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8815F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重庆市气象科技档案馆)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气象探测预报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与技术保障。 气象信息采集、分析、处理 气象信息网络通讯 气象科技档案保管与利用 气象仪器计量检定和技术装备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渝北区龙溪镇新牌坊一路6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况星 | |||
开办资金 |
77(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气象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726.6 |
11467.56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重庆市气象科技档案馆) |
从业人数 |
46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认真执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并按时报送年度报告。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信息中心严格按照中央、中国气象局党组、市委和市局党组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重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切实抓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工作,按要求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加强党性、党风、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完善支部各项制度建设,切实提升党员及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20度召开党员大会集中学习18次,支委会15次,主题党日13次,党课4次,组织生活会1次,民主生活会1次,民主评议党员1次。重视党建阵地建设,持续开展“三亮”活动,及时更新楼道党建文化建设内容为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内容,促进干部支部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创建培育出“党建领航 天枢保障”党建品牌。信息中心支部获评“五星级党支部”,1名党务工作者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5名党员同志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落实巡察整改工作情况 在2019年12月24日收到市局党组第三巡察组反馈意见后,信息中心于2020年1月7日及时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后按照要求上报了《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2019年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情况报告》。同时,制定了整改方案,建立了整改责任台帐清单,并分发给单位全体职工,要求按照方案尽快整改落实等,截至目前,巡察组反馈的8个方面18项25个问题已经按照整改方案全部整改完毕。 三、加强基础业务保障工作情况 信息中心高度重视探测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化工作,坚持不断开发、改进和完善运维系统,提升工作效率。 (一)强化探测设备装备保障 1.及时解决设备装备故障。地面观测站设备和系统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故障响应时效和维修时效均在考核目标要求时限内解决,并强化了故障的原因分析。全年共解决各类设备装备故障409次。 2.不断提高观测设备的业务可用性。2020年所有考核的观测设备平均业务可用均达考核要求。纳入监控的35个国家级自动站运平均业务可用性为99.81%,124个国家地面天气观测站平均业务可用性为99.66%,1805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平均业务可用性为99.44%,123个土壤水分观测站平均业务可用性达到99.07%,5个国家级雷电观测站平均业务可用性为99.35%,18个交通站平均业务可用性为98.88%,7个大气成分站平均业务可用性为98.71%,28个GNSS/MET水汽站平均业务可用性为96.89%,9个大气负离子站平均业务可用性为97.59%,四部天气雷达站平均业务可用性分别为:陈家坪99.63%、万州99.84%、黔江98.99%、永川98.51%。 3.认真完成各类保障任务。汛前按时完成陈家坪、永川、黔江、万州四部雷达的巡检工作,在汛期中严格按照新一代天气雷达维护标定相关规定,精心维护、及时抢修。做好了陈家坪雷达楼的消防、防雷、空调设备维护、油机维护等方面工作。定期对歌乐山CCJ雷达进行维护,实施了对其存放基础排危工作,解决了安全隐患,完成全市35个区/县局气象消耗器材的申请、审批与发放等物质供应保障工作,发放各类耗材共计1366件,完成自动站各类仪器入库1921件,完成自动站各类仪器出库1370件,维护气象技术装备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业务运行。 4.切实加强计量检定工作。2020年完成温度、湿度建标工作,完成温度、湿度等标准器40余件送检工作,完成国家级台站传感器检定工作,包风传感器82个、气压传感器98个、湿度传感器99个、温度传感器550个(地温传感器357个)。 (二)紧抓信息网络系统运维保障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满足了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需求,各类考核报文年平均传输及时率均高于中国气象局的考核目标,国家级地面气象站报文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9.72%,高空报文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9.61%,城镇天气预报产品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9.63%,区域站报文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8.33%,国家地面天气站报文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8.44%,土壤报文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8.67%,交通自动气象站报文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9.12%,大气成分报文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8.30%,GNSS/MET水汽报文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6.72%,紫外线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9.87%,酸雨日报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9.76%,雷达基数据年平均传输及时率为98.15%。 (三)开展数据服务工作 1.强化资料审核及数据质量控制。基于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对重庆市地面自动站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国家级35个自动站数据平均可用率为99.98%;124个国家地面天气数据平均可用率为98.87%;1805个区域级自动站数据平均可用率为98.96%;123个土壤水分站数据平均可用率为97.87%。同时,开展了疑误数据快速处理、台站元数据管理、产品实时滚动生成等业务,实现“国家-省”数据同步、基础数据产品实时滚动更新并提供服务。每月完成重庆市自动站观测数据质量统计分析月报、重庆市实况分析产品质量评估报告的分析制作上报。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地面气象资料月报表和年报表进行审核,并按时将审核后资料上交国家局。 2.加强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按照要求整理归档重庆35个台站上交2019年的各类观测资料纸质档案和光盘、4部雷达站基数据和雷达个例整编及2019年降水现象数据文件。对各业务单位移交的课题资料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归档。对市局档案馆内监控设施进行改造翻新,对市局档案馆和北碚档案馆进行全面大清洁及封闭式杀虫处理。按照预报司要求,完成了对档案管现存酸雨观测簿资料的统计整理和重庆市气象科技档案馆馆藏达因风自记纸统计情况上报。完成了面向全重庆的珍贵气象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填报工作。完成重庆所有酸雨观测簿(近9万页)数字化扫描、质检及数据集的归档和上交。 3.开放数据接口服务。通过重庆气象数据支撑平台气象信息共享服务接口和CIMISS的统一数据访问接口,为全市气象业务提供数据服务。2020年,平台运行稳定,可靠性高,未发生任何数据无法访问的重大故障。截至2020年底,平台用户386个,提供服务接口298个, GIS服务接口36个,累积访问量36075.58万次,累计下载量76.52 TB,为天资、知天、御天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4.开展IT基础资源池服务。 具备IaaS云服务能力的IT资源池运行稳定,实现了全年无故障运行,为各业务系统提供了值得信赖的高可靠运行环境。完成年度IT基础资源池使用情况报告,资源池CPU总数3616,分配数量3082,分配占比85.2%;物理内存总量18.61TB,分配数量8.86TB,分配比例47.6%;存储总量763.53TB,分配总数593.09TB,分配比例77.7%。分布式NAS存储共有节点15个,目前均运行正常,存储总量600TB,其中已用262.72TB,使用占比43.79%。 四、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情况 按照全市气象局长会议精神,信息中心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和项目负责人,对所有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进行了梳理,做到每个科长和项目负责人都有一本任务台账,坚持每周召开中心业务例会,积极推进各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 (一)推进重庆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1.聚焦天枢•智能探测系统。项目可研已经发改委批复,并完成初步设计编制上报,现待发改委批复。同时,信息中心积极做好云资源调研、相控阵雷达相关知识学习、数据需求调研等相关准备工作,为项目建设做好前期准备。 2.实现“天擎”的业务试运行。完成中国气象局气象大数据平台“天擎”系统在重庆气象局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安装、测试等工作,实现业务试运行。 3.完成“天镜”的部署工作。实现省级一体化平台与大数据云平台融合及与“天镜”系统对接工作,目前大数据平台的EI和DI消息已经接入“天镜”系统,由“天镜”系统实现统一集中监控。 4.推进气象数据资源汇集整合。一是形成全市《2020年度重庆市气象数据资源目录》,依托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本年度新增接入智能天气现象观测数据、190余种卫星反演产品,实现数据资源统筹管理。二是配合国家级建立新增数据实时业务汇交流程,完成的雷达数据流传输软件升级和雷达流数据传输单轨切换并业务运行,完成智能天气现象观测系统相关要求数据文件上传中国气象局。三是依托《重庆市农业气象站数据监视与查询平台升级》项目,完成新建农田小气候站观测资料和农田实景监测站实景图片的收集、归档和服务,完成农田小气候站观测资料XML格式的解码和存储。 5.推进重庆气象数据网项目建设。组织气象台、气候中心、科研所、服务中心、人影办、预警中心等其余“天资”“知天”“御天”业务人员了解数据服务需求,对接数据、产品。目前,已完成需求分析、数据产品梳理,站原型设计工作,正在推进开发。 6.完成“台站3D显示系统”建设。完成我市气象台站三维模型数据采集、制作、服务发布,完成各类气象观测数据的web页面开发。 (二)推进智能协同观测系统建设 1.完成重点建设任务。完成242个区域气象站4G通信模块升级。开展了80套区域站风速风向能力建设。完成永川天气雷达双偏振技术改造、万州和黔江天气雷达设备大修,指导涪陵雷达开展建设和相关测试工作。建成潼南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建设。 2.实施2020年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在广阳镇、望龙门、李家沱等建成25套长江航道观测站。完成16个国家站新型自动站风传感器的升级或更新。基层气象台站应急通信项目,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项目设备不能如期交付,建设进度只达50%。 3.全面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业务运行。一是协助观测处完成对区县局内审抽查工作,完成全国内审、管评抽查、第三方评审,完成信息中心内部审核并提交内审报告等;二是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 按要求完成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业务运行切换,做好对台站业务指导,确保稳定运行。 五、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信息中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与各科室签订了《2020年度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季度按照市局政策法规处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 (一)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 充分利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及预警,2020年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在节假日、重大会议期间,按照预报司、市委网信办、市局观网处等各级部门的要求,认真部署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各项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值守班、监测巡查和应急响应工作,重点做好关键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并通过QQ、微信、邮件等方式,每天零事故报送。坚持每天在重庆市气象信息安全报送微信群通报全市各气象部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提供技术支持。完成市局5个三级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测评工作。 (二)加强重要工作场所安全检查 定期对数据中心机房、陈家坪雷达楼、库房、检定所、资料档案室、风云卫星地面接收站等重要场所的防雷、消防等安全情况进行检查,立即整改发现的问题,2020年没有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三)强化车辆安全管理 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要求驾驶员必须树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头脑里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第一、谨慎操作”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并切实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公车一律不能私用。做好车辆的预防预控工作,加强管理,加强车辆日常保养维护和安全检查工作,要求驾驶员做好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工作,包括对车辆制动、转向、灯光、轮胎、传动等技术性能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及时修复。 六、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情况 按照要求做好应急车及CCJ雷达检查维护工作,每月开展两次应急通信车和应急设备的定期检查和保养工作,做到有问题早发现并及时解决,切实提高应急处置效能,为沙坪坝区气象局“6.16”重大天气过程、永川吊水洞煤矿安全事故提供应急气象保障服务。 七、学习与学术交流情况 多次参加中国气象局举办的学习培训,包括2020年全国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培训、2020年第1期山洪工程气象数据资料与历史气象资料档案建设技术的培训学习等。积极参加预报处组织的内部学术报告会,交流主题为“数据汇交与数据服务”。全年,组织了多次技术交流形式的技术学习,确保业务骨干了解信息系统和探测系统的前沿技术、新产品和发展趋势。 八、科研工作情况 2020年,以第一作者和第一单位,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完成2020年度创新团队《弹性可扩展的高效高可靠气象数据传输系统研究》《微波辐射计资料的质量评估》项目年度研究任务工作。申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面上项目1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唐婕 联系电话:15703009626 报送日期:2021年02月05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