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1832M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3 年度)
单位名称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实施高等教育,培养化工类及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开展人才培养开展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服务开展大学文化建设负责学校内部运行管理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长寿区菩提东路20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廷真 | |||
开办资金 |
71994(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799.58 |
70694.2 | |||
网上名称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
从业人数 |
572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3年,学校党委在市委和市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按照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以及六届市纪委二次全会安排,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落实和“双高建设”项目验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2023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开展党委会学习20余次、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10余次,每月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等会议精神。通过多角度、深层次、有重点地强化研讨交流,进一步增强学校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一是抓好组织推动,成立学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4个工作组,制定1+5+N工作方案,建立2个校内督导组。二是抓实理论武装,举办专题读书班7期、专题学习7次、培训班2期。三是大兴调查研究,党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43次,形成调研报告5个,正反面典型案例各1个,推动成果转化13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个。四是深入整改整治,党委班子按照“五个明确”要求查摆学校问题2个、班子成员问题36个,已全部完成整改。五是全力推动发展,出台《标志性成果奖励办法》,取得省部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217项,为前两年相应成绩2倍。立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4项,同比增长16%。通过第三方测评,学校在全国高职高专综合实力排行榜上升265位、重庆市排名上升10位。六是确保有力有效,认真开展动员会、整治整改会等专题会议,修订制度20余项。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学校党委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试行)》,印发工作要点、责任清单,召开专题会议,落实“一岗双责”责任,领导班子约谈党员干部400余人次。支持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开展工作,主动接受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强化纪检队伍培训、建设,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校园政治安全稳定 学校2023年未发生重大舆情及风险事件。制定工作方案,坚持学校每月研判与二级单位每周研判相结合,召开分析研判会8次、专题会1次。采取“人技双防”模式,做好7×24小时全网舆情监测预警,全年及时报告处置师生各类诉求型舆情16次。开展各类清查摸排工作,对站群平台账号登记备案60余人次,审查讲座报告等27次,审核外购教材74293册、校本教材3179册,开展涉敏信息专项清理5次,非法出版物专项排查2次。 (五)坚持守正创新,做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做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三全育人”改革建设及加强“大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及精品项目验收和第二批申报工作,立项市级网络育人精品项目1个,获评重庆市“甜甜虎”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1项,重庆市第二批立德树人特色项目研究基地项目通过验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分钟工程”成果展,成立重庆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和重庆市习近平新时代网络舆情价值引领理论研究创新团队,《“三润三化”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六润六化六创优深化文明校园建设》等案例、经验被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事创业能力 完成干部选任2次、调整4次、试用期考核2次、按期转正5人,召开干部大会4次,任免调整干部34人次。推荐优秀年轻干部5人,组织科级以上干部赴浙江大学参加履职能力提升培训2期、中层以上干部赴巫山天路下庄村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培训、优秀年轻干部参加网络培训,共170人次。 (七)夯实党的基础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一是持续深化“党建领航”工程,开展主题党日10次、组织生活会2次、民主评议党员1次。建成2个市级党建“双创”样板支部,立项市级党建“双创”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3个党支部进入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双创评选”。二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调整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1人,15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配备到位,各二级学院均配备专职组织员。全年发展党员57名,开展党员培训2期。实施“先锋工程”,党员团队获市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辅导员工作室等。 (八)做好统战组织建设,提升工作合力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提拔任用1名正处级党外知识分子干部,报送年轻副高级职称人才作为重庆市知联会人员人选1名,新增九三学社社员1名,组织开展“凝心铸魂、团结奋进”主题活动1次,建言献策经验交流会1次,联合区委统战部开展统战工作经验交流1次。开展全校统战委员展开党员培训1次。主题征文获市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 一是大力做好人才引进。学校按照现行办法兑现有关激励,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育配套资金。二是科学配备教师队伍,按照1:18师生比要求配足教师,专任教师新增博士10人,认定“双师型”教师330人。三是持续做好培训交流,新增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中青年领军人才、重庆市“最美巴渝工匠”等省部级以上人才16人,长寿区创新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领军人才等8人。 (二)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一是落实国家教学标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凸显“化工医药”特色,获批应用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2个市级专业资源库,新申报化工智能制造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联合重庆三峡学院申报专本贯通专业。二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建设市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校级骨干专业群3个、培育专业群1个。联合长风化工申报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市级认定,化工专业现场工程师市级立项,《光学分析与操作》市级认证,《药物制剂技术》精品在线课程市级认定。获批认定“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教改课题市级立项11项,校级立项16项。三是全面深化“三教”改革。修订《竞赛管理办法》,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得国奖6项,其中化工专业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化工生产技术赛项一等奖,化工专业教师参赛荣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三)扎实做好三全育人 一是加强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探索“网络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设立“重化青年”视频号。二是推动辅导员发展,新进教师须担任兼职辅导员。荣获重庆市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建立市级辅导员工作室。三是加强学生生活保障,提升食堂餐饮质量,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和免费就餐。四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166余人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沙龙以及工作坊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五是认真落实资助政策,修订各类管理办法,为637名新生开通绿色通道,缓交学费及住宿费金额443.725万元,认定404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评定4064人次。六是做好军训及征兵工作,一对一了解学生情况,共127人应征入伍,超额完成了107人的征兵任务。七是做好共青团工作。召开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开展“青马工程”培训,15名学生荣获“‘青马工程’优秀学员”称号,组织15000余人次学生参与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共青团中央等各级媒体报道75篇,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九万余小时。校团委获评2023年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优秀组织单位”。 (四)提升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科研经费投入,2023年研发经费1750.3万元,同比增长53.3%。二是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立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4项,同比增长16%,校级课题立项20项。三是加强团队和平台建设,重庆市制药领域关键技术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顺利通过评估,筹建高端材料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和化工医药科普基地;建设5个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6个校级创新团队建设。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17篇;授权专利12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8项。四是积极开展创新和技术服务工作,签约横向课题签约21项,合同金额67.97万元,到账金额54.98万元,成果转化7项。专利授权69项,发表论文276篇,其中北大核心以上论文64篇;出版发行教材55部,专著10部,编著1部;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市级奖项25项,立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8个,孵化出3家公司。 (五)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是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学校牵头依托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重庆市先进材料产教联合体(长寿区),主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化工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联盟理事会和重庆化医职教集团理事大会,紧密对接重庆市“33618”工程,立项分析检验技术专业市级现代学徒制项目和重庆生物医药市级现代产业学院。二是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成功组织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化工医药产业市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全年开展各类培训30余项,培训2.4万余人次,继续教育收入突破1000万元,获评重庆市优秀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六)规范推进招生和就业工作 一是规范招生工作。2023年完成高职招生5222人,同比增长12.25%,报到人数4807人,报到率92.05%。新增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医药专科学校两所联办学校,联合办学招生规模突破800人,优化生源结构。二是提升就业质量。组织线上线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10余场,各类宣讲会140余场,发布招聘信息300余条,邀请600余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提供岗位近1.8万个,岗位比超过4.5:1。走访企业130余家,拓展岗位800余个。2023届毕业生4200人,就业去向落实率95.62%,困难毕业生622人,就业去向落实率95.98%,名列全市前列。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市级奖项20余项。 (七)构建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 一是推动教师评价改革,修订《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等制度,将师德师风、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二是深化改革用人评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坚持服务社会需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构建高质量培养、高质量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修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制度,多元促进学生评价方式。 (八)夯实学校综合保障体系 一是服务师生保障有力。建立健全师生需求、意见反馈常态机制,强化对食堂、超市等食品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重庆市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两校区食堂均取得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食品安全A级证书。二是全力守护师生健康,校医务室门诊量9000余人次,发放口罩13万只。邀请长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到校开展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与陆军958医院和长寿区中医院签订绿色就医通道。三是实施完成各类设施改造4万余平方米,升级校园环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21年12月15日至2026年12月15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1.2023年2月21日 接受深圳市平行维度科技有限公司捐赠软件6件,价值1000000.00元; 2.2023年11月28日 接受重庆青竹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捐赠软件1件,价值727848.00元; 3.2023年11月28日 接受北京易格通智仿真技术有限公司捐赠软件1件,价值250000.00元; 4.2023年12月20日 接受中科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捐赠家具51件,价值25800.00元。 |
填表人: 文玲玉 联系电话:13594297933 报送日期:2024年05月07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