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正式公布,从发展目标、产业方向、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实施保障等方面做出全盘谋划。渝西制造业的“打法”,至此清晰呈现。
《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明确了通过五年左右奋斗,将要跨越的4个目标。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万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提高至35%左右。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建有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提高至40%、60%。
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高至87%、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累计下降13%,产业园区工业用地单位产出强度提高至75亿元/平方公里。
产业协同更加紧密
初步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千百亿级产业集群,与我市中心城区、成都市整零配套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以来,若干重磅文件,渝西都是主角。3月,川渝联合印发《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5月,重庆发布《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再到7月21日挂网的《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
渝西被如此看重,首先是因为“地利”。渝西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和成都市之间,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需要挺起“中部脊梁”,势必做强渝西。再者,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渝西也被视为新的战略空间和新的增长极,从而寄予厚望。其三,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同样缺少不了渝西这个重要角色。在重庆建立的“一主两辅多节点”枢纽体系中,以中心城区和江津为主枢纽,万州、涪陵为辅枢纽,黔江、长寿、合川、綦江、永川、秀山为重要节点,囊括渝西多地。被看好的渝西,正在抓住一切机会,向外界展示“渝西机遇”。
2023新加坡·重庆周,渝西地区首次携手亮相海外,和世界直接面对面。“重庆—新加坡企业对接交流会暨渝西地区一体化推介会”,叫响了渝西之名。重庆市招商投资局,以“执子之手,共赴渝西”为主题,全方位推介渝西投资环境。江津区、永川区,则作为代表,向在场的新加坡企业,抛出合作橄榄枝。这次亮相,不仅收获了实实在在的项目,还有油然而生的好感。
推介渝西,重庆不遗余力,做强渝西,更是毫不懈怠。本次发布的“渝西跨越计划”,可谓产业层面的顶层设计。如何设计的呢?为支持渝西地区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市外新引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原则上在渝西地区布局;此外,培育8个千百亿级产业集群。明晰主要产业方向,目的是发挥攥指成拳的优势,擦亮渝西品牌,做大渝西蛋糕,而在渝西内部,各区之间,又强调错位协同,差异分工,各美其美。
在全市首个锂电化学储能整装项目——海辰储能铜梁基地建设现场,近四十万方的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引进海辰,只是当地进军储能产业的第一步,以海辰项目为“链主”,链条延伸,链上开花,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才是铜梁的雄心所指。
摊开“渝西跨越计划”所绘制的产业地图,渝西每个区均确立了不超过2个主导产业,及若干特色产业。除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这个众望所归的重头戏,铜梁优先发展新型储能,合川优先发展火锅食材,永川优先发展新能源材料,大足优先发展再生资源,璧山优先发展电子零部件,潼南优先发展绿色原料药及制剂,江津和荣昌优先发展新能源技术装备。尽显一体化战略下和而不同的哲学。
站在全局看渝西,虽地处一隅,却被赋予了多重战略定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现代化城市群协同发展样板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全市,肩负“增长极”大任,前有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如今,渝西领命。如何看待这份为渝西量身打造的全方位产业计划?渝西跨越,跨的是怎样的新台阶?
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劲松认为,渝西地区产业基础扎实、交通设施良好、城镇体系完备,人才资源丰富,生产建设空间也比较充裕。同时,处在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两大战略相向而行、交互影响的“黄金地段”。渝西跨越计划,在关键处落子、在紧要处布局,有利于推动双城经济圈形成双核引领、多点支撑、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局面,汇聚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动能”、彰显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质量”。
渝西发展不断迎来利好,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倍增计划”,到如今的先进制造业“跨越计划”,发展路径逐渐清晰,未来图景愈加完整。“跨越”二字,也在提示着渝西,实现目标挑战不小,腿要抬高,步要迈稳,使出全力,才能跨越曾经的自己,跨上新台阶,担起新期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