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促进就业>实施情况

綦江:搭平台提技能拓岗位 打好就业服务“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3-10-13 16:19
发布时间:2023-10-13 16:1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培训师为学员示范如何为新生儿做抚触操。张静摄

10月10日,在綦江区古南街道职业培训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培训师边讲解边示范如何照料婴幼儿,二十多名学员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里是街道为促进就业创业的培训基地,今天开展的是月嫂培训,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含月嫂和婴幼儿护理基本知识、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内容。”綦江区古南街道社保服务岗工作人员刘燕飞介绍。

“非常感谢街道搭建的这个平台,为我们提供培训机会,让我们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希望后面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王承英说,通过学习,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月嫂的相关技能。

为促进就业困难人群充分就业,古南街道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以市场需求的重点行业,如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特色小吃等为重点,结合学员需求,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以“培训+就业”模式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努力提升居民就业能力。

“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二十多期技能培训,对象包含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等,培训后,通过推荐就业、自主择业等方式帮助学员就业,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65%以上。”刘燕飞介绍,对暂未就业人员,街道会继续开展跟踪服务,帮助学员尽快实现就业。

近年来,古南街道坚持党建统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发展拓展就业,吸引更多劳动者干事创业、在“家门口”高质量充分就业。

眼下,正值秋管秋种的关键时期,在古南街道花坝村李葡桃果园,负责人李远孝正带着工人翻土,为秋种做准备。

“我们园内的葡萄、李子、桃子等果树都进入丰产期,仍然供不应求。”李远孝说,“这都得感谢街道的帮扶,从土地流转、土地租金、技能指导、销售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

产业兴旺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村民。李葡桃果园最忙的时候,需要雇佣30多人参加生产劳动,谢光林就是其中之一。“平时我和老伴在家务农,需要的时候就到果园打工,每年收入1万多元不是问题。”谢光林说。

和谢光林一样,随着农村特色园区、基地的建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村民们“家门口”增收有路,不仅“好就业”,还能“就好业”。

“我们以花坝村为核心,辐射带动环线6个村协同发展,提供46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700多万元。”綦江区古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柯晓娟说。

截至目前,古南街道已建成1个区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区级就业见习基地,2个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配备46名专职人员精准服务,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23个,区级星级充分就业村(社区)5个,辖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街道也被评为重庆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关注困难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全方位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同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挖优质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进一步营造良好创业就业氛围。”柯晓娟说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