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施情况

发挥生态和人文两大优势 巫山加快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

发布时间:2024-11-05 15:27
发布时间:2024-11-05 15:2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2024年11月5日,市新闻发布大厅,“扛起新使命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巫山县专场。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11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巫山县相关负责人围绕“发挥生态和人文两大优势 加快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发布人

巫山县委书记 曹邦兴

巫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付嘉康

巫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程序

巫山县政府副县长 彭晓蓉

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介绍,巫山山清水秀、生态宜人,因山而名、因江而兴,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靓丽颜值。同时,这片土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204万年前的龙骨坡遗址、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等,还孕育出巫山脆李、恋橙、核桃、庙党等好物产,被誉为“中国脆李之乡”“中国庙党之乡”,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巫山充分发挥生态和人文两大优势,加快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

依托“大三峡”资源,建设“旅游名县”

曹邦兴介绍,近年来,巫山把旅游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知名旅游目的地,重点擦亮三张名片。

第一张名片是“长江三峡”。长江三峡的巫峡是第4套人民币5元纸币的取景地,小三峡也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境”。近年来,巫山以丰富三峡旅游产品为重点,建好巫峡神女景区南北、小三峡东西两条水陆环线,联通了巫峡十二峰、大昌古镇、天路下庄等20余个精品景区。

第二张名片是“巫山红叶”。北有香山红叶,南有巫山红叶。近年来巫山以120万亩巫山红叶为媒,连续十七年举办巫山国际红叶节,累计吸引游客超4000万人次。同时,还开发了红叶叶雕、红叶书签等文创产品30余种。

第三张是名片“巫山神女”。巫山拥有浪漫多姿的神女文化,近年来融合神女文化和峡江风光,当地打造了巫峡·神女景区,当前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此外,还以神女文化为题材,打造推出大型室内奇幻秀《巫山神女》、长江情境夜游“三峡之光”,丰富了夜间旅游业态。全县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年均增速15%以上。

下一步,巫山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加强营销推广,努力把巫山建设成大三峡旅游的“会客厅”。

巫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程序介绍,根据市民反馈情况,在巫山小三峡景区,接下来将从开辟新路线、开发新场景、丰富新内涵等方面,提升游客文旅体验。

立足“大山区”实际,建设“农业强县”

巫山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落差大,依山就势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是必然选择。

巫山县政府副县长彭晓蓉说,近年来,巫山持续壮大以脆李为主导,中药材、柑橘、核桃为支撑,蔬菜、烤烟为特色,粮油、生态养殖等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低山丘陵地区,重点打造三峡柑橘·巫山恋橙产业带;在中山地区,重点打造巫山脆李、茶叶等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在高山地区,重点打造中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示范片。

从发展效果来看,特色效益农业亩均产值已超过5000元,是传统农业的5倍左右。预计2027年,将达到种植面积100万亩、综合产值100亿元。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价值链”,近年来,巫山相继建设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推出脆李酒、柑橘果汁、巫峡粉丝等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特别是针对“巫山脆李”这一拳头产品,布局建设了国家脆李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系列衍生品,如备受市民关注的“脆李面膜”,试用效果反馈很好,已具备上市条件。

在科技赋能方面,今年已开发“脆李产业大脑+未来果园”,推进约2100个果园的供销体系变革,打通数字生产、数字经销、数字供应链、数字管理,实现单品全产业链数据共享。

发挥“大门户”优势,建设“小县大城”

巫山地处重庆“东大门”,目前正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聚焦在山上打造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山下建设产城景融合三峡港湾城“两座城”,推动县城向30平方公里30万人规模拓展。

巫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付嘉康介绍,针对巫山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和医疗,近年来,巫山持续进行改革探索。教育方面,引进了西大附中、海亮集团、谢家湾学校等市内外优质品牌教育资源,创新打造小学到高中K12联合办学,力争把巫山优质生源留在本地;医疗方面,加快创建县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县中医院三级医院、疾控中心二甲疾控机构,通过设备更新、医疗集团引入、医共体建设等提升整体医疗水平;针对“一老一幼”,加快完善养老、托育体系。

产城融合方面,全力克服工业用地限制,推动园区平台分区打造、亩均提升,在职教园、边贸中心、早阳食品加工集聚区,推动企业、项目、要素集聚,实现园区之外无工业、园区之内大循环,园区事园区办。通过优化产业功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适度的就近工作机会,目前约增加3000人就业,预期目标是解决1万人以上就业。

与此同时,通过把城市景观布置在长江、大宁河15公里的岸线港湾,打造“城景相映”宜游城市。

拥抱“大开放”机遇,建设“物流枢纽”

2019年巫山机场通航,郑渝高铁2022年全线贯通,沪蓉高速、两巫高速、巫官高速、江南高速形成“井”字形高速网络……如今巫山“2小时重庆、武汉,3小时郑州、成都,4小时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交通格局日渐成型。

未来,计划依托“水陆空铁”综合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水陆联运”“空陆联运”“水水中转”多式联运,探索发展港口经济、低空经济、铁路经济,加速商贸物流产业聚链成群,推动更多“巫山好品”卖向全国、走向世界。

付嘉康说,去年,巫山的纽荷尔、默科特、沃柑等柑橘在新加坡、菲律宾、俄罗斯等地热销。目前,巫山正在提速推进安来高速奉节至巫山至建始段、巫山县城至官渡镇高速、巫溪至巫山二期高速,陆续开工红石梁、鳊鱼溪等“一大四小”码头,接下来将适时开通更多航线,为巫山带来源源不断的产业发展机遇。

在内部物流上,全县现拥有约6000公里等级公路,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初步形成,电商配送站点覆盖行政村95%以上。今年,巫山已整合“邮运通”资源,引进未来数据、联合航空等企业,搭建无人机低空物流配送体系,即时对接“‘极速鲜’专机航线”,脆李、柑橘等鲜果实现全国千余城市“次日达”。

激发“大农村”活力,建设“和美乡村”

近年来,巫山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点上注重示范引领,全力打造下庄、小三峡、神女峰、摩天岭、庙宇“五大示范片”,目前,已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48个。

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仍然是山区库区面临的共性难题。因此,巫山正大力实施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彭晓蓉说,巫山按照“精准施策、量体裁衣、靶向发力”的原则,不断把村级集体经济这块“大蛋糕”做大。上半年,全县31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达3534.18万元,同比增长61.08%。

在巫山的土家族高山村——红椿土家族乡红椿村,为做大做强庙党产业,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红椿村药材产业支部,探索“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组建“村社合一”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巫山庙党2000余亩。通过支部与合作社开展苗木培育、种植技术辅导、销售推介,形成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党建”与“富民”互动的双赢之路。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200多万元。

扛起“大库区”责任,建设“美丽之地”

曹邦兴说,生态是巫山的最大优势、最亮底色、最好名片。近年来,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存下了“绿色本金”,攒下了“生态利息”,全县绿色GDP占比达78%,先后荣获“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

在“护好水”方面,巫山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以长江和大宁河为重点,协同开展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和江河湖库治理,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中,狠抓“查、测、溯、治”4个环节,接入感知设备43个,推动环境治理与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度融合,181个排污口实现精准管控,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率达到98.6%。

在“守好山”上,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构建起以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梨子坪森林公园、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巫山段)为核心的生态保护体系,累计完成营造林151万余亩,持续守好“两岸青山”。

聚焦“治好气”,全县大力加强空气环境治理,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精准管控大气污染源头。通过严格执行准入清单,累计关闭煤矿36个(煤矿井口154个)、采石场13家,淘汰水泥厂、砖瓦厂等落后产能企业16家。

近年来,在抓好保护的基础上,巫山还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换,立足风光水清洁能源储量超过240万千瓦的资源优势,建成风光清洁能源项目6个,年发电量6亿千瓦时、产值3亿元,其中三溪两坪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为全国最大的山地集中式光伏项目。

目前,巫山森林覆盖率达67.6%,长江干流巫山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保持在355天以上。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