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数据发布>图说数据

本年度市级绿色制造名单出炉,86家企业1个园区上榜 制造业绿色转型激活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5-09-13 07:00
发布时间:2025-09-13 07:0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转型,是重庆激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

9月11日,市经济信息委公布2025年度市级绿色制造名单,86家市级绿色企业和1个市级绿色园区“上榜”。

近年来,这些企业、园区如何实现绿色转型,为制造业绿色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技术向绿

绿色成为渝企高质量发展底色

逐“绿”而行,向“新”发力,当前不少市级绿色企业通过绿色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术,加快绿色改造升级,让绿色成为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底色。

走进此次上榜企业之一的西南铝精密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铝精密加工)厂区,生产线上机器轰鸣,一件件闪着银光的铝产品源源不断地产出。近年来,西南铝精密加工为长征系列火箭、神舟飞船、C919大飞机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铝合金产品配套,多项创新技术填补行业空白。

“聚焦科技创新,我们紧盯技术突破、成果转化、质量提升等环节锻造‘创新’长板,重点在绿色技术方面下功夫。”西南铝精密加工技术人员唐玉婷称,比如企业通过建成冷轧机油雾回收及轧制油再生联用系统,对铝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雾进行高效收集,不仅可减少有机物排放,每年还创造出20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

运用绿色技术让工业废弃物实现“循环重生”,这样的渝企为数不少。

此次上榜的另一家市级绿色企业,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维化工),每年有超3.5万吨具有强腐蚀性的废硫酸被“点废成金”,实现“循环重生”。

川维化工甲醇运行部有关负责人何强介绍,在化工企业生产中,具有强腐蚀性和刺鼻性气味的废硫酸,是处理难度较大的危险废弃物之一。

为此,川维化工建成投用废硫酸再生循环利用装置,运用绿色回收技术,让生产中形成的废硫酸经过焚烧、净化、干吸、转化等工序,成为合格的硫酸产品,再返回上游生产装置作为生产原料循环使用,回收率达98%以上,每年累计节约成本近80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每家绿色企业都有拿手的绿色技术。”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累计创建395个市级绿色工厂、33个市级绿色园区,以及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和16个国家级绿色园区。同时全市累计实施6000多个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改造近4万台生产设备,为超700家企业提供绿色节能服务,对1000多家企业施行工业节能监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重庆制造业鲜明特征。

产品向绿

“重庆造”含绿量不断提升

以“含绿量”更高的产品开拓市场、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是渝企推动绿色发展的另一条路径。

入选本年度市级绿色企业之列的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重庆沙坪坝分公司,通过一台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牵引出一条绿色供应链——在这条“链”上,提供轻量化底盘的宁波公司、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河北公司、座椅总成的湖北公司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项目纷纷来渝落子,形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生态。

此次上榜的另一家绿色企业,产销汽车摩托车操纵拉索、遥控操作系统及相关部件的重庆海德世控制拉索系统有限公司,通过搭建AI大模型和仿真基础数据平台,提速电驱产品研发模型化设计,此举将研发周期缩短20%以上,实现了研发技术和生产技术“双向提升”,让产品更加智能化、绿色化。

通过在生产工艺环节实现低碳、循环,以此增添产品“含绿量”,亦是当前不少传统产业渝企的绿色发展亮点。

国家级绿色工厂之一的重庆万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其玻璃生产线作业时所产生的烟气温度高达500℃以上,会产生大量废气,如果直排会造成热污染。

为此,该企业创建“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将这些高温烟气回收用于企业自发电,不仅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每年还解决企业近1/4用电需求,增加了产品“含绿量”。

近年来,通过技改实现节能降耗,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带动自身绿色产品畅销的渝企还有很多——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投资完成近30套重点设备绿色改造,全年累计节约标准煤3.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多类新材料产品畅销国内;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实施双向节能浓缩器技改,将水蒸气压缩循环利用,不仅节约70%能耗,还生产出独有的超浓缩丸,在市场上叫好又叫座……

正是一揽子绿色技术、数字技术在渝企得到更广泛应用,推动着“重庆造”工业产品“含绿量”及“含金量”不断提升。

政策向绿

“工业绿效码”持续推动绿色转型

推动重庆制造业绿色发展,不仅企业“给力”,我市政府部门同样不遗余力,通过政策赋能,探索绿色制造体系培育新路径。

比如去年,我市归集全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生产经营4方面数据,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发“工业绿效码”应用并上线。

通过“工业绿效码”,实现企业赋码评级、绿色诊断服务、绿色技术推广、绿色人才培养、绿色金融支持等数字化应用“一码通”,为全市1000余家制造业企业提供赋码服务,开启数字化和绿色化“双化协同”。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在“工业绿效码”助力下,目前全市国家级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9.5%,累计发放绿色贷款3000万元,节能6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近100万吨,为全市工业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2025智博会上,我市上线“工业绿效码2.0绿色生态矩阵”,以系统思维破解工业绿色发展痛点,通过整合“数据、金融、园区、工厂”4类核心资源,形成“数据筑基、金融赋能、园区示范、工厂实践”闭环生态链,为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全周期、多维度支撑。

“工业绿效码2.0版本围绕4类核心功能进行全面升级,将成为推动全市工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最强大脑。”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称,“工业绿效码2.0绿色生态矩阵”并非单一的平台升级,而是我市建立工业绿色生态体系的关键一步。新版工业绿效码的绿色评价功能将由“单一主体”向全领域拓展升级,节能监测功能将由“单一主线”向全过程覆盖升级,政策服务功能将由“单一主轴”向全要素赋能升级,能碳归集功能将从“单一主源”向全链条协同升级。

接下来,我市将以该矩阵为抓手,助力更多制造业渝企向“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加快建成国内工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025年上榜名单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