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不少市民选择上山避暑,随着人流量增多,为景区医疗保障带来一定的难题。
为满足暑期避暑群众就医需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庆建立“潮汐式”医疗援助机制,解决群众“看病难”。
所谓“潮汐式”医疗援助机制,即根据景区人流的变化,调整医疗资源的配置,在人流量大的时期增派医疗专家援助,在人流量小时撤回专家,加强景区人流高峰期的医疗保障能力。
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避暑景区是暑期医疗保障的重点区域,通过“潮汐式”医疗援助,根据季节性病人动态变化,精准高效调配医疗资源,通过“潮汐医生”“潮汐手术”等形式,既解决避暑旺季避暑景区医疗供给不足的问题,又节约了运营成本。
以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机构所在辖区常住人口1.2万,机构的医疗配置足够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而每年七八月旺季常住人口可突破30万,就会出现一床难求、人员紧张等难题。如果按旺季的需求设置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淡季则会出现床位闲置、医护资源浪费现象,空置成本巨大。
市卫生健康委根据景区实际,部署区县级医院帮扶避暑景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便避暑群众就近获得医疗服务。其中,巴南、江津、奉节等区县统筹辖区医疗资源,选派专家100余名,帮扶圣灯山、四面山、武陵山等避暑景区,缓解景区医疗机构因游客增加带来的医疗资源不足。
援助医院除派驻医师外,还增派医务部、质控办、护理部、科教科等管理骨干人才,帮助受援基层机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区县级医院与受援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方便双向转诊。
同时,针对重点景区,市卫生健康委还推出市级专家“组团式”援助。重医附一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骨科医院组团帮扶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中医院、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组团帮扶黄水镇卫生院。
结合暑期群众就医需求,统筹安排中医、儿科、老年病科等专业专家驻点帮带;同时,注重专家质量,确保选优派优,首批驻点专家高级职称比例达54.5%。选派专家外,还安排市急救医疗中心调配监护型救护车予以支持。
数据显示,今年7、8月,帮扶专家共诊疗病人1.7万余人次,开展手术86例,教学查房90次,巡回诊疗26次,开展讲座62次,培训912人次。援助设备、药品210.5万元。其中,市级专家帮扶武隆、石柱,共诊疗病人8000余人次,开展手术34例,教学查房38次。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