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落实见成效

携手共进 握指成拳 双城经济圈城市群后劲无穷

发布时间:2025-04-23 07:14
发布时间:2025-04-23 07:1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位于江津油溪刁家坪的金刚沱泵站地面站,它是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上游最大泵站(摄于2025年3月19日)。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合璧津高速公路通车,车辆在璧山西收费站通过(摄于2025年2月28日)。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市民正在“川渝通办”窗口办理相关事宜(摄于2024年12月25日)。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培育城市群,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3月31日10时许,随着启动键按下,草街泵站机组迅速启动。180秒后,一股股清澈的嘉陵江水流入草街高位水池,2小时后汇入璧山区千秋堰水库,标志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嘉陵江干线全线通水。

至此,璧山数十万群众吃水问题得以解决,数千家企业生产用水瓶颈就此打破。

渝西地区位于成渝城市群主轴线,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制约,区域内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重庆市水利局调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完成投资127.1亿元,将于年内全面完工并通水,有效改善渝西地区及北碚、九龙坡等部分中心城区生产生活用水条件,为成渝城市群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从2020年破土动工到2025年建成投用,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史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夯基垒台到整体成势的缩影。

5年来,川渝两省市GDP由2019年的6.9万亿增长至2024年的9.7万亿,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关口,奋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2个5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双圈”建设如何开创新局面?成渝城市群的崛起就是关键突破口。

数据显示,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增长至8.7万亿元,其中成都市、重庆主城都市区两大核极GDP占比超55.7%。这也意味着成渝城市群后劲无穷,特别是成渝中部地区正厚积薄发,孕育着潜力巨大的“中部机遇”,它将成为双城经济圈新的增长点。

产业集群挺起“脊梁”

3月21日,长安汽车品牌欧洲发布会在德国召开,长安汽车旗下三大品牌9款新车正式亮相,吹响大规模进军欧洲市场的号角。闯入欧洲,尤其是汽车工业腹地德国,长安汽车最大的底气莫过于高性价比和技术领先,其中自主可控的供应链是关键。

“目前,长安汽车三分之一的供应商来自四川,未来,60%—70%的配套厂商将出自川渝,两地产业链正实现深度融合。”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

比如,汽车变速箱电磁阀,就是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山工业)与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临精工)携手攻关的重大成果。

“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升温,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汽车变速箱电磁阀却长期被外企垄断。”青山工业副总经理王海兵回忆,当时,企业所用电磁阀都是进口,每件售价高达400元。

寻找国产替代,成为青山工业的“执念”。

多番接洽,2017年,青山工业与位于绵阳的富临精工达成合作,一起来啃这块硬骨头。“从产品概念,到电磁阀压力振摆等技术攻关,再到产品试制,我已经记不清搞了多少次技术研讨,跑了多少次璧山工厂。”富临精工项目管理高楚羽告诉记者,经过5年努力,电磁阀终于在2022年实现量产,成功摆脱进口依赖,实现产品技术自主化。

2024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水涨船高,去年,公司对青山工业的电磁阀销售收入达到1722万元,较2023年增长153%。”高楚羽透露。

事实上,青山工业与富临精工的“牵手”,只是川渝汽车携手共进的一个剪影;而璧山与绵阳的双向奔赴,也只是成渝城市群“握指成拳”的冰山一角。

以长安深蓝SL03为例,宁德时代四川宜宾工厂为其提供动力电池,四川建安工业雅安工厂为其配套悬架后轴,四川瑞可达绵阳工厂配套连接系统。

数据显示,当前,川渝两地共集聚60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实现全覆盖,成渝城市群正积极抢抓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风口,以产业重构挺起“中部脊梁”。

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渐成规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也成为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

拿先进材料产业来说,在涪陵,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企业华峰化工生产线上,白色的己二酸产品从这里源源不断销往全球,2024年涪陵区材料产业产值1388亿元、占重庆市比重超1/4、保持全市第一;

在长寿,千亿级天然气化工新材料基地正加快建设,开工国际复合40.8亿元高性能玻纤、三美29亿元氟化工一体化等重点项目51个,投产巴斯夫MDI一体化(扩能)等项目58个,达产后可新增产能237.2亿元。

基础设施贯通“动脉”

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人头攒动,3月10日,荣昌互通主线桥桩基施工现场一片紧张忙碌,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工程荣昌段项目正“火力全开”。

事实上,成渝高速于1995年建成通车,是中国西南地区首条高速公路,曾被称为“西南第一路”。

“这条高速公路也成为连接重庆主城、永川、荣昌、内江、资阳、成都等主要经济节点的重要通道,是联通成渝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经济社会跃迁,成渝高速沿线车流量日趋饱和,一些路段呈常态化拥堵,改扩建工程势在必行。

2024年8月21日,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带动沿线高新区、璧山区、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事实上,成渝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一直是制约成渝城市群崛起的一大掣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钟华就曾提出:“成渝地区互联互通仍有短板,毗邻地区路网连通性不足,枢纽辐射带动力有待增强。”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曾经的基建短板,正变成当下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瞄准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等关键领域,川渝滚动实施共建重大项目,2020年至2024年共建项目从31个增至300个;项目总投资从5836亿元增至3.6万亿元,推动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成投运。

就在2月28日,合璧津高速实现全线通车,与渝遂复线、江泸北线等在建或已建的6条入川高速互联,构建起辐射四川的“高速扇面”,助力江津、璧山、合川在新能源产业、汽摩配集群形成“半小时配套圈”,助推重庆火锅食材产业构建“1小时冷链网络”,为沿线旅游产业带来新机遇。

当前,成渝城市群交通“大动脉”正加速贯通,一张川渝共建水陆空“路网”全面铺陈开来。

从“陆”上看,川渝间在建和已建成高速公路通道达21条,远景规划至39条;已建成铁路通道6条,正联合建设成渝中线、西渝、成达万和渝昆高铁,“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蓄势扩能;25条跨省城际公交有序运行,基本实现毗邻区县全覆盖,“断头路、瓶颈路”加快消除,毗邻地区农村公路加速缝合。

从“水”上看,位于忠县的长江上游首个万吨级码头重庆新生港开港,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通航,嘉陵江干流四川广元至重庆朝天门段15个梯级全部联通,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基本建成。

从“空”中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项目全面投用,重庆璧山机场预计“十五五”初期开工、力争2030年建成,万州机场航空口岸开放基础设施、黔江机场跑道延长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

公共服务释放“引力”

“李院长,听说您回来了,我来看看您。”3月初,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李小凤回广安邻水探亲,闻讯而来的邓丽萍(化名)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要不是您,我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原来,36岁的邓丽萍,曾在2年前,遭遇人生难关。

“那时候,我动不动就想哭,神志恍惚。”邓丽萍回忆,大家都认为我得的是焦虑抑郁症,在县里几个医院看过,吃了一个多月药也不见好,严重时连孩子也没法照顾。

“听说邻水县人民医院来了个重庆专家,你去试试。”一个亲戚给邓丽萍支招。

彼时,川渝正加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重医附二院与邻水县人民医院建成全国首个跨省域紧密型医联体,李小凤挂职副院长,并开设名医工作室坐诊。

通过脑电波检查,李小凤很快发现问题,“高度怀疑是脑炎”。为了确诊,李小凤为邓丽萍安排了腰穿,将脑脊液标本送至重医附二院检查。

但看似简单的标本送检,在以前却并非易事。

原来,邻水县人民医院没有冷链物流系统,标本无法转运,更没有固定的检验合作机构,标本一度无处可送,“有时,病人就为了做检查,不得不跑到重庆或者成都求医。”

随着医联体的建立,上述难题迎刃而解。病情快速确诊,邓丽萍终于得到对症治疗,很快得以恢复。

“既没到处奔波,又没花冤枉钱,我在家门口就把病治好了,真幸运。”邓丽萍感叹。

事实上,邓丽萍的幸运并非个案。“虽然,我回到了重庆,但第二批挂职队伍已进驻邻水,远程会诊系统也已全面投用,邻水的患者看病不出县正在实现。”李小凤介绍。

而邻水与重庆的这次“牵手”,正是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生动实践。

“对成渝地区中小城市而言,年轻劳动力流失是发展最大瓶颈。因此,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等公共服务配套,把年轻人留下来尤为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云中曾指出,如此,商贸消费才有活力,产业落地才有支撑。

瞄准这个方向,近年来,川渝着力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孕育成渝城市群加速前行的新机遇。

比如,在医疗资源共享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院区建设项目加快实施,该项目总建筑规模19.0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2.06亿元,规划床位1000余张,有效解决群众跨区域就诊难题,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在文化教育协作方面,成渝城市群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持续提速,比如,广安与重庆渝北区、合川区发起成立教育共同体,广安市武胜县与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签订协议共建龙女湖中学。

在养老资源共享方面,川渝建立起养老服务共建共享合作机制,仅2024年两地就联合培训养老服务人才2000人,毗邻地区养老服务机构正探索跨区域、连锁化布局,规模化开展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在促进就业方面,川渝促进联合开展创业培训和网络招聘活动,比如,自2022年以来“川渝送岗·双圈有我”系列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7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3万人次。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