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教育 > 实施情况

作业校内公示、不得随意增减课时……重庆“双减”工作方案来啦!

发布时间:2021-11-12 16:24
发布时间:2021-11-12 16:2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1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获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重庆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确保实现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2021年底有效减轻、2023年底成效显著的工作目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确保学生充足睡眠,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

《方案》共有7个方面、29条,涉及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内容。

《方案》提出,要统筹作业管理、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并合理用好课余时间。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学校要分类明确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学校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等承担课后服务工作任务

《方案》提出,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确保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管理模式,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学校要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和内容,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科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业答疑和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等。教育部门可组织优秀教师到本区域内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方案》强调,各区县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面向学生(含家长)销售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的线上、线下课程,已经销售的予以清理整顿。工作日线下培训不得留作业。线上培训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一旦查实,坚决依法依规吊销办学许可证。从事学科类培训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严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批准,开展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各区县要建立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

《方案》指出,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区县要加大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县管校聘等改革的推进力度,教育部门要坚持开展教学教研共同体互帮互学活动,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教育部门要建立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和覆盖面,推进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教育部门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不断深化高中招生考试方式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探索过程性评价,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形式。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美育课程,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方案》提出,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配齐配足教师。制定完善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确保满足课后服务需要。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

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美育课程,建构大中小幼相互衔接、垂直贯通的课程体系,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等多样化的美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开展有偿补课专项整治,对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形成警示震慑高压态势。

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方案》对加强组织领导等内容做了要求,各区县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措施。

教育部门要抓好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指导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

教育部门要会同宣传部门,切实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宣传报道,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