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3年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7-09 14:57
发布时间:2024-07-09 14:5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573412416Y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开展技术创新,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承担科技研发、产品产业化与成套技术开发、技术支撑服务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号

法定代表人

刘鸿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费来源

非财政补助(上级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6.72

497.66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3年11月2日,法定代表人由袁家虎变更为刘鸿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认真执行我院的章程,坚持以“开展绿色智能技术研究,促进科技发展”为宗旨,开展信息、电子、通讯、高性能计算、智能技术研究;智能制造、仪器仪表、探测与传感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研究 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保装备、环境评估技术研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与演化机制研究;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培养、专业培训与学术交流;相关技术开发与咨询服务。 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 依托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承担国家相关部委、中国科学院、地方相关部门等科研技术项目任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 (一)科研业务活动 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资源配置,统筹改善科研条件项目、学科建设项目等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引进、重点科研布局等,资源进一步向“十四五”主攻方向聚集。 围绕“河库生态智能化”和“碳基光电探测”两个主攻方向,取得新进展。 1.河库生态智能化技术。建设广阳岛消落带保护与治理示范区,发现水位波动和植被恢复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交互影响规律,阐明水-土界面土壤结构崩塌机制,形成消落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技术体系,构建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全要素调查数据库,开发三峡水库生态环境数据库管理展示平台;揭示了大型水利工程影响下河-湖-库水文情势演变规律,量化了总人类活动并揭示其对水文系统的干扰效应与干扰机制,建立三峡库区水动力-泥沙-水质耦合模型,提出潮汐胁迫下的水库调度新方法;阐明大型水库湖沼系统演化与碳循环机理,构建数据驱动的水库CH4浓度长期趋势预测模型,获得准确上午三峡水库情景分析量化效应结果;制备高性能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材料,建立微观动力学模型,实现微塑料及三苯基锡等新污染物快速检测;提出微生物库伦法原理,建立有机污染物降解库伦信号与生化需氧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创制水质BOD-Q快速检测系列仪器,实现产业化;研制构建融合气象、水文、水环境、遥感、社会经济等的长江流域“气-水-生-灾”模拟系统。 2.碳基光电探测器。研制光-太赫兹一体化相控阵通信试验样机,实现大角度、抗干扰高速通信试验验证;研制光学相控阵激光探测原理样机,实现公里量级远距离原理验证;提出差分非对称干涉检测方法,通过调控光波函数空频和时频分布,最优化干涉测量系统的总信噪比、使得测量灵敏度相比于传统干涉方法提高2-3个数量级,本底噪声提高10倍以上,重复性达1pm;发明基于碳纳米材料的高效光吸收技术,提出可见光到长波红外谱段的高效吸收模型,建立跨尺度结构宽波段吸收理论与设计方法,攻克了宽波段与高吸收率难以兼顾协调的关键技术瓶颈,装备于风云系列卫星等40余项国家航天型号任务。 围绕“边缘智能技术及应用”“空间增材制造”等新兴和前沿方向,取得新进展。 3.边缘智能技术及应用:提出适用于任意规模矩阵的编码方法,成为目前已知最高的计算效率,提出数学模型精准刻画用户评分行为的心理学效应,揭示其演化模式的数学机理,阐明曝光度偏差对交互式推荐的具体影响机制;突破基于国产边缘计算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小目标检测技术、红外/可见光/雷达等多模态融合目标检测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具有小型化、全天候智能巡视及异常事件预警处置装备及一体化平台。 4.空间增材制造:聚焦高精度3D打印双波长激光选取熔化难题,研制出四组元变组份原位混合系统、基于微型双螺杆的“粉体-树脂”复合体系变组份原位混料系统等关键装备,发展出全新的异质结构增材制造技术,形成基于304L不锈钢材料的核燃料组件关键结构件SLM技术工艺包及后处理工艺包,为金属3D打印技术在核燃料组件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围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安全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升级等重大需求,开展定向性基础研究,制定了重庆研究院“基础研究五条”,包括优化科研布局、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实施国家级人才引培计划、实施重大任务能力培育计划、实施重大成果产出培育计划等5个方面;制定《自主部署基础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自主部署11项基础研究课题,重点资助“纵深突破式”“体系构建型”“方法工具类”三种模式创新课题的孵化和培育。 (二)科教融合 1.高层次人才按需精准引进。成立增材制造顶尖人才引才工作专班,争取重庆市顶尖人才政策支持,已通过首批答辩评审;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引进,2名青年人才通过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计划备案,另重点洽谈引进4名优秀骨干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计划人选);全面推进人才计划/政策的衔接与贯通,制定实施博士后海外引才支持政策。高度重视,系统推进,获评中国科学院2023年度引才积极单位。 2.加大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强化人才项目抓手,新增各层级人才项目人选21人次,1人获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材学部第九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强化青年人才培养,完善特聘研究岗位管理制度,24个特聘骨干岗位全部选聘完成;鼓励科研人员海外交流,现有4人执行公派留学项目,1人在驻外使领馆工作,1人派任科技副职;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实施博士后培养支持政策,2人获支持。优化岗位竞聘和考核工作,实施科研分类评价,促进三支队伍健康发展。 3.精心组织推动平台建设。新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持续引才引智,优化工作流程,重庆研究院海智工作站获批为重庆市优秀海智工作站。现有在站博士后41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不断扩大。 4.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完成“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中期自评;申报了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博)、生物与医药(专硕)、材料与化工(专博)三个培养点增列。 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质量完成国家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可生化降解有机物库伦法定量原理及BOMQ仪器的研制》结题评价为A(工材学部超优),并获批后续定向申报战略管理研究专项项目1项。 完成转化微生物电化学反应器、无酶纳米孔测序项目、金刚石制备技术、柔性压力传感器制备等4个项目,转化合同金额218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领域方面领军人才不足。 2.与主管部门沟通不够,接受行业和学科战略科学家的指导不足。 建议:(1)中国科学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科技需求与抢占科技制高点协调融合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2)中国科学院相关机构单元加大对西部院所、新建院所“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重大项目、人才引进科研匹配经费、研究生招生指标等资源配置政策倾斜。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周双英  联系电话:18996119857 报送日期:2024年04月29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