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 > 媒体视角

共唱双城记 川渝出台“无废城市”共建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2-06-30 16:19
发布时间:2022-06-30 16:1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为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协同推动“无废城市”共建,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期间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共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重庆市(主城区)作为国家“11+5”试点城市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治废”新路径,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四川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将重庆市中心城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眉山8个市列入“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川渝两地还将分期分批启动重庆市其余区县(自治县)和四川省遂宁、内江、南充、广安、达州、雅安、资阳7个市的“无废城市”建设。

目前,重庆11个区、四川8个市正在抓紧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在指标设置上包含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和群众获得感等方面,建设领域覆盖了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等各方面,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利用处置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引领。紧密结合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将“无废城市”建设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建立完善“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机制,推动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绩效考核。

二是协同推进政策制定。加快推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地方立法,完善固体废物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深化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探索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区域处理处置补偿、“多产生、多付费”生活垃圾处置费差异化计量收费、危险废物跨区域“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废旧农膜有偿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押金返还或置换补贴等制度。

三是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开展固体废物领域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路径及数据核算方法研究,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清单,形成一批有特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固体废物治理典型模式。统筹区域内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推动毗邻地区设施共建共享和跨省市协同应急处置固体废物。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

推进绿色生产生活

一是实施工业绿色生产。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严格环境准入,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矿山、“无废”矿区等,推动产废行业绿色转型发展。鼓励汽车、电子、石化等支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供应链绿色标准体系。

二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体系为重点,实施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试点,推进畜禽粪污专业化利用处置或就近就地综合利用,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农膜,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完善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

三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外卖快递包装绿色转型,重点领域塑料再减量,在重庆市中心城区、成都市中心城区等重点区域以及商品零售、电商、外卖、旅游等重点领域,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塑料减量模式,鼓励快递行业使用可循环快递箱(盒)、循环中转袋,减少二次包装。

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是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共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活垃圾利用和处置体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可回收物利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等设施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废玻璃等低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行业管理,引导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提档升级,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有色金属、可用件、可再制造件回收利用。

二是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行全装修交付,采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等措施,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有序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制定完善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统计、处置和再生利用等相关标准,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的应用,推动大量利用处理后的建筑垃圾。

三是统筹危险废物收运处设施建设。鼓励年产废量1万吨以上企业、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市(区、县)打造专业化收集贮存示范项目;开展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匹配情况评估及设施运行情况调查评估,加快油基岩屑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探索开展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定时定点集中收集转运或分片区收集转运试点。

建“固体废物虚拟产业园”

一是提升智慧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市(区、县)和企业逐步实现对各类固体废物产生、贮存、收集、运输、利用、处置信息的动态跟踪。建设以信息发布、需求交换、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等为重点的“固体废物虚拟产业园”,打造智慧型固体废物全链条循环利用新模式。

二是创新攻坚关键技术。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探索通过资金引导、财税优惠等方式,支持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油基岩屑、盐泥、电解锰渣、赤泥、磷石膏、钛石膏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

三是培育发展无废产业。鼓励企业优化工艺技术,加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优先支持高标准、高水平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项目建设,培育以解决川渝地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关键问题为导向的骨干企业,探索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处置、再生产品制造与销售等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