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二厂区焊接车间,机械臂正在精准焊接。(资料图片)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为了促进制造业升级,重庆再次亮新招。
近日,重庆印发了《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融合发展。其中重点提出要全力打造金融业、现代物流业、软件信息业、工业设计产业、高效能科技研发服务业等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提升城市竞争力,强有力的制造业是关键。重庆应怎样以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让“重庆制造”升级为“重庆创造”,真正实现制造强市?
给“重庆造”提身价
作为工业重镇,发展制造业,重庆有很好的基础和传统。
2023年,全球近五成笔记本电脑都是“重庆造”;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121.4万辆,重新登上“中国汽车第一城”宝座……一组组亮眼数据无一不反映了重庆制造的“生猛”。
如何让“重庆制造”更上一层楼?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认为,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给“重庆造”提身价。而这次出台的《行动方案》,正是题中之义。
那么,《行动方案》之于重庆制造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从设计到销售,可在多个环节为“重庆造”赋能。理解生产性服务业对重庆制造的重要性,不妨从了解它的内涵与功能开始。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为制造业提供相关配套的服务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货物运输、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共十大类。
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类目不难看出,它几乎涵盖了制造业上中下游的所有环节,可从多个方面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比如生产前的科技研发、产品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服务,可提升产品的良品率;销售环节的商务服务,可提升商品的品牌竞争力。
除了提升单个“重庆造”的附加值,金融、物流、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还可优化产业链效率,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进阶,从而提高重庆制造的整体竞争力,优化重庆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从发展趋势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了“兵家必争之地”。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演进,生产性服务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高端产品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占有的价值越来越多。相关数据显示,在各种高端装备里面,服务业的价值往往占这个装备或者终端的50%—60%的附加值。
比如,一部手机有一千多个零部件,这些硬件形成的附加值占产品价值的比例约45%,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芯片设计专利等组成的生产性服务部分,占比已高达55%左右。
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占美国和欧盟服务业的70%和50%左右。姚树洁认为,正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优,即便生产地不设置在本国,他们仍可以拿走一个产品的大部分利润。而生产性服务业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挣一点微薄的“代工费”。
由此可见,重庆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必须把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搞上去。而《行动方案》中的目标也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
仍需补短板夯基础
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离不开先进制造业的支撑。
为了让生产性服务业从多个维度保障重庆制造升级,此次《行动方案》亮点颇多,提出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并明确了行动时间表。
除了“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这个总量目标外,还提出到2027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科技研发服务业企业500家、集聚工业设计相关机构和企业达500家以上、金融资产规模达到11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400亿元等细分重点目标。
目标催人奋进,重庆成事的基础如何?
作为中西部最先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重庆近年来一直在聚焦打造内陆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早在《行动方案》出台以前,针对多个重要生产性服务业,重庆均已有谋划,并且颇见成效。
在科技助力重庆制造方面,去年以来,重庆通过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打造金凤、嘉陵江等实验室,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庆制造的科技成色愈发明亮。去年,重庆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1.1%、19.0%。
另外,其他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实现了多点开花。2023年,重庆得益于“智融惠畅”工程,金融业增加值达2591亿元;通过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全市软件产业营收由2021年底的2481亿元,增长至2023年底的3152亿元;在工业设计方面,重庆成为西部第一个“设计之都”;在现代物流业方面,重庆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重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来源,生产性服务业也依赖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
重庆是工业重镇,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6万亿元。雄厚的制造业,可为重庆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虽然成事基础扎实、发展势头良好,不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庆还有不少短板值得正视。比如,产业能级差距还比较大,2023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不到7000亿元,周边的四川、湖北、湖南均达到万亿级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22.8%,而上海、天津这一数字是48.9%、40%等。
让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迁
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重庆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无疑是重要抓手。
未来,重庆应怎样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让重庆制造变为“重庆创造”?或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数字经济的牵引作用。当下,是一个“全数前进”的时代,数字经济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为其提质增效。姚树洁认为,要想生产性服务业高效地助力制造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数字化的推动。
相关部门和企业可借助“数字重庆”建设的契机,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按下“加速键”。比如借助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机遇,建设数字通道、数字口岸等平台,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可通过发展产业链金融、绿色金融等模式,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直达企业;还可通过建设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大脑,整体提升重庆制造的竞争力。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往往具有先进的技术、前沿的国际视野,让龙头企业引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常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重庆可借助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西部金融中心”“设计之都”等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利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带动本地产业升级。
另外,还可引导重庆本土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比如,长安汽车将和华为合作,成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不仅有助于重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还能为整个汽车行业赋能。
高端人才的关键作用。有别于粗放型经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包含科技研发、金融、品牌文化等高附加值行业,往往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等特点。因此,想发展好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是关键。
姚树洁认为,重庆可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联合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等机构对重点产业制定“一业一策”的人才培养计划,培育从研发设计到产品生产再到品牌打造的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另外还需继续用好“百万人才兴重庆”等引才活动,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渝发展。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让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迁,是重庆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则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一环。这既需要保持敢闯敢试、敢于创新的干事创业热情,还考验着重庆长远的耐心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