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在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以下简称重黔铁路)控制性工程——张家山隧道,工人们正忙碌开挖作业,目前该隧道正洞掘进过半,已累计完成3809米。
张家山隧道全长6590米,最大开挖断面面积385.7平方米,地质以泥石、砂岩为主,施工难度大。
工人们正在张家山隧道进行开挖作业。华龙网 记者 张质 摄
“我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在当日举行的重黔铁路3标设备管理观摩会现场,中铁一局重黔铁路站前3标项目部负责人张云龙说,施工中,他们采用自行式仰拱液压栈桥、数字化二衬台车、三维扫描仪、湿喷机械手、锚杆钻机等先进设备,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以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例,可提供更准确的测量数据,为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提供了有效支撑。
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控制性工程、全长6590米的张家山隧道。华龙网 记者 张质 摄
距离张家山隧道出口不远就是项目的钢构件加工厂,承担着隧道建设所需的钢筋和型钢的生产。
走进加工厂,在智能型钢拱架生产线前,只见两个机器手不停舞动,火花飞溅,很快就完成了一个型钢的焊接。
“有了这个机器手,不仅提高了拱架型钢生产速度,相比人工焊接,精度误差也控制在毫米级。”现场相关负责人说,该智能化钢构厂建有全自动小导管、数控钢筋网焊接、智能型钢拱架加工、数控激光切割钢板机等4条智能化生产线,每天满负荷生产可加工钢筋60吨,却仅需要9名工作人员。相比传统加工模式,不仅节省了人工,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张家山隧道项目钢构件加工厂,机器手大幅提升焊接的质量和效率。华龙网 记者 张质 摄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物资设备管理部部长王朝友表示,项目建设中,将不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助力项目高质量建设。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查看详情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最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