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华龙网 王旭睿 摄
重庆将于6月1日进入2024年主汛期。5月28日,重庆举行2024年汛期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了今年以来全市自然灾害情况,以及主汛期的气候预测和应对防御措施。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
预计重庆主汛期气候状况总体较差
在发布会上,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喻桥介绍,根据最新气象资料,预计主汛期(6—8月),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降水总体偏多,暴雨洪涝偏重,高温日数略多,有轻到中度气象干旱。
全市平均气温27℃,较常年同期(26.6℃)偏高0.4℃;全市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较常年同期(492毫米)偏多2成。
不过,今年夏季的高温偏多,35℃以上高温日数大部地区10~45天,较常年(8~41天)和2023年(7~44天)略偏多。
此外,根据预测,6—8月有12~15次强降水天气过程,较常年同期(9次)偏多,与2023年同期(13次)相当,但强度较2023年偏强。大部地区强降水(暴雨)日数2~5天,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为暴雨洪涝高风险区。
“今年我们将新建295个地面气象监测站,建成以后,三峡库区431个危岩地灾隐患点气象监测站覆盖率达到100%,全市4208个小流域的气象监测站覆盖率提升至76.3%。”喻桥表示。
此外,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飞介绍,嘉陵江、渠江、涪江、岷沱江、綦江和长江上游四川境内干流降水偏多,流域强降水诱发过境洪水、流域洪涝风险高。
其中,江河洪水最高水位长江、嘉陵江可能出现在7月或8月、其余河流主要出现在6月或7月。
2024年截至5月
重庆受灾人口、紧急避险转移、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均同比减少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截至5月27日,全市先后发生洪涝、风雹、地质等自然灾害,导致35个区县不同程度受灾,极端性特征明显,房屋倒损、农作物受灾及直接经济损失相对较重。
但在趋势上,总体呈现“三少一无”特点。受灾人口150214人,同比减少18831人;紧急避险转移607人,同比减少487人;紧急转移安置405人,同比减少229人。
同时,无人员因灾死亡或因灾失踪事件发生。
“基于对汛期自然灾害趋势的分析研判,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明确了‘强三基、防极端’的工作思路,按照应对10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落实防范应对措施,着力’防极端‘。”市减灾办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姜瑾表示,市应急管理局会同气象、水利、规资、林业、地震等双主任部门和各成员单位,扎实推进各项汛前准备工作。
主汛期来临
重庆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汛情
6-8月是重庆的主汛期。记者从会上获悉,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委等部门提前规划部署,防范应对汛期自然灾害。
市应急管理局将强化责任落实、除险清患、监测预警、转移救援、救灾救助、应急值守6大方面。
其中,将聚焦大流域雨情水情,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影响区域,城市积水易涝点,水库堤坝、高位山坪塘等重点基础设施,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以及交通、建设工地和危化、矿山重点企业等重点区域、敏感领域,严格落实隐患清单管理和风险闭环管控。
市气象局表示,今年还将新建295个地面气象监测站,建成以后,三峡库区431个危岩地灾隐患点气象监测站覆盖率达到100%,全市4208个小流域的气象监测站覆盖率提升至76.3%,进一步提升极端天气预报预警水平。
市水利局做好了强化风险闭环管控、抓实精准预警叫应、夯实防御基础工作三大应对准备。对114处水毁水利设施进行修复,完成了雨水情监测站点设施设备检修保养,并对各类风险开展了分级、分类“一点一策”精细化动态管理。
此外,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组织480名驻守地质工程师、1.5万余名“四重”网格员和9800余名地防员,严格执行汛期和雨情“三查”。
入汛以来,各区县共出动56360人次,核查隐患58849点次。充分运用光学遥感、InSAR等手段,解译疑似隐患867处,其中已有隐患变形396处。
市住房城乡建委则聚焦城市内涝治理和房屋市政工程,加强工程整治,排查了整治城市内涝风险点,并有序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应用开发建设。同时,加强危大工程方案编制、审查、论证、审批、验收等环节管理,确保重大安全风险可控。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