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期间,市民在梁平展馆品尝购买梁平良品 摄/向成国

梁平真本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将卤制后的张鸭子挂上烤架 摄/向成国

梁平区合兴街道龙滩村,村民采摘梁平柚 摄/熊伟

梁平区“万石耕春·千年良田”优质稻丰收 摄/刘辉

天戈陶瓷—柚子煲

梁味—烂肥肠
巴渝粮仓,物阜民丰。
在重庆东北部的梁平坝子上,一场关于“良品”的探索与实践正深刻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轨迹。从昔日“都梁之民独无苦”的丰饶自足,到今日“梁平良品,渝见美好”的品牌雄心,梁平区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为战略支点,撬动产业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这不仅是对本地优质物产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对农业现代化、产业品牌化发展路径的深度叩问。如今,承载着“良”心与“品”质的“梁平良品”,正以其独特的区域辨识度,从田间地头、匠心工坊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讲述着新时代梁平“新和富美”的生动故事。
夯实品牌根基
“田间+车间”筑牢产业底座
梁平,史称梁山,取“高梁山下的广阔平原”之意。
“梁平的‘田间’,是品牌故事的起点。”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这片位于重庆东北部的沃土,素有“巴渝粮仓”美誉,不仅被南宋诗人陆游赞为“都梁之民独无苦,须晴得晴雨得雨”,更是西南地区首个国际湿地城市,集山水田园之美、人文风物之韵与现代产业之新于一体。“这片生态优良的土地,孕育了‘梁平五子’等众多特色农产品,为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梁平大米以色如润玉、形似梭角,蒸煮后脂香清逸、软糯适口而著称。尤其是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的冷沙米,以清冽山泉滋养,饭粒晶莹、口感绵密,实现了从“论斤卖”到“论礼卖”的价值跃升,成为“巴渝粮仓”的品质代言。
梁平柚作为中国三大名柚之一,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其果实硕大、汁水丰盈,苦麻回甘的独特风味令人回味。在田间,梁平建成全国领先的柚类标准化种植基地;在车间,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开发出柚子茶、柚子酒等20多类200多种产品,实现“一颗柚子”到“多元产业”的华丽转身。
梁平拥有西南最大天然竹海,面积超35万亩。依托竹林资源,不仅发展生态旅游,更推动竹产业向“以竹代塑”“竹缠绕”等新领域拓展。国家级非遗梁平竹帘与梁平木版年画,更让竹文化成为东方美学的生动载体。
梁平卤烤鸭以“干、香、瘦”闻名,尤以张鸭子为代表,精选140天生态麻鸭,佐以48味天然香料,经先卤后烤古法工艺制成。百年老卤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方文化的味觉记忆。
梁平豆筋承古法制作,选非转基因黄豆,以清泉石磨细滤,手工卷制而成。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5%,柔韧耐煮,先后荣获“绿色安全食品”等称号,成为从历史走向现代餐桌的风味典范。
“如果说‘田间’是品质的源头,那么‘车间’就是价值的放大器。”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平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依托“田间”孕育的优质农产品与“车间”转化的精工制造,深度融合品牌化建设与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农产品向工业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为打造“梁平良品”,构建起“田间+车间”双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
据介绍,梁平打造了26万平方米“拎包入住”标准厂房,配套20万平方米冷链物流园、2万平方米辐照中心、0.5万平方米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落地梁平的食品企业可享受辐照、检验检测减免50%服务费用。通过降低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企业综合成本降低10%以上,形成了川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梁平还联合中国农科院、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建产业研究院,攻克锁鲜技术、精深加工等关键难题。例如柚子从鲜果到精油、果干的全利用,豆筋从食材到即食产品的开发,都是科技赋能的具体体现。
“服务精准赋能,生态持续优化。”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平创新“整园授信”模式,与金融机构合作形成超千亿元资金池,为真本味食品等企业提供快速融资支持;通过“专员服务月”活动,以“四单一书”机制闭环解决企业难题,实现“问题收集—靶向对接—精准化解”的全流程服务。“从田间到车间,从原料到产品,梁平通过‘双链融合’筑牢了产业发展的品质根基。”
数据显示,梁平区拥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324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今年1—9月,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8.9亿元,增速6.3%。“梁平良品”不仅成为品质的保证,更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壮大品牌体系
品牌矩阵注入核心价值
有了坚实的产业根基,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珍珠”串成“项链”,形成统一的品牌合力?梁平区的答案是:构建清晰的品牌矩阵与严格的管理体系,为“梁平良品”注入可持续的价值内核。
“‘梁平良品’是谐音,更是梁平的真诚承诺,藏着我们对‘良’的极致追求。”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良”即优良,是梁平产品获得的市场认可、文化认同;“良”还是良知,是梁平人对土地的敬畏,对风物的珍视。“品”即品质,是对梁平好物的严谨认真的推荐、评审和打磨;“品”还是品位,是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的交融,是小城烟火与时代需求的共鸣;“品”更是品牌,是用“小而美”的符号,向世界递出的梁平“金名片”。她说,“‘良品’是兼具一流内在品质、卓越文化品位、强大品牌价值的产品。”
梁平区创造性规划了“梁珍”“梁创”“梁味”三大产品谱系,并围绕三类产品评选出代表性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明晰品牌赛道,形成差异化发展的品牌矩阵。
“梁珍”是依托本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资源,生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等,如特色水果、优质茶叶、道地中药材、生态畜禽产品等,强调原生态、绿色健康,符合现代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梁创”是立足本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与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工业制品和手工艺品,如户外用品、陶瓷制品、丝绸制品、文创饰品等,凸显文化基因与创新元素,坚守精益品质,具有显著的市场潜力。
“梁味”包括本地传统特色小吃、卤味、名菜、休闲食品等,依托独特配方与制作工艺,承载着本地的饮食文化和民俗习惯,以其鲜明的地域风味受到消费者青睐,拥有持续扩展的市场空间。
品牌的价值在于口碑,口碑的生命在于品质。持续健全“梁平良品”品牌矩阵,建立品牌目录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围绕产品品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文化内涵、区域特色、产业价值等方面,突出代表性企业在行业引领、技术创新、就业带动等方面的贡献,以及企业家在诚信经营、社会责任履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的表现,对“梁珍”“梁创”“梁味”三大类别产品及所涉企业和企业家进行评选。他说,“杜绝‘终身制’,建立目录管理制度与动态退出机制,实行季度监测,确保品牌池持续优化。”
到2025年底,梁平计划全面启动并完成首批“梁平良品”评选认定工作,精选具有区域影响力、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标杆性产品10个左右。自2026年起,不断迭代升级入选产品,优化品牌矩阵,形成规模效应,积极推动“梁平良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入选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10%以上。
创新品牌营销
数字赋能拓展全国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存量竞争的时代,如何让“深闺”中的良品走向全国?
“以数字化营销为核心引擎,结合区域协同与场景创新,拓宽‘梁平良品’出渝之路。”梁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整合多维资源,开展层次清晰、持续渗透的品牌传播与用户体验建设,实现从流量引爆到品牌资产沉淀的跨越,打造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而生的区域公用品牌,重点展示梁平农业资源、文化底蕴与饮食文化。
今年9月23日,“梁平良品”京东特产馆正式上线,首批37款产品入驻。
“这并非简单的‘上架’,而是一场‘线上为主、线下联动’的系统化营销战役。”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线上,依托京东4亿活跃用户,通过“签到领积分”“拼团折扣”等互动及千万级流量扶持,精准触达消费者;线下,在京东总部举办非遗表演、快闪打卡等活动,并通过直播同步引流,形成了“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反哺线上”的营销闭环。“其中,双桂集团携手京东,为20余家本地企业提供从商品上架到直播带货的全链条服务。”该负责人说。
数字化营销迅速结出硕果。2025年智博会期间,“梁平良品”系列产品日均销售额破万元,卤烤鸭、柚汁等多次售罄。国庆中秋假期,通过线上促销和线下形象店联动,触达用户超3000万人次,带动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这场营销实践,直接链接了500余家专业合作社,惠及农户5000余户,实现了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的双赢。
多维突破,拓展品牌发展新境。在区域协同上,梁平牵头联合周边4个区县,共建“渝味卤香”区域品牌,统一标准,避免同质化内耗,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场景创新上,敏锐捕捉川渝火锅消费场景,创新推出“梁平良品·火锅伴侣”产品组合,首批1万份上线3天即售罄,成功将品牌从展会展销引入百姓日常消费。
梁平还通过生态共建,与京东规划了“四季营销”节点,并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利用溯源技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管理,致力于建立“品牌沉淀—长效增收”机制。
数据显示,“梁珍”系列主打的冷沙米单价8元,实现优质优价;“梁创”系列聚焦文化创意,通过文创开发让竹制品收益翻10倍;“梁味”系列涵盖卤烤鸭、豆筋等特色食品,142家卤味企业形成“百家姓百家鸭”产业格局,年销量超百万只。
实践证明,梁平通过“数字赋能+区域协同+场景创新”的三维发力,不仅打破了地域壁垒,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了新赛道,推动“梁平良品”实现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的跨越。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