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落实见成效

重庆汽车不断“圈粉”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正向我们走来

发布时间:2025-04-23 07:18
发布时间:2025-04-23 07:1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一厂区,智能机械手臂正进行焊接作业。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览山电子生产的LS-E14X系列车规级MCU芯片。(受访者供图)

两江新区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刚下线的问界M9在进行测试。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4年,重庆最亮眼的产业是什么?

从一组数据中可见答案: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其中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达26.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6.7%,拉动增长4.9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数据最为惊艳——产量达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

过去一年,“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成为重庆产业经济领域的“热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也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之无愧的“名片”。

一年来,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发展汽车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攻克汽车芯片、汽车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不仅实现“重庆造”汽车从经济型向高端化的跨越,还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力,加速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跃升

高端制造铸就新标杆

“史无前例!”

“赛力斯太超前了!”

3月30日,一则消息震惊汽车圈: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2025款问界M9先行者用户,参与赛力斯超级工厂动态路试测试。

这意味着用户能亲自参与自己车辆的工厂终检验收环节,直到认可了、觉得满意才提车。活动现场,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向用户交付新车钥匙。

之所以有信心开行业先河,是因为这款50万元级的“重庆造”汽车已成为高品质汽车的代表,不惧考验。

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历来被认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窗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兴海佩戴问界汽车标志胸针,走上“委员通道”。在答记者问时,他分享了以问界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爆款密码。

重庆汽车不断“圈粉”,成为中国高端汽车的代表,这在四五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由于产业链条长,上游可带动钢铁、电子、化工等行业,下游可带动仓储物流、汽车租赁、汽车金融等产业,一直以来,汽车产业都是重庆最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曾经的“重庆造”汽车,总是被贴上低端的标签——大家印象中都是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汽车。

好在新能源时代给重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突破机会。重庆汽车产业紧紧抓住电动化、智能化机遇,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为跳板,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重塑,实现“换道超车”。

尤其是在过去的一年,重庆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持续构建一流的产业生态,实现了产品向上、品牌向上、产业链向上的“三个向上”跃升。

数据来说话:2024年,重庆主流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突破23.6万元,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攀升至48.3%。其中,赛力斯旗舰车型问界M9全年销量突破15.1万辆,以黑马之姿在50万元以上豪车市场稳居第一,销量几乎是第二名宝马X5的两倍。

汽车产业的带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介绍,目前,重庆已构建起以国企长安、民企赛力斯两大总部企业为龙头,上汽、东风、吉利、长城等知名整车企业制造基地为骨干,比亚迪电池、宁德时代、华阳等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完整汽车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目标,正在从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不仅是汽车产业,在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重庆持续巩固全球产业地位。2024年,“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产量继续领跑全球,智能手机、服务器及功率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也实现规模化生产,功率半导体产能稳居全国前三。

先进材料产业发展也呈现集群化态势,不仅产业产值超过6200亿元,在车用轻合金、复合材料领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航空级钛合金无缝管、光学级有机玻璃等关键战略材料也纷纷完成国产化突破。

数智赋能

智能制造激活新动能

在重庆渝北,有一座全球最大的5G汽车工厂:宽阔明亮的工厂里少见人影,取而代之的是800余台智能化设备、1400余台机器人、650余台智能AGV(自动导向车)、200多个全自动化工作站,以及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44项行业先进技术。

凭借这些恍若科幻电影里的配置,这座工厂实现了关键工序100%自动化,6秒内可切换8种以上不同车型的生产,每分钟可下线一辆汽车……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背后,是长安汽车从“制造”向“智造”的华丽蝶变。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发生在整车厂,还传导至整个产业链。

实验室里,一台机器人正在给一块汽车玻璃涂胶,旁边的一台工业相机“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器人,好似监工——这是中科摇橹船为汽车生产线提供的智能视觉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

在生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渝江压铸基地,数百台机器人挥舞手臂,操作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打开企业数据管理驾驶舱,就能看到每个生产车间、每条生产线乃至每个产品实时、全面、精确的生产情况。

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再生铝企业顺博合金的车间内,智能分拣系统将废铝高效分类,熔铸成新的“工业血液”铝水。经添加其他成分调配后,这些铝水将供应给长安汽车,铸造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壳体。

在汽车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竞争的焦点。以龙头、“链主”企业为引领,全产业链的“智改数转”,推动重庆汽车行业跑出了“加速度”。

目前,重庆已建成汽车行业数字化车间340个、智能工厂50个、创新示范工厂11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和5G全连接工厂12个,全市汽车产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7%,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88%。

转型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例如,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投入2.2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拥有亚洲领先的离心机实验室和离心压缩机智造车间,获超过160项发明专利。今年1月,这家公司斩获行业内全球首座全流程AI赋能水机灯塔工厂称号。

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更为转型注入动能。近年来,重庆先后出台《重庆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重庆市迭代优化“技改专项贷”二十条政策措施(2024—2027年)》等政策文件。

据统计,近两年来,重庆推动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825个,新建数字化车间138个(累计1096个)、智能工厂39个(累计183个),新培育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7个、数量居西部第2,培育23个未来工厂,全球“灯塔工厂”实现零的突破。两化融合指数、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均居西部第一。

四链融合

创新生态培育新优势

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排布着密密麻麻的线路。这枚看似不起眼的芯片,在智能汽车上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要负责车身控制,包括座椅、门窗、灯光和数字钥匙等众多功能。

研发出这款芯片的,是重庆两江新区企业重庆览山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览山电子)。目前,该芯片已通过车规最高安全等级流程认证,并成功在合作伙伴的车型上实现联合调试和定点,进入量产阶段,今年内将在多款车上应用。

这一突破,着实不易。

为啥?打个比方,如果说消费级芯片追求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性能和功耗极致,那么对车规级芯片来说,则是“稳定压倒一切”,其修炼的更像是“金钟罩铁布衫”之类兼具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内功”。

一款车规级芯片,往往需攻克性能、寿命和安全这三道技术关卡,再通过7大类别共41项测试,最后通过一系列认证,才能上车应用。这也是为何国产新能源车能横扫66%全球市场,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率却不足10%的原因。

览山电子是如何做到的?

时间回到2022年。这家企业刚落地两江新区时,就秉承“研发自主可控,质量高于一切”的理念,在14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就有112人,占比80%,硕博占比47.7%。

在研发途径上,他们打破了传统“整车+零部件+芯片”三级供应链体系串行的研发模式,而是选择与包括长安在内的整车厂、零部件厂商形成“铁三角”同盟,以需求为导向展开并行研发,有效缩短了产品开发和上市时间。

览山电子总经理李涛介绍,他们目前已构建起全场景车规芯片矩阵,覆盖包括车门控制、座舱控制、电源管理等多个应用领域。

类似的案例在重庆汽车行业屡见不鲜。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起火爆炸难题,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三明治”复合集流体材料,为多家国内头部电池企业供货,并实现本地化应用。

瞄准车身轻量化,重庆数元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无涂层、免抛丸热成形高强钢LumiSword,打破国外专利限制,已有不少车企排队等待合作,今年有望大规模上车。

此外,重庆还支持整车龙头企业联动科技型领军企业,跨界协同开展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组建产业创新综合体,培育一批中试平台,汽车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

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构建起发展“护城河”。其中,资金链与人才链的融合不可或缺:渝富集团以产业母基金为抓手,累计完成赛力斯、阿维塔等10个产业龙头投资,带动投资总额919.15亿元;阿维塔和华为联合组建超过300人的工程师团队,投入到阿维塔下一代车型的联合共创中。

成果转化同样亮眼——西永微电园入驻芯片企业研发各类汽车芯片达203款,其中101款已量产供应整车厂,85款进入工信部推荐目录;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齐全,整车主力产品普遍达到L2级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整体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按照规划,到2027年,重庆将建成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王志杰表示,重庆将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协同跨越”行动,不断提升“四链”“四侧”协同能力,进一步围绕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品牌提升六个方面,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与此同时重庆将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引领,带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他产业的壮大、集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