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1年

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1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27 15:00
发布时间:2022-04-27 15:0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93358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承担港口、航道、水路运输、地方海事等管理相关辅助性、事务性、技术性等具体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红石路2号

法定代表人

汪 伯 涛

开办资金

8037(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交通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849

13529

网上名称

重庆市港航海事事务中心

从业人数

9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按规定执行。

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有利推进。一是航道通航能力持续提升。渠江、黛溪河等支流航道整治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船闸工程基本建成,乌江白马、涪江双江航电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二是港口功能布局加快完善。《重庆港总体规划》获部市联合批复,主城果园港二期及二期扩建工程完工,万州新田港二期开工建设,忠县新生港一期首批5个泊位正式开港运行,寸滩邮轮母港建设提速推进,主城洛碛一期、黄谦一期等前期工作加快开展。三是船型标准化发展稳步实施。新建130米大长宽比三峡船型60艘、110米集装箱船型45艘,新增优质运力94万载重吨,全市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突破4000载重吨,货运船舶总运力突破900万吨、船型标准化率达到86%,均居全国内河前列。 二、长江上游水运合作实现重大突破。一是川渝水运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两地港航部门联系机制高效运行,联合开展嘉陵江船型研发,合力推进航道整治和梯级航电枢纽建设,携手实现嘉陵江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一次申报、全线通过”,过闸时间减少1/3。积极推动川渝港口合资建设运营,加大运行重庆港至泸州、宜宾、广元等港口集装箱班轮。二是长江上游地区航运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创新开展。主动加强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港航部门沟通对接,高质量举办五省市战略合作第一次全体会议暨签约仪式,明确了“3366”工作目标和重点举措,成功签署五省市港航部门“1+4”战略合作协议,33家航运企业达成19项省际合作项目。 三、水路运输保障作用充分发挥。一是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保障有力。努力克服三峡船闸岁修、汛期、疫情等影响,指导企业加强产能对接,科学实施运输计划,积极协调航油、铁矿石等重点物资优先通过三峡船闸2000艘次,协调集装箱快班轮优先过闸650余艘次、16.6万标箱、货值131.5亿元。二是运输组织发展有力。深入开展江海直达运输研究和船型比选,积极推进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公转水”运输,完成铁水联运量2162万吨、集装箱水水中转19.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1%、21.4%,完成“散改集”运输10.8万标箱、同比增长22.1%。三是疫情防控应对有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动摇,坚决落实“人、物、环境”三同防要求,严防严守客货运船舶、港口码头、进口冷链运输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严格落实通风消毒、“双码双测”等防控措施。推动从业人员疫苗接种,积极引导接种加强针,基本实现“应接尽接”。 四、水上交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是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圆满完成。按照市交通局整改方案要求,强化工作统筹和督促检查,全力配合完成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反馈的违规建设港口码头、擅自调整规划、港口建设情况底数不清等问题整改任务,有效落实长江岸线生态保护修复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涉及的12项配合任务,督促完成涪陵、忠县、长寿3个涉及长江经济带生态警示片曝光问题整改销号。二是绿色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市首座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在涪陵投入运营;配合完成93座违建和非法码头整治;支持102座码头完成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建设、占比超过60%;完成主城果园、佛耳岩以及长寿重钢等9座码头31个泊位岸电标准化改造,全市港口码头累计使用岸电706.4万度、同比增长12.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900吨、居全国内河前列。重点完成100总吨以下船舶污水装置改造200艘,超额完成货运船舶受电设施改造1120艘、约占“十四五”期总任务的80%,累计完成“两江四岸”新一轮船舶治理198艘。三是水上交通污染物处置发生历史性转变。优化运行我市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平台,加强与长江干线“船E行”系统互联互通,健全完善“船-港-城”污染物移交确认机制,全年累计接收船舶污染物15.8万单,转运率、处置率指标平均超过90%,基本实现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 五、行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一是责任链条持续拧紧。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标准化建设,巩固执行双重预防机制;督促区县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认真落实行业部门责任,统筹用好水安办联席会、安委会例会等会商机制,加强行业安全培训,积极推行“两单两卡”试点工作,推动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拆解“三无”船舶2218艘,改建植物油船20艘,完成800余艘客渡船抗风能力提升“后评估”工作,全市客渡船标准化率达100%。二是重点时段稳定可控。紧盯大庆之年敏感节点和重点时段,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十条措施”,总结推广防汛度汛“十个方面经验”,强化值班值守和指挥调度,加强“四类重点船舶”、重点港口码头、航道设施、水工作业区、风景旅游区等风险隐患检查排查,组织开展安全片区检查6轮次,督导区县140余次,督促整改各类隐患200项。三是三年行动集中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加大水上涉客运输安全治理,开展涉客企业资质核查和安全检查372家次,督促整改问题411项;强化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会同第三方发现各类问题642项并逐一整改闭环;加大船舶防碰撞桥梁治理,全面摸排跨等级航道桥梁304座,整改隐患35处;加强航运枢纽大坝除险加固,中心直属14座大坝除险加固全部开工,綦江、潼南属地14座大坝除险加固加快推进;狠抓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累计完成嘉陵江69公里、渠江74公里航道和全市382个1000吨以上泊位普查工作。四是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提升。坚持“预案、装备、队伍”三个贴近实战,分类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市区(县)应急联调,持续优化“13815”应急响应流程;建成投用涪陵、巫山应急基地65米趸船,充实配备4艘高速救生艇、39套智能救生器等先进装备;成功举办2021年水上应急救援青工技能竞赛和全市水上应急救援演习,实施应急救援142次,救助遇险船舶18艘、涉险群众119人,成功应对长江1号和嘉陵江3次洪水过境,全市地方水域连续18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六、水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一是行业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重庆市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修订,定期举办“法治大讲堂”;修订完善16项内控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发现的7大类问题和市交通局延伸审计发现的8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行业法治水平和内部治理效能进一步提高。二是行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制定出台《重庆市水上交通信用实施细则》,强化信用主体分级分类评价监管,坚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两手抓”,行业高度自律良好局面加快形成。完成港航协同管理平台及港口综合管理子系统开发,实现160余套工作船艇北斗终端安装,完成制作小江、梅溪河等7条支流270余公里电子航道图,水运智能监管迈出坚实步伐。三是行业服务实效突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好差评”监管机制,累计办理行政许可事项2100余件,服务满意度达到100%。创新制定《企业经营风险提示告知书》,完善旅游客运运力投放及服务质量考评机制,促进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自2019年12月3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申榆维  联系电话:18696687717  报送日期:2022年03月22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