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规划立足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培育新功能,构建新形态,塑造新场景,推动城市“面-线-点”全局更新。
根据规划,重庆将以“两江四岸”为主轴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围绕重庆“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目标,谋划重要功能及空间布局,具体任务包括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合理确定人口密度、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交通组织、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六个方面。
被游客称为“重庆小曼谷”的渝北区紫薇路街景。新华网 耿骏宇 摄
以场景营城统筹中心城区城市更新
“重庆将以场景营城统筹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谋划有景有情、可触可感的美好生活蓝图,落实到每一个社区,惠及到每一位市民。”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规划处副处长李俐娟表示。
规划涉及的“重点更新区域”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老旧小区,包括2000年前建成的及部分不超过2005年底建成的确有更新需求的小区,重点将完善小区配套和基础设施,传承历史文脉,优化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修缮老旧建筑,促进社区治理。第二类是老旧商业区,包括传统商业区及周边区域。在更新过程中,重庆市将拓展商圈新型服务功能,优化商圈业态,突出商圈特色,推动传统商圈向智慧商圈转型升级。第三类是老旧厂区,包括部分待转型升级的工业、仓储、批发市场及老站场等用地。重庆将根据实际更新需求进行个案研究,原则上按照“一园一策” “一厂一策”的方式开展更新规划。第四类是老旧街区,包括历史文化城区、街区、名镇、传统风貌区等。对此,重庆将注重“把文化原色植入景区景点、融入城市街区”,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创新业态,讲好历史故事。
此次规划针对四类更新区域不同的现状问题及更新需求,分类提出了规划指引。如针对老旧社区交通不畅的问题,规划明确要完善次支路网,精细化组织重要路段及交通节点,强化“公交-步行”一体化,规范网约车、出租车落客点,新增步道、公共楼梯和电梯,开放局部建筑内部通道;在完善老旧社区的市政设施方面,要规范架空线路、促进管线下地,推进雨污分流、完善海绵设施,优化消防设施、应急避难设施布局等。
针对老旧市场更新,规划明确重点腾退内环内大型交易市场,腾退后优先增补公共功能,改善空间品质,增加次支路网,增补公共空间及步行通道,加强空间形态设计,融入周边城市肌理。
图为磁器口后街夜景。新华网 发
千年古镇焕新升级成为重庆城市更新的缩影
位于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是重庆特色文旅名片之一。今年6月29日,作为沙磁景区提档升级重点项目之一的磁器口后街正式开业。磁器口后街以“保护传承,提档升级”为理念,对巴渝千年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结合与保留,同时引入“文创+旅游”的沉浸式消费体验,还通过特色文化店铺、主题空间、艺术活动与文化产品等形式,让年轻人感受更多元的文旅体验。开业后,磁器口后街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千年古镇的焕新升级成为重庆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
据沙坪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沈艳丽介绍,沙坪坝区在编制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磁器口片区整体提升规划方案中,围绕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品位提升,用“微更新”的方式精雕细琢,通过规划引领,以磁器口这一个点的有机更新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在沙磁片区的城市更新规划中,我们坚持先把问题想清楚,谋定而后动。如果动作太大、用力太猛,反而会对城市文化产生破坏。”沈艳丽说。
据她介绍,在该片区的城市更新中,不少地方都体现了此次《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规划》中的“新理念”。如针对磁器口古镇交通不畅的问题,将原来的一条主要车行道改成了步行街,同时增加次支路网,提升片区的路网功能,对公交站场位置进行调整,让游客步行进入景区,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磁器口景区内疏外畅的程度。
今年正式投用的重庆1949大剧院,正在成为重庆红色文化的一张新名片。据介绍,该地块原来的规划用途是居住,本来应该搞房地产开发。沙坪坝区通过片区整体规划策划,对功能进行重新研究和优化提升,放弃了原来的房地产功能,增加了文化产业功能。
据介绍,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正有序推进。渝中区双钢路小区、南岸区长江村、北碚区新房子社区等老旧小区已完成提升,初展新颜;五大传统商圈更新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持续推进,增加了各类新业态、新空间,其他老旧商业街区也相继开展更新工作;已有重钢博物馆、印制二厂等多处老旧工厂、仓储等改造成功,成为老旧厂区更新的成功案例;以慈云寺历史文化街区故宫南迁博物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的更新也初见成效。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