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社会保障>实施情况

巴南实施9个以工代赈项目 让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发布时间:2022-01-19 16:56
发布时间:2022-01-19 16:5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近日,记者从巴南区获悉,去年以来,巴南在农业、交通、水利等领域,选择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技能要求不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推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9个,总投资1220余万元,既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又让不少低收入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黄金林村曾是市级贫困村,经脱贫攻坚实现了整村脱贫。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是2021年以工代赈项目之一,巴南区共投资50万元,对黄金林村进行环境整治。

当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对黄金林村院落内小花园、菜园进行整治,美化、绿化院落,建设边沟、化粪池,垃圾统一处置,安装太阳能路灯。长期积存的垃圾污水被清理,臭味消失不见,一盏盏路灯照亮了乡村夜空,房前花园、屋后菜园让田园生活成为现实。从“脏乱差”到“美如画”,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村,一些人甚至放弃在城中买房,选择在家建设小别墅。“环境好了,人也更有精神了,家乡越来越有希望!”村民们纷纷表示。

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中,巴南区还优先吸纳当地低收入人口、脱贫不稳定户等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最大程度发挥“赈济”作用。2021年,共向群众发放劳务报酬90多万元。

二圣镇幸福村之前没有产业路,柑橘园里的生产资料、柑橘全靠人工运输。去年,该区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谋划,投资120万元,动工修建了园区泥结石道路10公里。产业路的修建,不仅降低了果农生产成本、方便了村民出行,还吸纳周边27名村民就近务工增收。今年67岁的林后清,是幸福村的脱贫户,脱贫后收入不太稳定。在项目开工后,他参与了家门口的道路建设,3个月就获得务工收入6000元。“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比以往做其他零工收入高多了,以工代赈的办法好。” 林后清高兴地说。

巴南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是巴南区第一年开展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按照“十四五”规划,该区今后将实施更多以工代赈项目,焕发以工代赈活力,在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中持续发挥作用。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