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绿色赋能。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近几年来,重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绿色发展”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从下面这六个故事里,也许你能找到一些答案。
故事一:“别墅岛”变“生态岛”
12月21日,冬日暖阳下的广阳岛舒展美丽画卷。新华网 韩梦霖 摄
面积近10平方公里的广阳岛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这里山环水绕,江峡相拥,长期以来生态良好,但此前的房地产开发热潮让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018年,不搞大开发的广阳岛启动生态修复,建设“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变“别墅岛”为“生态岛”,还江心岛以盎然绿意。目前已完成的一期生态修复,修复和整治环境300万平方米,自然恢复面积达到全岛面积的67%。如今的广阳岛上,已初步建成了生动表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态大课堂”。
故事二:矿坑变公园
12月21日,重庆南山闭矿区矿山公园内绿坡起伏,远山隐隐。新华网发(罗永皓 摄)
南山是重庆主城的“肺叶”。2018年以前,位于南山区域内的闭矿区,由于矿产开采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造成基地遍布砾石的状况,植被无法生长,满目疮痍。2018年,重庆启动南山闭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原采石场关闭后的废弃矿坑,改善砾石遍布的环境状况。两年来,已完成闭矿区生态修复面积约62.9公顷,栽种桂花、香樟、樱花、四季杨等20000余株,初步形成近1000亩的矿坑公园。
故事三:黑臭水体变亲水空间
经过治理后,重庆市南岸区苦竹溪叠水公园内景色宜人。新华网发(郭旭 摄)
苦竹溪又名长生河,为长江南岸一级支流,这里曾一度因为企业排污、雨污混流等,成为黑臭水体。2018年9月底,苦竹溪及其支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作为全市首个“清水绿岸”项目开工。在整治中,注重亲近水体,在“岸是岸,水是水”的原则下,做到亲水便民。通过增设滨河二级园路、栈道及观景平台、人行过河设施,增强了亲水的互动性和可达性。
重庆市南岸区苦竹溪叠水公园,生态变美,引来大量白鹭。新华网发(郭旭 摄)
整治后,苦竹溪不仅彻底消除了黑臭水体,修复了河道的自然本底,还建成了亲水公园,打造出各类文化景观,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实施苦竹溪环境综合整治后,通过智慧河谷平台能够实时完成对水质的监测,水质和环境有了提升,这里也变成了白鹭和水鸭子的栖息地。
故事四:滨江路变城市阳台
12月22日,重庆市民在北滨路漫行步道上骑行。新华网 韩梦霖 摄
嘉陵江边的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漫行步道于今年4月竣工投用。该步道是在原北滨路基础上,从3米拓宽至15米,形成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城市阳台”,为市民和八方游客提供宜休闲游憩、宜观江赏景、宜漫溯城市文化、宜徒步健身的好地方。
航拍重庆江北区北滨路漫行步道。新华网发(唐安冰 摄)
步道全长4.08公里,沿线设置了3个休息驿站、4个交通塔、114个休闲座椅和公厕、直饮水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智能图书馆、移动博物馆城市展厅、健身俱乐部。沿线采用蓝花楹、黄葛兰、木本绣球等200余种花卉植物,景观绿化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投用后的北滨路漫行步道,已经成为附件市民休闲健身的“后花园”。
故事五:渔民上岸变老板
2018年5月9日,在重庆市江北区相国寺嘉陵江边拍摄的非法餐饮船拆解现场。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2019年,重庆市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启动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2019年8月底渔船全部上岸,10月底渔民退捕补偿款全部发放到位。目前,江北区天然水域涉渔“三无”船舶已正式清零,在全市率先完成禁渔清船工作,全域范围实现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
11月15日,一艘两江游游轮从嘉陵江石门大桥下驶过。新华网 韩梦霖 摄
江上餐饮曾是这座山水之城的特色名片之一,不少渔民一边在江上打渔,一边在船上经营餐饮生意。开展禁渔退捕后,以捕鱼为生近20年的渔民宋彬率先响应号召,带头拆解了餐饮船,在岸上开办“老宋家鱼馆”。2019年,宋彬又率先申请拆解了自己的打渔船,从此告别了近20年的打渔人生活。现在他的老宋家鱼馆已经有30余名员工,每月营业额40万元左右,他还在南川投资发展高山冷水鱼生态养殖,为自己的鱼馆供应新鲜食材。2019年8月,重庆市江北区415名渔民全部“洗脚上岸”,开始新的生活。
故事六 榨菜废水变食盐
图为涪陵榨菜集团白鹤梁榨菜厂内的自动化计量包装设备。新华网 韩梦霖 摄
重庆市涪陵区,传统的“榨菜之乡”。目前涪陵区有37家榨菜生产企业,年榨菜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销售额约50亿元,榨菜产业成为当地富民兴农的支柱产业。但传统榨菜采用风干脱水方法加工,大规模生产后,青菜头在用盐腌制、加工成榨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如不有效处理,将影响长江生态。
图为涪陵榨菜集团白鹤梁榨菜厂内的自动化生产线。新华网 韩梦霖 摄
为了变废为宝、循环使用,涪陵榨菜集团投入5000万元探索使用新技术,实现榨菜盐水回收利用。通过蒸发浓缩每天可处理榨菜废水220吨、回收食盐约16吨。与传统的废水生化处理方式相比,不但实现了废水中食盐的循环利用,而且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让涪陵榨菜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