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生态保护 > 环保动态

重庆高新区:让垃圾分类成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时尚

发布时间:2023-04-11 14:36
发布时间:2023-04-11 14:3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因地制宜打造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厢房,极大提升居民分类投放体验

草长莺飞,春意正浓。在重庆高新区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香炉山街道思贤社区公园里,不少市民正享受着春日暖阳的惬意。“我们在这里休闲玩耍的同时,学到了不少垃圾分类知识。”正带着孩子游玩的王女士一脸笑容。

这是重庆高新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重庆高新区自2020年实行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以来,始终把“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的重要理念贯穿在推进垃圾分类的生动实践中,通过抓建章立制、抓有效落实、抓创新探索等新思路新举措,有力推动了重庆高新区城市品质和生活品质的大幅提升。

抓建章立制

让垃圾分类行稳致远

垃圾分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大工程。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在成立由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不断建立完善各种制度,用组织和制度保障统筹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年来,重庆高新区先后出台了《重庆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重庆高新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强化党建引领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10多个相关文件,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及持续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重庆高新区还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条例》实施一周年以来,辖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8%;全区家庭厨余垃圾分出数量提升至117吨/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1.6%。

结合我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号工程”要求,重庆高新区出台了《重庆高新区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了目标和措施,要让垃圾分类成为打造宜居之城、生态之城,建设新重庆的有力抓手。”重庆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主战场,如何加快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建设,将是今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

抓有效落实

把垃圾分类做实做细

2月16日,一场以“万物以类聚,垃圾亦有别”的主题活动在重庆高新区西苑小学成功举办,小朋友们通过垃圾分类大转盘、套圈、送垃圾回家等游戏活动,学到了很多垃圾分类知识。

类似这样生动有效的宣传活动,在重庆高新区已屡见不鲜。他们在做好垃圾分类进社区的同时,持续以“垃圾分类进校园”为重要抓手,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每个家庭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目前,重庆高新区垃圾分类教育已覆盖48个学校,开展相关活动221次,今春开学之际,多所中小学校都举办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除了有效推进宣传之外,一直以来,重庆高新区还为夯实垃圾分类基础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全区188个居民小区均设置分类集中投放点、完成469个集中投放点升级改造并配备投放指南、新建智能化集中投放厢房56个,以及居民小区定时定点的“桶边指导”已成常态。

为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重庆高新区抓住厨余垃圾分类这一重点难点,今年首次提出“家庭厨余垃圾真实分出量”的概念。

“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居民前端分类投放准确率。”重庆高新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真实分出量=分出数量×分出质量,比如分出数量为10吨,分出质量为80%,则真实分出量为10×80%=8吨,“越准确才越有效”。

抓创新探索

促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前不久,走马镇民情茶馆传出了讲述垃圾分类故事的声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支持。

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民间故事”巧妙结合,是重庆高新区宣传垃圾分类的成功案例。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持之以恒。”重庆高新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他们在《重庆高新区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里重点提出了11个专项工作。

包括今年将在曾家镇、含谷镇、石板镇、虎溪街道等地各打造1个垃圾分类口袋公园将发动非遗民间故事达人,创作更多更好的垃圾分类“走马故事”,定期开展巡回演出;积极探索熙街、龙湖U城、泡泡街等商业街垃圾桶摆放“车走、桶收、地净”模式等。

此外,重庆高新区将用好大学城高校云集的优势,举办垃圾分类创意制作大赛等活动,推进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发挥青年群体作为垃圾分类宣传生力军的作用。

11个专项工作以打造亮点、引领示范和鼓励先行先试作为关键突破口,将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垃圾分类新模式,开启垃圾分类新征程。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