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宣告“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河长制在重庆全面推行。
12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重庆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推动河流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流管理保护机制,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张学锋介绍,5年来,重庆聚焦河长制体系构建,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双总河长”制。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主要领导和全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均担任市级河流河长;同时,我市全面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分级分段设河长1.75万余名,实现“一河一长”“一库一长”全覆盖。
▲重庆法院环境司法巡回审判艇巡查长江万州段。市河长办供图
从“九龙治水”到“河长管水”,河长制凝聚起强大治水合力,各个部门实现协调联动,巡河护河成为常态。市河长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双总河长以暗访随访等方式带头巡查长江、嘉陵江等河流56次,21位市级河长巡河242次,带动全市各级河长通过明查暗访、跨界联合、智能巡查等方式开展巡河288万余人次,统筹协调解决河流管理保护问题5.8万余个。
▲红嘴鸥在万州港的江面上翩翩起舞。通讯员 郭澍 摄
聚焦河长制责任压实,重庆先后印发《河长制工作规定》、《强化河长履职尽责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河长巡查、河长会议等多项工作机制,明确河长履职关键环节。同时,在全国率先颁布河长制地方法规《重庆市河长制条例》,将河长制实施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河长制实施纳入区县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及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压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同时,在全国率先建立河长民主生活会述职制度,严格落实河长责任追究制度,因河长制工作履职不到位受到约谈、通报、问责的累计达1000余人次。
▲涪江铜梁安居古城段河长制治理效果。市河长办供图
河流有上下游、左右岸,管河治河必须协同共治。张学锋介绍,5年来,重庆与周边省份共同推进跨省市河流联防联控,累计签署相关协议96份。特别是在与四川省的跨省界河流联防共治上,重庆和四川2020年在全国首创成立了跨省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与四川省签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合作备忘录》《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发布《川渝跨界河流管理保护联合宣言》,协同立法加强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召开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建立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河长定期联席会商等联合机制。今年以来,重庆进入四川河流的9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3个川渝共考国控断面水质保持为Ⅲ类。同时,各区县也深化协同联动,共管跨界河流,如梁平、长寿、垫江建立龙溪河流域联防共治机制,常态化交叉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沙坪坝、北碚、重庆高新区对梁滩河实施全流域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面消除了劣V类水体。我市环保、住建、水利、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紧密协作,联合开展非法采砂打击、黑臭水体整治等专项行动达30余项。
▲12月4日,琼江潼南区崇龛镇境内,遂潼两地镇级河长正在共同巡河。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如何集聚全社会治水“合力”?我市积极构建“河长+”多元化社会各界参与机制,实行了“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河长+民间河长”以及“河长+督导长”机制,加强对河流管理保护的法律监督,重拳打击水域乱采、乱排、乱捕等违法行为,共立案侦查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6260起,办理非法捕捞刑事案件3899起;2.3万余名“河小青”、“巾帼护河员”上岗履职,500余名人大代表助力河长制落实,38个区县政协委员开展了“跨区联动”明察暗访。
▲7月10日,南川区肖家沟水库的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水面上的落叶。通讯员 甘昊旻 摄
河清水美,人水相亲,城水共荣。5年来,河长制在重庆大地全面推行、深化落实,河库生态面貌明显改善,永川临江河、梁平龙溪河、九龙坡跳蹬河等一批过去让人“捂鼻关窗”的“黑臭河”旧貌换新颜,成为群众点赞的“幸福河”。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