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施情况

上半年重庆以工代赈带动务工群众7.8万人 发放劳务报酬10.2亿元

发布时间:2025-09-16 15:12
发布时间:2025-09-16 15:12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9月15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市通过以工代赈带动务工群众7.8万人,共发放劳务报酬10.2亿元、人均增收1.3万元。

南川区德隆镇陶坪村“老支书”梁正选想不到,项目仅实施一年多,陶坪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梁正选所说的项目是以工代赈,就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群众参与建设获得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扶持政策。去年,在市、区两级发展改革部门的支持下,陶坪村成为了南川区第二批以工代赈示范点。

68岁的老梁在陶坪当了30多年的村干部,对村里的发展情况非常熟悉。他说,上世纪90年代,村里修了一条出村的毛路,“十一五”期间进行了硬化。后来由于管护不到位,村道变得泥泞,不仅影响村民出行,还制约着产业发展。

结合德隆镇陶坪村的区位优势、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在市、区两级发改部门的支持下,去年,陶坪村成为了第二批以工代赈示范点,并制定了《南川区德隆镇陶坪村乡村振兴以工代赈综合示范工程建设方案(2023-2025)》。

按照规划,陶坪村以工代赈示范区规划项目共14个,预计总投资约1.1亿元。其中,提档升级基础设施类项目6个,乡村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4个,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项目3个,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项目1个。

为帮助老乡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德隆镇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济”作用,依托项目实施,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易地搬迁群众、返乡农民工、脱贫户就近务工就业。村民赵冬胜便是受益者之一。

2022年赵冬胜返乡,在陶坪村大茶岗(小地名)经营一家农家乐。除了接待游客外,有空他又跑到工地去修路。“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且施工道路就在家门前。一天在家能挣200元,一家老小都照顾了。”赵冬胜说。像赵冬胜这样,通过以工代赈项目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目前有400多名。

与此同时,当地乡镇财政通过群众“一卡通”按时发放劳务工资。截至目前,通过“以工代赈+”,村里已改造农村四好公路11公里、入户便道9公里、旅游步道10公里,新增停车位500余个,96户村民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等。目前,陶坪村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累计发放劳务工资400万余元。

市级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不仅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提高村民稳定就业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的目标。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