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发布了《重庆区县青年人才发展指数报告(2021年第一期)》(下称《报告》)。据了解,这是今年5月《重庆市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下称“塔基”政策)实施以来,重庆首次发布区县青年人才发展指数。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青年人才81.84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市青年人才增量同比增长22.8%,各区县青年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对我市人才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青年人才发展态势良好
负责《报告》发布的是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该院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统筹指导下,由重庆市委人才办和重庆大学共建的人才发展战略高端智库。
据了解,区县青年人才发展指数由青年人才〔25周岁及以上(“两群”地区22周岁及以上)、40周岁及以下人才〕净增量、青年人才增速、青年人才作用发挥、青年人才活动、青年人才服务5项指标构成(总分值100分),简洁、客观反映区县青年人才工作水平和动态。
自2018年我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区县大力推进青年人才筑梦工程,积极开展青年人才引进、人才交流等活动,着力吸引和支持青年人才在渝就业创业,取得了积极成效。《报告》显示,上半年,29个区县开展了人才引进、人才交流等活动,16个区县人才活动指标获得满分;全市青年人才增量同比增长22.8%,青年人才活跃度不断增强、发展态势良好。
青年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报告》显示,随着“塔基”政策效益逐渐释放,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呈较快增长态势。
与去年同期相比,29个区县青年人才增量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市青年人才增量一季度同比增长13.3%、二季度同比增长60.0%。
上半年,36个区县实现青年人才净流入。其中,主城都市区各区均实现青年人才净流入,青年人才增量占全市增量的85.6%,两江新区、渝中区、江津区排名靠前。如两江新区着力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礼嘉悦来智慧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智慧科技创新平台,以平台聚才、育才、用才;在全市普惠政策基础上,出台“人才十条”政策,实现“塔尖”“塔基”人才全覆盖,最高给予1亿元经费资助;提供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学校、人才公寓等高端配套,满足青年人才成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需求,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环境。通过搭建施展青年人才才华的好平台,实施支持青年人才成长的好政策,打造青年人才发展的好环境。上半年,两江新区共引进青年人才2600余名。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中9个区县实现青年人才净流入,青年人才增量占全市的11.1%。其中,万州区、开州区排名靠前。如万州区开展“百名博士荟万州、千名硕士进万州、万名英才兴万州”人才招引活动;成立重庆三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挥“行业集聚、产业协同、人才汇集、创新培育”四大功能;发挥三峡创业孵化中心、三峡启迪孵化器等人才创业孵化中心作用;创新开展事业单位紧缺人才带编考核招聘,修订完善“平湖英才”计划实施办法,提供人才公寓等,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政策、营造环境,吸引青年人才踊跃到万州区创新创业。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中4个区县实现青年人才净流入,青年人才增量占全市的3.3%,秀山县、石柱县青年人才活跃度较高。如秀山县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等中心工作,立足教育、卫生、园区建设等领域发展需求,积极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持续开展“‘秀’才回家”等引才活动,为在外“秀才”搭建回家平台;加强部门联动,解决就医、子女入学、配偶和子女安置就业等难题,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青年人才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
随着《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才安居实施意见》等政策深入实施,人才服务机制日益完善,各项服务内容加速落地,青年人才对重庆的人才政策兑现、服务保障等工作满意度持续提升。
《报告》显示,24个区县人才服务工作满意度评分在9分以上(总分10分),其中渝中区、江津区、铜梁区、垫江县人才服务指标获得满分。如渝中区为青年人才解决工作、生活、家庭等难题。在配偶安置方面,对持证人才配偶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优先随迁调动,配偶未就业的,优先推荐就业;在住房保障方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距离适中、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区域筹建400套人才公寓,为在中心城区无自有住房的人才提供服务。
《报告》显示,上半年,重庆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与去年同期相比,青年人才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和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15个区县有青年人才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2名人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青年人才作为法人或最大股东创办科技企业,成功进入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库2200余家。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