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 > 媒体视角

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基本建成

发布时间:2024-01-05 17:05
发布时间:2024-01-05 17:0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为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振兴发展,2023年12月26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下阶段我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作出部署。

12月28日,市卫生健康委围绕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有关工作情况做了介绍。

活动现场。市卫生健康委供图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赵勇介绍,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庆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赵勇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市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我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①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全市现有中医医院193所,其中公立中医类医院46所,每个区县至少有1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80%的综合(专科)医院设置中医科室,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建成了“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获批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中医重点特色医院2家、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1家,全市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达到22所,二甲公立中医医院19所,在全国较早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行政区县全覆盖。2022年全市中医门(急)诊2416.1万人次、中医出院146.6万人次,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9.3%、15.0%。

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全市现有中医药人员2.46万人,每千常住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66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7.4%和6.5%。获评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6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工程”人才培养计划164人。

④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遴选建设市级中医药创新团队18个,7项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

⑤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大力科普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全市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9.04%,居全国第7位,较“十三五”末增长7个百分点。

扎实推进《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赵勇介绍,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管理局将继续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围绕《实施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8个重大工程以及22项建设任务,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中的独特作用,全力推动《重庆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①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

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市中医院,推动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到2027年,全市三甲中医医院不少于16家,二甲中医医院实现区县全覆盖。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能力,培育打造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5个、市级中医名科50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100个,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均设置治未病科室,康复(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90%,老年病科设置比例达60%。

②实施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

推进市人民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创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科室。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模式,强化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

③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工程

促进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建设中医药古籍修复实验室、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图书馆。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庆市中医药多学科融合创新中心、重庆市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鉴定技术创新中心等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中医药重点项目研究,形成高效益成果转化。

④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巴渝岐黄工程)

引进培养中医药首席科学家、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等中医药领军人才3—5名,新增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国家中医临床优才10名。评选巴渝岐黄学者50名、巴渝青年岐黄学者100名、重庆市名中医60名、重庆市基层名中医150名。

⑤实施中药质量提升与产业促进工程

提升中药材种业质量,建立道地优势和濒危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圃不少于10个,选育大宗地产中药材优良品种不少于10个。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建设中药材生产GAP达标基地不少于30个,渝产优质GAP品种不少于20个,打造“大巴山药谷”。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打造中药材加工企业聚集区,加强数字化技术、智能制造在中成药制药领域的应用,推动1—2个优质制剂品种向中药新药转化。

⑥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

建设中国•重庆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建设市级中医药主题文化园3—5个。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大力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动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促进中医药开放发展。

⑦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工程

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开展市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县)建设。推动中医药数字化变革,加强智慧中医院、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探索开展智慧中药房建设。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布推广一批市级或行业中医药标准。

⑧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

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医院组建毗邻地区中医医共体,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势专科打造一批专科联盟。联合四川省共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在中医优势病种防治研究、中药制剂和新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合作。

医保在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方面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市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陈宏岗介绍,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举措支持。

①支持中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国家医保局刚出台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3年)》收载药品3088个,其中中成药就有1390个,67个纳入医保,另还有中药饮片892个。同时,我市先后增补中药饮片201个、院内制剂87个。在此基础上,我市医保进一步支持医疗机构制剂的调剂使用,纳入我市医保报销的医疗机构制剂,获得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调剂其他医疗机构使用的,符合调剂规定的可在医保备案后纳入医保支付。

②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目录

目前我市中医项目357个中,已纳入医保报销的就有319个,达到89.30%。

③支持中医临床诊疗和中药临床应用

参保人员在我市中医医疗机构住院或特病门诊治疗,医保报销起付标准下降一个等级执行,即三级中医医疗机构执行二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二级中医医疗机构执行一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同时,参保人员临床使用医疗保险范围内的中医诊疗项目或中药,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其中职工医保提高2%、城乡居民医保提高10%。

下一步,医保部门还将根据我市《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从医保服务定点、医保支付政策等多方面做好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落地北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情况如何?

北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政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院项目于2022年10月入选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并落户北碚。项目新建院区位于北碚区蔡家智慧新城,用地130亩,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000张,预计2026年竣工投入使用,建设为以中医肿瘤学科为核心,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最终实现管理、技术、品牌“三个平移”。我们主要从“五个聚焦”推动项目实施。

①聚焦保障强支

“一把手”负责,强化组织保障;明确6方面26条支持政策,强化政策保障;实行“交钥匙”工程,强化建设保障。

②聚焦体系强管理

输出医院主营主管,健全领导体系;实行“双主任”制,健全学科管理体系;推行“以考促干”,健全考核评价体系。项目医院实现高效运营,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③聚焦重点强能力

建立肿瘤等6个专科联盟,加强学(专)科能力建设;探索多维度MDT诊疗模式,加强疑难危重病处置能力建设;成立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重庆分院,加强科研能力建设,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目前,区域医疗中心诊疗人次较合作前增长22%,急危重症患者收治量提高99%,住院患者区域外就诊人数增长65%,三、四级手术量提高28%。

④聚焦人才强队伍

选派专家团队近50名,建立名医工作室4个,举办“粤渝国医论坛”、“国际经方班”等同质化培训医务人员1000余名,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让人民群众就近享有高水平中医医疗服务。

⑤聚焦品牌强效果

新获批市级重点学科、名科、专科6个,市级质控中心3个,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9项;新入选国家级人才6名、重庆市名中医2名、重庆市首批基层名中医1名、市级人才23名,获批市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下一步,北碚区将继续全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实施,着力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贡献中医力量。

重庆中医药学院目前建设情况怎么样?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重庆中医药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唐樵介绍,重庆中医药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以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为主要办学基础,充分整合市中医院、市中药研究院和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全市中医药教学科研优质资源组建而成,是重庆唯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本科院校,于6月30日揭牌成立,9月2日正式开学,首届招生1200人,目前已全面进入招生办学、有序运行新阶段。

●在学科建设方面

首批设置了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制药6个本科专业,目前,学院已向国家教育部申报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护理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健康服务与管理5个本科专业,未来,还将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同时,还拥有8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5个省部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2个重庆市卫健委重点学科、35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学科平台支撑更加有力。

●在师资配备方面

现有教师400余人,研究生学历人员占80%以上,其中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青年岐黄学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10人,重庆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20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

秉持“中医中药并重、教研医产相融”的办学理念,坚守“明德济世、精术泽人”的校训精神,遵循中医药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打造“会看病的教师、会教书的医生、会育人的科学家”之“三栖名师”,为学生配置了“医学导师、科研导师、成长导师”之“三类导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中医药、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下一步,重庆中医药学院将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研医产协同、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中医药高等院校,着力打造中医药学术、科研和人才高地。

重庆正在开展中医药“良方妙技”征集遴选工作,这个工作是基于什么考虑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和安排?

赵勇介绍,前段时间,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管理局下发了《重庆市“中医药良方妙技”挖掘整理和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在全市启动了这项工作,“良方妙技”的征集遴选和推广应用,也是我们振兴重庆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举措。

民间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很多的中医技术和临床用药都来源于两千多年民间中药中医的总结,它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方药和特色技术,也很受广大人民群众信赖和欢迎。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管理局将把“中医药良方妙技”征集遴选和推广应用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持续推进,计划用3—5年时间,通过在市内外开展项目征集、组织专家鉴定评价、开展系统整理推广、传承研究等具体措施,深入挖掘筛选一批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整理开发一批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的中药秘方验方和炮制技术,引进培育一批技术成熟、方法独特、疗效突出的中医药传统技术和创新技术项目,保护利用一批中医药古籍文献资料,宣传推介一批医德高尚、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特技术的中医传承人。通过征集遴选工作,逐步形成具有巴渝特色的中医药特色疗法数据库。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