订20余项。 二、取得的主要效益 (一)不断提升教研水平,夯实教学质量监督“一体系”。今年,学校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成果1个;申报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项,经北碚区推选参评课题2个。有序推进已立项的教育部仪表、电控、工业机器人3个专业教学标准课题,“仪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级子课题1个;获批2022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3个。完成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典型案例申报1个,已通知被市教委采用。组织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基本功比赛等教学竞赛活动2次。全年学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2篇,主编及参编出版教材11本,申请专利5项。学校在已建立的校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全年开展分散检查和集中教学检查6次,校级听评课覆盖率达34%,系部听评课覆盖率达100%,学生评教覆盖率达74%。高质量完成并发布学校质量年度报告、教学工作诊断报告和教学工作改进方案。 (二)以赛促教,打造仪校工匠“一品牌”。学校以各级各类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培、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全力培养高素质、优秀技能人才。2022年取得如下成绩:今年学校师生参加2022年“畅享杯”全国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数字技术技能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职业院校高铁信号系统维修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第七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暨“巴蜀工匠”杯新职业技能大赛等赛项,共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三等奖8个,市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9个。特别是在今年的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由学校集训基地培养的选手江昊,获得工业控制项目金牌。学校在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老年照护组)获三等奖。参加2022年北碚区新时代第五届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2个,个人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今年,我校师生在其他各项素质教育比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学校全方位育人的能力水平。学校先后入选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项目,“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重庆市2022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在参加2022最美职校生评选活动、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重庆市第十七届中小学生才艺大赛、第六届重庆“渝创渝新”创新创业大赛、第七届重庆“好老师”演讲比赛等比赛评选活动中,获得市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其中,学生钟志炼的作品《清晨》获得重庆市第十七届中小学生才艺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三)抓好招生就业稳定,当好高质量发展“定盘星”。保持学校招生规模、就业质量稳定是立校之本。2022年注册学籍学生人数2688人,其中重庆市学籍招生数1790人,云贵川学籍招生数812人,其他省市学籍招生数86人,在校生人数7200人,学校办学规模保持稳定。2022年中专毕业生共2162人,其中升学人数1641人,安置就业学生521人,安排顶岗实习学生344人,举行4场线上招聘会。安排2019级3+2班级共323名学生参加毕业综合实践。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就业稳定率达78%。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 96.76%。 (四)抓好社会服务工作稳定,当好高质量发展“助推器”。2022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共计4441人,实现创收43万余元。今年9月,申报了《社区教育实践创新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完成美发、仪表、电工、汽车等919人次的技能鉴定工作,完成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网店运营等6个工种700余人的“1+X”证书试点考核工作。学校获得2021年网店运营推广1+X试点“优秀组织奖”;完成68人的贯通评价工作。 (五)引企入校,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链需求“同频”。学校不断创新,打造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模式。2022年走访长安汽车、金康新能源、重庆金华电器、上汽五菱等企业35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洽谈校企合作工作。学校现有校企合作企业69家,2022年新增校企合作企业13家,其中含500强单位2家;与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共建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激光加工应用实训基地”,通过市经济信息委组织的专家验收;与重庆联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拟联合申报、校企合作共建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培训基地;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四联集团公司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仪器仪表领域技术驿站。学校发挥双优校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重庆市交通职业学校中职学历教育合作项目建设,组建管理团队,帮扶该校招生与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轨。 (六)积极协调,确保完成信产送工、教学实习任务。2022年学校完成智能终端重点电子企业应急用工工作,目前创收金额508.5万元,稳岗率85.04%,送生816人。加强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蓝智卡教育科技公司等企业的深度联系合作,认真开展长安订单班教学实习,实习效果较好。 (七)完成重点工作五大目标。学校申报重庆市“双优校”建设,现已完成验收材料准备工作,即将迎接市教委中期验收,力争创建国家“双优校”;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成功申报全市首批智能+技能孵化空间(B类);学校世赛集训基地培养的选手江昊,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2.0建设,现已完成网络改造,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及管理中心,校园智能安防建设等14项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56万元(2022年投入347万元),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一、绩效及获奖情况 1.获得国家级荣誉有:中华职教社颁发的“黄炎培杰出校长”荣誉,获评机械行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一等奖1个,2022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轨道车辆技术赛项”最佳组织奖,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技术能手1名,学校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团“德技双馨智慧伴老”项目入选全国“2022年中学生志愿者服务示范项目”。 2.获得市级荣誉有: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重庆技能大师1名,全市技术能手3名,巴渝青年技能之星7名,教学方面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郎小波等4名青年教师被团市委评为“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学校5个团支部被共青团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团组织”,4人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8人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学校王群老师在疫情居家封控期间,主动下沉社区一线抗疫,作出突出成绩,被重庆日报宣传报道。 二、诉讼及投诉情况 2022年度,本单位无诉讼;全年共有3起信访投诉均已妥善回复处理。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杨洁  联系电话:18580379008  报送日期:2023年02月13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