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续12年保持人口净流入的区县,璧山既是重庆中心城区向西发展的首站,也正努力成为带动成渝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支撑。除了拥有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态、蓬勃的产业,璧山还着力打造高效能治理示范地。
10月底,记者走进璧山城乡,对该区深耕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提升基层智治体系实战效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高效能治理示范地的做法,进行观察。
昔日“空心村” 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田间巨大的艺术装置、猪圈改造而来的餐厅、石砌牛舍变成了茶室……在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莲花穴艺术院落,随处可见艺术范。很难相信,几年前这里是一个“空心村”,屋舍久无人居、到处断壁残垣、环境破败不堪,整个村子只有几十名留守老人和儿童。
2024年10月25日,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人居环境优美。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2024年10月25日,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小朋友在昆虫王国游玩。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去年,将军村和旁边的喜观村共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春天踏青、秋日郊游的时候,一个周末就有近2万人前来游玩。”七塘镇宣传干事佘林川告诉记者,喜观村过去的村容村貌和将军村类似,也是一个“空心村”,随着近年来乡愁幺滩、向家院子、昆虫王国的相继打造,两个村子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52岁的甘遐学是将军村三组村民,同时也在莲花穴一家咖啡店打工。
“我在璧山城区做了20多年皮鞋,4年前回到将军村,在距离家门口几十米远的地方实现了就业。”甘遐学告诉记者,咖啡店是四川美术学院联合村里开设的,日常由她负责运营,每月可领取2800元工资。随着近年来到将军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她又“重操旧业”,在咖啡店里辟出一个小小角落,制作皮质挂件等手工制品,运气好时,一个周末就要收入2000多元。
从破败萧条的“空心村”到游客络绎不绝的“旅游村”,将军村改头换面的背后,蕴藏着一本经济账。
“3年来,我们陆续投入了2000多万元进行打造,仅过去一年的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佘林川介绍,从2021年开始,他们结合人居环境、村落文化、本地特色,在将军村打造了博物馆、美术馆、乡村剧场、七彩稻田等十大主题核心艺术区,与村民共建特色民宿、土特产售卖、特色餐饮、非遗手工艺制作等乡村互动区,实现了“艺术介入乡村,乡村成就艺术,艺术振兴乡村 ”的共赢。以将军村及周边村落为依托,今年上半年,七塘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
“数智模式”助力 9分钟处置森林火情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数字经济展示中心,记者被其中的森林防火智能监控系统吸引,它助力璧山开启了森林防火“数智模式”。在今年9月的一场实战应用中,该系统将发现火情到现场处置完毕的用时,缩短到9分钟之内。
2024年10月25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数字经济展示中心,智能化声光电融合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着璧山区网络安全、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等多产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情况。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璧城街道高石坎村附近发现烟火,请立即处置……”当天晚上8点,一阵急促的火情监测警报声响起,璧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心值班人员立即通过大屏锁定位置,并将报警信息推送至“一长三员”网格责任人。经现场核查发现,烟火由村民野外违规用火造成,所幸并不处于重要林区范围,护林员很快将火扑灭并向其宣传了森林防火政策法规。
“璧山森林覆盖率43.97%,森林防火被视为重中之重。”璧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华珥榛告诉记者,这套预警系统结合辖区森林资源情况,借助5G、大数据、视频AI算法等技术,利用烟火识别传感器、高空云台双光谱视频等设施,实现24小时火情监测、自动报警、坐标定位。
比如,系统所包括的48套高空云台双光谱视频监控、263台地表火探测器,能够将捕捉到的实时视频图像分解为多个图层进行高速运算,利用大数据分析与自动甄别技术识别火情特征,不仅识别率高达99.5%以上,还能把火情发生的具体位置锁定在100米范围内,极大提高森林防灭火工作效率。而且在明火扑灭后,针对腐殖层、石瓦缝、过火树心等隐蔽处仍然可能存在的火点,系统也会仔细甄别,直至其全部熄灭。
此外,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数字经济展示中心的六个展区,还运用高科技、智能化声光电融合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璧山区网络安全、元宇宙、数字文创、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等多产业高新技术发展情况,涵盖了中科曙光、国科量子、奇安信等47家企业,彰显了璧山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果。
一场院坝会 “照亮”村民5公里出行路
“建议安装太阳能路灯,这样既能把路照亮,还能节约电费。”10月15日,璧山区青杠街道梁山村茶话室,一场“三级院坝会”正在举行,当着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的面,村民卢邦中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2024年10月25日,璧山区青杠街道梁山村茶话室,村干部正在此接待群众。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原来,梁山村温双路、青鹿路等乡村道路,由于原有规划不尽合理、设施年久老化失修,有5公里的道路要么路灯忽明忽暗,要么间隔拉得太长,影响群众出行。
“这个问题确实是村民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这场院坝会,我们就来商量一下细节。”梁山村党总支书记杨庆接过话头。璧山区民政局和青杠街道当场决定,在梁山村实施太阳能路灯安装项目,并初步拟定了在辖区5公里道路每隔100米就布设一盏路灯的方案。目前,这一在院坝会达成的民生事项正在积极推进中,这批路灯也将很快安装完成。
土墙屋、水泥坝、芭蕉树……记者在梁山茶话室看到,这是一所依托闲置民房改造的“三级院坝会”综合应用场景。所谓“三级院坝会”,是璧山区近年来制度化推动区级、镇街、村社三级党员干部走进院坝,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围一张桌子聊家常、解难题的一项举措,路灯不亮、道路不通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大家在现场就能“把脉开方”“就地解决”。
“我们希望在乡音土语、摆龙门阵的氛围中,让‘三级院坝会’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群众在“三级院坝会”中反映的问题诉求,都会形成收集-办理-反馈的闭环机制,并有相应的办理时限要求。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召开“三级院坝会”15383场,解决问题事项10418条,诉求响应率、事项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均在90%以上。“三级院坝会”也逐步成为璧山区宣传政策的讲堂、收集民意的渠道、调查研究的载体、助推发展的平台、锤炼干部的熔炉。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