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 >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重庆“三保联动”赔付近2亿元 惠及近30万人

发布时间:2021-01-13 21:40
发布时间:2021-01-13 21:4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激发内生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我市“三保联动”(精准脱贫保、产业扶贫保和防贫保)保险体系正在发挥作用:去年,三个保险赔付金额近2亿元,惠及近30万群众,构筑起了防止返贫的“防火墙”。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保险扶贫有其独特的优势。”市扶贫办资金计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与财政补助相比,保险扶贫的优势在于提高扶贫对象精准性,放大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填补财政扶贫资金缺口;与社会保险相比,其优势在于提高扶贫对象精准性,扩大风险保障范围,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与民政救助相比,其优势则在于机制更具稳定性,放大民政救助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

正因为如此,我市高度重视保险扶贫工作,构筑起精准脱贫保、产业扶贫保和防贫保的“三保联动”体系。

“三种保险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互为补充。”该负责人介绍,精准脱贫保的覆盖范围最为广泛,其参保对象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财政资金只需为贫困户每人每年缴纳100元保费,就能在意外伤害、大病补充、疾病身故、贫困户学生重大疾病、农房等方面为贫困群众提供保障。其中,因意外伤亡最高可获得5万元救助,住房因灾倒塌或损毁最高可获6万元赔付。

产业扶贫保旨在降低扶贫主导产业风险。近年来,我市发展起不少扶贫主导产业,但受制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户技术能力不足等,这些产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比较弱,因此我市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试点了产业扶贫保,以户为单位,财政资金只需为每户每年提供200元保费,就能有效降低产业的风险。

而防贫返贫保则是针对农村“边缘易致贫户”制定的一个险种,覆盖农村边缘人群,针对生病(含意外住院)、受灾、上学三大致贫因素,是健全脱贫长效机制的有益尝试。去年,我市在13个区县推进该项工作。

三种保险,已让不少群众受益。“上午报案,当天就拿到了钱。”万州区龙沙镇红鹤村村民陈登双告诉记者,去年5月13日家里因暴雨冰雹遭受损失,当日上午报案,保险公司很快到现场查勘定损,下午就将2600元精准脱贫保赔付款打到了卡上;去年6月30日,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脱贫户周友强种植的黑木耳因病虫害导致大量受损,经查勘综合损失率为50%,获产业扶贫保赔付1.1万元;巫溪县徐家镇顺阳村边缘易致贫户张仁全、徐自如两口子因患病出现致贫风险,获得防贫保5万余元。

资料显示,去年我市三种保险总计赔付近2亿元,惠及近30万群众。其中,精准脱贫保赔付28万余人、赔付金额1.8亿余元;产业保赔付2688户、近1万人,赔付金额近200万元;防贫保共受理案件905起(人)、涉及赔付金额720万元。

据悉,我市保险扶贫体系还将不断健全完善:一方面,拓展领域,通过开展贷款保证保险、险资直投等模式,放大保险资金,最大限度把保险资金留在贫困地区;另一方面,完善功能,探索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既保自然风险又保市场风险。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