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15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启动

发布时间:2025-03-31
2025-03-3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3月31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重庆市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目标任务》印发,2025年重庆将接续实施6件重点民生实事,调整充实2件重点民生实事,新增补7件重点民生实事,全年稳定保持并继续滚动实施好15件重点民生实事。

继续实施的6件重点民生实事为:

建设城市微型公园,建设100个口袋公园、10座体育公园;

农村公路加装护栏,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装护栏4000公里;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50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消除黑臭水域面积5万平方米;

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级培训认证1.5万名以上,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基地80所以上,为200万名以上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开展1次心理健康测评,面向困境、留守和流动等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服务13万人次以上;

残疾人服务提升,新增残疾人就业2000人,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00户、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0000人次、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20000人;

建设“渝好空间”妇女儿童综合服务体,开展24个“渝好空间”项目建设,惠及30万以上妇女儿童、10万户家庭,为4000名以上妇女提供创业就业帮助。

调整充实的2件重点民生实事为:

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27个、3011万平方米;老旧住宅更新改造和加装电梯4000部,完成电动车充电端口设施建设20000个以上;

开展中心城区缓堵促畅,通过打通断头路、加密主次支路网、建设立体过街设施、改造轨道站场(点),改善中心城区交通出行环境,启动160个项目、完工投用140个项目,对中心城区60处交通堵乱点开展分类治理。

新增补纳入的7件重点民生实事为:

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成14个宜居宜业、便捷和谐的高品质生活圈,启动50个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成市级优质商业服务圈30个,建设“渝邻汇”社区综合服务体20个,建成公共文化新空间70个;

提档升级城区菜市场,出台重庆市城区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开展城区菜市场专项整治,打造20个“标准化菜市场”;

改善学校医院周边环境,开展“渝城护学”“渝城助医”行动,对全市100所学校、50家医院周边的道路交通、卫生条件、休闲空间等进行整体提升;

未成年人假期公益托管,开展“假期公益托管营”行动,以6—12岁未成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开设寒、暑假期公益托管点位1000个以上,开办假期公益托管5000期以上,提供托管看护、作业辅导、思想引领、兴趣培育等服务,覆盖未成年人12万人次以上,缓解子女看护难题;

提升公交出行便捷度,持续拓展公交服务广度、深度,新增及优化调整公交线路不少于60条,新增小巷公交等微循环线路不少于10条,有效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提升农村饮水质量,实施165个水源保障工程和25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提升100万农村人口饮水保障质量;

提升公众急救能力,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行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32万人次以上,培训救护师资500名以上,在市内主要公共场所布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救护设备100处以上,培育应急救护志愿者3000人以上。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看,今年的重点民生实事覆盖面广、辨识度高,主要有三方面特色亮点:

一是“雪中送炭”,更加突出补齐民生短板弱项。比如,今年增补的7件重点民生实事,如提档升级城区菜市场、提升公交出行便捷度等,都是群众呼声很高、代表委员强烈建议的民生短板,也是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的集中体现。

二是“普惠共享”,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民生需求。比如,今年在继续关爱青少年、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基础上,积极回应育儿家庭“带娃”需求,将未成年人假期公益托管纳入重点民生实事,提供托管看护、作业辅导、兴趣培育等服务,缓解子女看护难题。

三是“多方协同”,推动解决跨部门跨领域问题。比如,整合利用规划自然资源、发展改革、商务、文化旅游等各行业各领域力量,统筹配置各项功能、设施和空间,实现“多圈融合”齐发力,一体积极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