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 >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2020年重庆基本形成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发布时间:2019-12-09 10:45
发布时间:2019-12-09 10:4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市民在活动现场积极参加问答活动。

12月7日,2019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结束,重庆市各区县均开展了相关的普法活动。此前,由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司法局指导,重庆市渝北区民政局等单位主办的“宪法进社区主题日”宣传活动在回兴举行,现场设立法律、低保、婚姻、殡葬、养老、居民自治、儿童福利等咨询台,接受社区居民咨询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以宪法精神为指导,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据了解,在强化政策引领方面,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治理体制更加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发展目标,明确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政策依据。

在推进创新治理实践方面,南岸区推行“大事”政府快办、“小事”协商共办、“私事”引导自办,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群众个人的职责边界和互补共生关系,推动政府治理与社会协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通过“三事分流”工作机制共解决群众反映问题58万余件,化解群众矛盾23万余件,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自治组织总体负担减轻40%以上

除了城市社区,乡村社区治理也取得一定成效。永川区以“爱国爱家、勤劳善良、崇德尚法、诚信重义、见贤思齐”为标准,培育了1009名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新乡贤,在此基础上遴选了108名具备法律知识、善于调解纠纷、热心公共事务的乡贤评理员建成乡贤评理堂。在乡贤评理员带动下,形成贴近村民生活实际的村规民约150余份,成功化解邻里间矛盾纠纷2082件,推动形成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新格局,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渝北区村(居)中社区协商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达到全覆盖,超过半数的社区还建立了业主协商和物业联席会两种协商形式。

此外,在实施“三社”联动方面,全市加强社区自治,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证明事项清单、负面事项清单等四张工作清单,包含23项自治事项、27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10项村(社区)证明事项以及7项严禁将村(居)委会作为责任主体的负面事项,从源头上厘清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进一步明确了自治组织工作职责。目前,自治组织总体负担减轻40%以上。

全市社区社工人才突破5.5万人

对于社会组织培育,则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制度,大力培育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全市现有社区社会组织32988个。同时,鼓励依托街镇公共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和孵化基地,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全市现有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6个,区县级孵化基地58个,为初创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益创投、补贴奖励、活动场地、费用减免等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还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实施“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按照城市社区配置2名以上、农村社区配置1名以上社工人才的标准,针对性开展社区社工人才培养,全市社区社工人才突破5.5万人,建成社区社会工作室(站)3775个,社会工作服务覆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矫治帮教等18个领域,实现了社会工作服务与社区居民需求的有机结合。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