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我市发布《重庆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重点任务清单》,将大力推进108项营商环境优化举措,涉及市场准入、建筑许可、登记财产、劳动用工、金融服务、国际贸易以及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18个方面的内容。有人称是“108条好汉”使出“十八般武艺”,目标就是要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西部地区营商环境排头兵。
“108项” !
“十八般武艺”亮出来
根据安排,我市将围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办事高效化、企业投资便利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要素保障环境,形成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任务清单》还提出保障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事项化、清单化打表推进,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营商环境考核。还有一处细节,今年4月以来,我市“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原有的12个专项组,大幅提升到22个指标组,力度和决心可见一斑。
两江新区:从便民贴心举措
到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营商环境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就业“饭碗”。在两江新区,相关部门一直在进行便民摸索。
前不久,两江新区礼嘉街道试点便民新举措,小微型餐饮服务经营者提交办证申请后,市场监管部门以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核查,大幅缩短了办证时间。
数字化赋能,让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审批项目少了,办事速度快了,政务环境优了。一项项“减证便民”清单的落实,既让百姓真切地得到实惠,也让两江新区大步迈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两江新区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从226项调整为32项,市场准入环境显著改善。
今年一季度,两江新区签约项目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众多领域,合同投资额526.18亿元,开工率68.3%,到位资金110亿元,多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利企惠民
川渝两地联合印发“4张清单”!
两江新区是我市“清单式”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2021年的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6个城市——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列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重庆是西部唯一的代表,对重庆来说,这既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抢抓政策试点的重大机遇,也是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等120多项具体政策举措,就在此次营商环境优化举措发布之前,川渝两地还联合印发了利企惠民“4张清单”,分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川渝“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第一批)》《川渝“免证办”事项清单》和《川渝跨区域数字化场景应用清单》。
其中,川渝“一件事一次办”和“免证办”事项清单是首次推出,涉及小学入学、员工录用、新办纳税、货物运输、创业服务、灵活就业等等7个川渝“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式服务事项,和34项川渝“免证办”事项,推动“川渝通办”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此外,联合印发的《川渝跨区域数字化场景应用清单》明确,川渝两地还将推动实现结婚证、医保卡、社保卡等9类电子证照互认共享,让两地企业、群众办事高效、省时省力,进一步享受公共服务数字化便利。
优化营商环境
下足“绣花功夫”
加快建设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考验各方的智慧,其中还有一大难点,就是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如何比出优势特色。
上海将营商环境塑造总结为八个字,“有求必应 无事不扰”。今年1月,兔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也就是被各界称为的“6.0版行动方案”,这是上海连续第六年在岁末年初就优化营商环境进行部署。
广东提出打造各具特色的营商环境建设“单项冠军”城市,比如佛山的“守信快批”当天发证、广州基于风险等级的差异化监管等等。
可以说,所有市场主体活力强、产业发展后劲足的地方,无不是在营商环境方面下足了“绣花功夫”。
在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看来,营商环境的改善,无论是站在国家层面、企业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是非常重要的。重庆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战略的使命、战略的地位,应该做出营商环境当中有别于别人的工作。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的服务需求调研和分析可以再加强,一定要科学、 合理、有前瞻性地提炼,找准了以后,系统地思考整体的规划解决路径,既当服务者,又当顾问,还当生产经营者和投资者们的“陪跑者”,不断地优化,不断地迭代,从而促进营商环境的良性循环。
营商环境好不好,就体现在这每一处“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细节之中:企业引进来、办起来,并不是“完成时”,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需要系统经营,用情用心经营,才会“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