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社会保障>实施情况

重庆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连续16年增长!5年累计投入370亿元、保障95万人基本生活

发布时间:2025-04-18 17:04
发布时间:2025-04-18 17:0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4月18日,市民政局举行“重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立介绍重庆民政在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社会救助工作方面,我市出台《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点举措》,修订完善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城乡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连续16年增长,5年来,累计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资金超过370亿元,保障95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

同时,我市加快推进“渝悦救助通”平台建设和应用,完善“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机制,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升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打造服务类社会救助阵地,推进“物质+服务”救助,开展特困人员“解需暖心”服务。

2024年,链接社会资源帮扶服务项目258个,资助118.19万人参加“民政惠民济困保”,实施“慈善+救助”,增强困难群众风险抵抗能力。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副处长李俊介绍,我市社会救助领域深化改革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

首先,推进低收入人口联合救助服务机制改革,通过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改革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全域推动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深入推进联合救助服务机制改革。目前已形成一张表单申请、一个系统监测、一套程序确认、一件事项联办。市民政局与发改、人社、医保等9个部门15项救助事项“一件事”联办,实现困难群众“跑一次”或“零跑动”。自上线以来,累计申报联办事项191.5万件310.65万人次,困难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其次,我市开展了全域推动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品牌打造,培养一批规范、专业、具有辨识度的救助服务项目,社会救助从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即是为困难群众提供照料护理、关爱服务等服务类救助,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最后,着力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构建救助信息共享机制、监测预警机制、线下核查机制,优化完善监测预警指标,加强预警监测和信息推送,已累计推送预警提醒信息41.6万条,精准入户核实纳入保障4.52万人,实现精准救助。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