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打造设计之都力争产值达到3000亿以上 重庆这样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9-10 16:41
发布时间:2020-09-10 16:4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9月10日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获悉,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的通知,我市将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底,现代建筑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将重庆打造成为西部现代建筑产业高地。

完善现代建筑产业链条 力争2025年底产值达3000亿以上

按照《政策措施》要求,我市将加快形成现代建筑产业集群。科学布局产业基地,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构建名企汇集、上下贯通、集约集聚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重点发展部品部件生产、装备制造、机电管线集成、物流运输、智能家居、工业化装修等产业,推进智能制造在相关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力争到2025年底,现代建筑产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把我市打造成为西部现代建筑产业高地。

同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具备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一体化能力的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支持我市龙头企业与外地企业联合建设轨道交通、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本地企业工程技术能力。力争到2025年底,我市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数量西部领先。

大力支持勘察设计企业申请综合甲级资质,力争到2025年底,工程勘察设计综合甲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打造设计之都,汇集优秀设计资源,推动创建工程设计、创意设计、美术设计等创新设计平台。在综合交通枢纽等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积极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强化咨询、设计、招标、建造等各环节统筹协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提升项目实施水平 轨道桥隧等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

《政策措施》提出,要扩大装配式建筑实施规模。全市政府投资或主导的建筑工程项目以及有条件的轨道交通、道路、桥梁、隧道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或装配式建造方式。从今年9月2日起,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办公、商业、文教、科研等社会投资公共建筑和计容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应在供地方案中明确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且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各区每年在建设项目供地面积总量中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到2025年底,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30%。

以实施装配式建筑为突破口,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推动解决住宅质量通病问题。制定住宅性能标准,发展绿色建筑,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大型社会投资项目二星级绿色建筑实施比例。制定健康建筑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引导发展健康建筑。继续实施施工现场形象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强化文明施工管理。

推进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应用 将开展智能建造试点

据了解,我市还将依托智能建造,促进实体建筑和虚拟建筑融合、实体工地和数字工地融合、建筑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融合。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推动智能建造和智能制造融合。在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重庆经开区、垫江县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加快形成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到2025年底,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行数字化建造方式,建筑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方面,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政府投资项目、2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项目以及轨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隧道和三层及以上的立交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阶段均应采用BIM技术,并通过BIM项目管理平台提交BIM模型。在智慧工地应用方面。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人员、设备、建造过程等智能化应用水平开展分级评价,推进物联网、BIM技术和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工程项目智能化和精细化管控水平。开展工程项目数字化试点,以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章为基础,实现施工管理行为和施工作业行为的数字化,实时生成数字城建档案。

此外还将推进物联网在城市供排水、道路路网、公共停车场、市政管网、市政消火栓、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并充分借鉴工业互联网理念发展建筑业互联网,统一工程建造数据标准,集成工程建造软件,培育工程建造的模型化、软件化、复用化平台,全面赋能线下建造环节,并以建筑业大数据支撑互联网金融向建筑业拓展,发展建筑业供应链金融和工程保险。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