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近年来,石柱县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着力破解教育难点堵点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理,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真正让城乡孩子平等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雨露。
石柱县三河镇小学女子足球队
一、“三提”并举 推动育人质量“大提升”
一是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分步推进、整体提高”原则,成立13个城镇龙头学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的“1+N”教育集团,建立县教研室、教育集团、学校三级一体联动的教研共同体,共创优质课程、共建教研平台、共培学科名师,构建集教学教研和能力提升的研训一体化体系,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推行每周5天,每天作业1小时,活动1小时的“5+1+1”课后服务模式,形成涵盖学业巩固、学科拓展、综合实践、素质提升等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融合地方啰儿调、吊脚楼营造技艺、玩牛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土家特色文化课程,三河小学校园足球、西沱小学读书活动、民族中学土家竹铃球等课后服务均已成长为学校特色办学品牌,多次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
三是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把作业设计、批改、讲评等纳入教研体系,精心设计作业、精选作业内容、精细批改作业、精准指导作业,分类把握作业难度,布置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严控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间,做到小学书面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疑难作业不带回家。渝中实验小学、石柱第一初级中学作业设计在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精品作业设计”。
重庆日报采访集团化办学双庆小学专递课堂
学生作业
二、“三管”并重 推动培训机构“全规范”
一是加强联合执法监管。构建县级部门联合执法、乡镇(街道)协助执法、社区网格包片巡查、责任督学包校监管执法“四级”监管执法体系,协同丰都、忠县等周边区县“双减”监管执法部门开展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交叉检查。2021年以来,开展联合监管执法446人次,清理市场主体184所,依法依规注销营业执照43所,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7起,实现学科类培训机构100%压减。
二是加强在线实时监管。在全市率先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线上选课、报名、缴费、销课、评价、监管、年检等工作全部上“云平台”,县域内校外培训机构统一安装一键报警、视频监控装置,通过管理终端全天候监控机构内部授课等情况,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和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平台共注册校外培训机构53家,监管资金达500余万元,相关做法被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载。
三是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大力推行“双减”随手拍便捷投诉举报平台,针对违规办学、家政服务、虚假宣传等10类违规变异行为,采取“日查+夜查”“明察+暗访”“联检+抽检”等方式,对53家非学科类机构、29家有证无照机构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清理,依法查处并通报培训机构4家,没收违法所得28115.9元,清退学员培训费用67450.35元。
部门联合执法
三、“三制”共建 激发教育改革“新活力”
一是建立“数字化”改革机制。加大教育数字化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与应用,建成“专递课堂”专用教室81个,实现异地同步网络授课全覆盖,“班班通”、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达100%,成功申报“教育云规模化学科应用支持服务模式研究”项目试点县,中益小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第四批智慧校园示范校。
二是建立“复合型”评价机制。修订完善中小学办学质量督导评价方案,综合政府、学校、社会、三方机构4个评价维度,设立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管理、社会满意度、三方监测评估等7大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指标20个,评价要点52项,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评价的根本标准。
三是建立“特色化”育人机制。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活动与竞赛体制,构建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的梯次发展体制,将校园足球、篮球和土家竹铃球纳入每年县举办的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创建全国体育特色学校27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4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11所。
中益小学5G双师课堂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