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0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0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13 14:24
发布时间:2022-04-13 14:2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42866778L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调查、发掘、征集、收藏保管、保护、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   以及有关社会服务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6号

法定代表人

程武彦

开办资金

329(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382.53

5597.96

网上名称

www.3gmuseum.cn

从业人数

18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本单位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认真执行,未有任何违犯行为发生。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全馆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形成同心抗疫、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统筹实现了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双战双赢”,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博物馆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1.全年服务观众321万余人次(其中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服务观众30.34万人次,宋庆龄旧居陈列馆服务观众6.46万人次);提供讲解5763场次,其中免费讲解10244场次;开展流动送展892场,惠及观众49.45万余人次。《重博文物会说话》系列荣获“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全国十佳。宋居“时代小先生”系列社教活动被推介为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之一。主馆荣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称号、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荣获“成渝潮流新地标”的殊荣、我获得了“成渝十大文旅领军人物”头衔。 2.加强理论学习是夯实党建工作的基础。2020年,馆党委切实强化理论武装,全年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18次,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教育片等113次。收集整理2012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调研博物馆、历史遗迹、视察重庆以及各种重要场合有关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博物工作、意识形态、扶贫工作等重要讲话精神,并汇编成册作为内部学习辅导资料。 3.坚决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2020年召开馆党委会35次,其中,组织召开全馆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各2次,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党委班子述责述廉专题会1次,分析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要求,谋划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紧密结合馆内实际,对标对表制定了《党建工作要点》《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等4项党建工作计划,制定《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任务分工方案,促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落地见效。 4.从严抓好落实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一是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5名党委委员在中心组带头领学、带头交流发言,共交流发言23次,讲党课6次,我本人参加支部双重组织生活23次,其他党委委员均超过20次。二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全年共召开党委会集体研究、决策重大事项138项,有效保证了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工作安排和上级决议决定在我馆落地落实。三是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制定《党建工作考核细则》,按期顺利完成了15个党支部换届,评选优秀党员35名,召开党员大会156次,主题党日活动187次,2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吸收6名优秀青年为入党积极分子。持之以恒抓党员教育,各支部“三会一课”更加规范,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率正常,并按期足额缴纳党费。四是做好统战群团工作。制定《2020年统战工作计划》,汇编并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以来论爱国统一战线重要讲话。选派1名同志参加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培训,1人当选为九三学社渝中区文化艺术支社委员。召开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座谈会1次,认真听取党外人士建言献策。按规定完成了团总支、工会换届,成立了职代会。 5.做好疫情排查和防疫物资采购。疫情爆发后,我馆第一时间研究安排相关工作,开展全面、深入、彻底的拉网式排查,建立职工行为轨迹台账。抢购防疫物资,保障职工日常防护需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防疫工作落到实处。施行实名制网上预约、查验健康码、测体温等进馆流程。坚持做好展厅和办公区消毒工作,食堂分时段取餐,取消聚集性会议和活动,确保了观众和职工的安全。做好抗疫物证征集工作。面向社会征集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实物729件、电子公文20份,图片1500余张、视频资料85G。开展疫情防控教育活动。推出“抗疫防疫谁都不是旁观者 时代小先生献童心”微展览;参加“战疫故事 从我说起”——海内外少年儿童云故事会系列活动,并荣获中国十佳作品奖、优秀作品奖及优秀辅导员称号。做好联合抗疫工作。联合重庆九龙沉香博物馆开发“避疫熏香”,免费赠送10万余份给全国各文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和重庆市妇联抗疫一线的员工。 6.完善感知能力建设,优化博物馆服务能力。建成“重庆文博融合媒体建设”项目(一期),完成“三峡文物数字化保护”“馆藏白鹤梁题刻旧拓知识图谱项目”一、二阶段工作,扩大了博物馆的服务和传播范围,推进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7.推出独具特色的线上展览教育活动。为丰富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推出了“三维文物探三峡——三峡库区出土精品文物展”等线上展览6项,推出了“微展览”“微播录”“重博学堂”等线上教育活动。上线4个微信语音导览,3个视频导览。实施《古琴新声》项目,填补了博物馆界利用文物古琴录制数字专辑的空白。在华龙网新重庆APP开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讲解员带你线上看展览”频道,展示了13个展览视频讲解。百度直播《“地球漫游计划”水下有什么?第四场: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水下博物馆》,直播观看量537万余人次,评论60余万条。   8.精心策划线下展览教育活动。全年举办线下展览34个,其中推出“新风高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碑学书法特展”等原创展3项;引进“失落的黄金国:安第斯文明特展”等展览12项;推出微展览11项;输出“自然的吟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花鸟画艺术展”等展览8项。“清且涟漪——水与我们的未来”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100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陈列展览”荣获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第一届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全年开展各类教育活动513场,惠及公众约77.55万人次。母城巡游记获中国博物馆协会评选的“2015-2019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路线推介活动”历史类优秀课程。举办“我们渴望的水:从遗产到未来”青少年创意大赛,作品《良田》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联盟特别提名奖。 9.开展志智双扶工作,让贫困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化“大餐”。2020年,我们将《祈福迎祥》《伟大壮举   辉煌历程》等25个展览送至石柱县中益乡等18个深度贫困乡镇,巡展165场。开展了VR体验、博物馆课堂、科普课堂等现场互动体验活动及课程96场,惠及观众14.7万余人次。   10.整合资源,以文创开发带动产业扶贫。大宁河流域“文物IP+农产品”扶贫开发设计调研报告完成项目评审。为巫山红叶节开发配套产品包装设计。联合云阳博物馆以三峡文化为基础,打造“云游博礼”区域文创品牌,推动区域文旅融合,发挥文化为旅游赋能积极作用。 11.积极推进“重庆市脱贫攻坚成果展”工作。文本大纲已报往市委宣传部和市扶贫办审核通过,启动展陈招标工作。相关征集工作同步进行中,已搜集图片约5000张,视频100余个,实物400余件。 12.对口帮扶取得实效。全年向对口贫困乡镇投入资金超30万元,支助巫溪县通城镇龙池村购买大型垃圾箱、改造村便民服务中心、防治非洲猪瘟疫情,支助巫溪县天元乡天元村扶贫资金以及巫溪县天元乡、酉阳县车田乡等深度贫困乡镇消费扶贫。在文化类核心期刊《文化月刊》上专题报道刘华成同志驻村扶贫工作事迹和本馆在文化扶志、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工作成效。我馆参与对口帮扶的巫溪县天元乡天元村和通城镇龙池村,均已成功脱贫摘帽。 13.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建设基本完工,完成了白鹤梁题刻文物本体和保护环境监测项目,白鹤梁题刻水下交通廊道自动扶梯改造工程完成投用,主馆消防改造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已完成85%建设任务,新建重庆博物馆项目正开展选址专题论证。推动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目前已完成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文博行业重大科学研究和基础创新需求建议报告”等材料。配合推进了白鹤梁申遗工作和中国水文博物馆创建工作。 14.经市编办批准,规范了15个内设机构,对相关部门名称及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2人入选重庆英才计划,我被评为文化旅游领域名家名师,刘兴亮同志被评为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领域类青年拔尖人才。109名职工成功晋升岗位,占全馆总人数的58%。管理岗27人,其中管理五级10人,管理六级7人,管理七级5人,管理八级5人;专业技术岗82人,其中专技三级1人,专技四级3人,专技五级7人,专技六级9人,专技七级4人,专技八级7人,专技九级11人,专技十级36人,专技十二级4人。组织616人次参加常规业务培训。干部培养和晋升的力度大大超过了前几年。优化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管理岗由原来的50个上调为54个;专技岗由原来的149个上调为151个,比例由原来的4:4:2调整为4:5:1;完成陈丽聪等3名工勤人员转岗聘任。 15.藏品管理高效有序。累计接收藏品1105件/套。完成准藏品信息采集、登录524件/套,完成藏品移交入库580件/套,完成424条藏品信息总账登录,完成藏品消杀养护2041件/套。完成257件/套近现代藏品的鉴定评级工作。推进2020年度藏品信息完善及档案数字化项目。受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合川区公安局等单位委托,完成涉案文物鉴定18起,涉及文物共计743件/套。完成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2起,涉及文物共计245件。 16.文物保护蓄势待发。《重庆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三期)》项目已启动建设;完成了391件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完成2431件新增入库书画、纺织品、纸质文物消杀工作;编制《重庆博物馆馆藏石辟邪保护修复方案》等文物保护修复方案12个;制定了《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等6项基本规章制度,成立了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确定了科研基地基本组织架构。 17.科学研究稳步提升。发表知网收录论文108篇,其中CSCD1篇、SCI2篇、北大核心6篇、万方核心4篇;出版《白鹤梁题刻史料辑録》等图书著作9部,《抗战时期重庆同乡会组织研究》等科研项目结项2个,成功立项《巴蜀历史地图集》等10项。举办2020白鹤梁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长江文明》4辑,编辑印刷《重庆历史与文化》2期。《巴渝文库》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有序推动。承担社会委托展览《重庆开埠史陈列》等项目展览策划与内容设计14个。 18.文化产业打造品牌。开发文创产品220种465款上万件,销售额   746.6万元;开通文创微店;完成“三峡文创LOGO设计”,获得外观设计专利证书12项。完成“三峡渝礼”和“三峡文创”商标注册;新增授权企业10家。加大跨界合作,开展与“江小白”和重庆樊登书店的战略合作。组织参加国内展会9次,文创大赛4次,共计荣获27项荣誉。“盛筵系列”等系列评选为2020“重庆好礼”外事礼物;“三峡渝礼”系列产品初评入围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遇见溪奇”系列产品获第七届“紫金奖”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银奖。 19.成渝双城开启合作。与四川博物馆签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强化两地文物保护利用合作。联合四川博物院开展了有害生物随机抽样调查工作。策划参与了“川渝一家亲——双城直播”活动。参加了重庆市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联合举办的“巴山蜀水”文创展,荣获“最佳创意奖”和“优秀参展单位”称号。成功举办西南博物馆联盟(成都)年会,成员单位由十年前的25家,发展到103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本年度藏品接受捐赠共计1105(件/套)






填表人: 王颖联系电话:13509479656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05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