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2020年

重庆市江北规划和自然资源事务中心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0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12 14:12
发布时间:2022-04-12 14:1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595189497U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江北规划和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江北规划和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承担土地勘测、土地资源调查、国土档案资料管理和信息查询等工作

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66号

法定代表人

唐莉

开办资金

173.6(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江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江北区林业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02.4

2406.28

网上名称

重庆市江北规划和自然资源事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0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一、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结合我区实际,牵头草拟并出台《江北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江北府办〔2020〕5号),完善了本区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二是开展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期末考核。强化《江北区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执行,组织开展“十三五”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期末考核工作,切实落实本区耕地保护责任。二、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按照市政府下达我区2020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分解下达各镇、村、社责任目标,强化责任落实。根据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江北区圆满完成市级下达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任务,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87.67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6.02公顷;且依据目前市级下达的2020年度卫片执法图斑,未出现违法占用耕地情况。三、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结合重庆调查云APP,加强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占用监测和实地核查,目前未发现违法建设占用情况。同时,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占用、补划、建设、监督、保障等工作,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划定27.97公顷,初步成果已通过市局验收,目前在报部审核中。四、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一是完成2019年度全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调查评价与监测评价工作,成果已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二是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专项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资料收集、外业补充调查等阶段性工作,形成初步成果上报市三调办审核。五、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一是建立健全设施农用地保障和监管长效机制。与区农业农村委联合转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渝规资规范〔2020〕8号),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的用地范围、选址、规模、备案管理、监督责任等,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严格街镇属地监管责任,以“大棚房”专项核查为契机,加强设施农业精细化管理,在耕地保护、土地流转用途管制、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等方面用制度加以规范,确保农地用途不改变。二是建立设施农业管理台账。对全区已备案设施农用地进行梳理、档案整理、建立台账,追收土地复垦费4.49万元,并将全部备案设施农用地纳入重庆市耕地资源监测监管平台,建立信息化管理台账,加强动态监管。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巡查。为继续抓好“大棚房”问题整改,特别是做好监管落实,严防“大棚房”问题死灰复燃,坚决遏制出现新的违法行为,与区农业农村委联合建立巡查监管机制,采取重点抽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不定期对已备案设施农业项目进行巡查监督。2020年以来先后5次对大棚房整改项目“回头看”,进行现场巡查、检查。发现1宗违规进行路面硬化,已及时制止并责令限期纠正;1宗纳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清理工作,将按照市级要求分类处置。四是开展设施农业项目开展上图入库工作,按照市局安排,开展设施农业项目开展上图入库前期工作,为设施农用地下一步入图管理打好坚实基础。六、提前完成2019年耕保督查限期整改事项。按照市局关于分解落实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任务的要求,本区的限期整改问题,已于2月整改落实并销号。七、严格落实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专项工作。根据国务院、市级工作部署,传达学习了国办24号《通知》、渝规资944号《通知》精神以及市级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视频会要求;代区政府草拟和印发了《江北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工作分工方案》,压实部门工作责任,形成部门协同的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形成本局科室责任分工,建立本部门工作机制;结合“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违建别墅清理、农村建房乱占耕地专项行动,初步梳理我区耕地“非农化”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八、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目前,全区15个工程试点项目已基本完工,已达到或超过市级下达的绩效目标量,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恢复两山生态,关停两山范围内矿山,治理恢复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19.29公顷(超额92.9%),拆除没收“四山”违建建筑1.989万平方米,修复明月山湿地100亩,治理唐郭路沿线24处危岩带、有效消除沿江约4公里长的地质安全隐患;大力推进长江岸线治理和提升,恢复城市水环境,在全市率先启动“两江四岸”消落带综合整治,取缔或搬迁沿江的餐饮船41艘、僵尸船5艘、码头5座,治理城市湖库黑臭水体2个,建成地下水监测点10个,长江国控寸滩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Ⅲ类;筑牢绿色屏障,扎实推进“林长制”,完成国土绿化提升任务约1.71万亩(超额22%),持续防治松材线虫病约5.8万亩。二是统筹中央奖补资金使用,2020年度为区里争取到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1294万元,并率先于主城其他完成中央奖补资金的分解、下达。加大对中央资金的使用统筹。新增3个林业项目使用因低价中标结余的中央资金。截止目标,我区共收到中央奖补资金6942万元,已全部分解下达给项目具体实施单位。三是加强试点项目的系统监管。按时做好本区各试点项目工程实施、资金使用和绩效目标完成的月报送工作,逐月更新和维护自然资源资金监测监管系统。四是收集、建立试点项目档案   按照《江北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档案管理制度》(江北府办〔2019〕61号)的要求,收集、整理已验收的试点项目工程资料,建立各试点项目资料档案。五是开展工程试点项目群众满意度调查。按照市级下达目标考核指标要求,对工程试点项目相关部门、周边群众及项目人员发放《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群众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意见。九、申报未来三年生态修复重大项目。牵头收集各个区级部门、平台公司的未来三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共收集上报项目13个,涉及自然岸线恢复治理、水环境保护修复、湿地保护修复、森林抚育、生态公园等5类。本次申报1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2.885亿元,拟申报中央资金10.3974亿元。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一是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2020年,治理修复关闭矿山9.17公顷,其中:五宝镇有源砖厂页岩矿山恢复治理面积2.63公顷,复盛镇繁成建材有限公司华山五社石灰岩矿山6.54公顷。提前圆满全面完成市政府于2018年下达我区的22.31公顷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土地复垦任务(渝府办发〔2018〕55 号)。二是长江经济带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完成部、市下达的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治理任务,治理废弃露天矿山20.49公顷,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三是其他矿山调查、核查工作。按照市局要求,完成对部下发我区的3.3公顷净增矿山损毁与恢复治理图斑进行调查、核实和举证;完成市局下达疑似历史遗留矿山的认定和举证工作,本区共5个图斑,经现场踏勘、内业比对,初步确定历史遗留矿山3个,相关成果已提交市局审批。四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审批。完成1个地热水项目地质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审批工作。十一、土地权籍调查工作。办理各类土地权籍调查150件。其中:土地权籍调查(初始)15件,土地面积81.28万平方米;土地权籍调查(变更)69件,土地面积376.65万平方米;土地权籍调查(竣工)66件,建筑面积324.32万平方米。十二、与江北不动产登记中心的衔接工作。根据局与江北不动产登记中心形成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在进一步理清内部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的基础上,2020年9月23日局与登记中心召开联席会议,就规划核实确认书与建设施工图纸记载的功能不一致、其他配套用房的登记、涉及收取土地收益金的登记、注销登记、办理分割变更登记、数据共享、两证遗留等工作中紧密联席的业务问题,进行会商探讨,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我区不动产(土地)权籍调查与不动产登记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此外科室梳理了不动产权籍调查(土地)的初始、变更、新建房屋竣工的资料清单及相关流程,并进行张贴,方便企业单位及群众办事。十三、长江干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16号)以及《关于印发重庆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20〕5号)的决策部署,作为重庆市第一批次开展长江干流登记确权调查核实工作的沿江区县之一,2020年7月以来,我局积极开展长江干流(江北区段)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调查核实工作。会同区农业农村委、不动产登记中心,对长江干流(江北区段)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初步成果面积约17.39平方公里,共涉及140条登记单元界址线,进行了登记单元界线、权属情况、关联信息、自然资源类型四个方面调查核实,并完成《登记单元界址线核实情况附表》《调查成果核实表》的填写。现已将工作开展情况整理成报告,报送并通过区府审核。十四、档案移交工作。清理完成原国土板块37万余卷档案,制定并通过局长办公会批准实施《重庆市江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档案移交工作方案》,与局采购办一起完成政府采购流程,签订了政采合同,正在进行档案搬迁工作,预计1月完成。关于原规划板块的文书和财务档案:财务档案中的会计凭证,我科已经全部接收,同时准备好接收电子账目的云计算机,待财务科交接后可以立即投入使用;文书档案已经完成初步清点,并编制好文书档案整理、数字化等工作的方案,落实好明年的工作预算,明年年初报局党组会批准后开始实施。关于原规划板块的业务档案:由于原档案相关工作人员全部离职,现有人员又不清楚情况,增加了我们学习系统和摸清情况的难度。我们通过和市局档案馆、市局信息中心紧密联系,并多次和各科室了解情况,目前已经打通所有流程。已经接收建管科、市政交通科和风貌科的建管类档案、以及执法科的竣工验收档案,共计91卷;其中经我科工作人员清理完成造册的51卷档案已经顺利移交给市局档案馆。现上述科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清理移交科室档案给信息档案科。对于科室部分目前不符合归档条件的档案,下一步,我们将和科室一起专题研究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办法。十五、系统迁移上云工作。按照“云长制”相关要求,我单位经前期整合、合并后,今年需完成5个信息系统的迁移上云工作。按照前期调研和准备、数据迁移、系统部署、运行调试、安全测试和上线运行等步骤,该工作逐步推进顺利。经测试,我局的“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业务档案系统、文书档案系统共3个系统已经在云端正常运行。原地籍档案管理系统(1998年)和原安图地籍管理系统(2004年),由于系统比较老旧,无法在目前云平台运行,考虑到这两个系统现阶段仅仅用于查询历史记录,其功能已经被新系统取代,因此根据迁云技术公司建议,我局已经申请系统停止运行,不再迁移上云。至此,我局系统迁云工作全部完成。后续,我们将逐步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评测工作。十六、网络安全工作。一是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在单位人员变动后,及时调整了我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明确了相关人员管理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重新修订和完善了覆盖人员管理、机房管理、设备资产管理、采购和外包服务管理等方面共20多项制度。三是开展综合技术防护体系建设。与第三方服务公司一道,开展了一系列技术防护工作。四是注重对信息数据的备份和保护。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组建了专业的应急保障支撑队伍,并10月开展了一次应急演练。五是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在迁移上云工作完成后,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开展相关定级备案、测评和整改工作。六是开展日常巡检,及时发现隐患。2020年共计完成日巡检225次,日巡检3360台次;完成月巡检12次,全年月巡检516台次,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运营商设备出现136次宕机隐患,均得到及时处理。七是主动开展漏洞扫描工作。2020年共开展4次漏洞扫描分析,发现高危漏洞37个,均得以及时修复。八是积极谋划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9月的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展一次针对全局干部职工的集中的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在大厅醒目位置播放通俗易懂的网络安全宣传视频;并在大楼主要通道张贴网络安全宣传海报。2020年,我单位系统运行平稳,未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十七、不动产数据清理工作。继续加强不动产地籍图形维护和数据清理工作。完成不动产图形审核入库54件共147宗;处理系统问题图形85宗;补录更正不动产数据523宗。全力保障了我区不动产登记系统的平稳运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姜源联系电话:13638282576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30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