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江北嘴新金融大会上,伦敦金融城董事协会与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12月17日,2024中国(重庆)丝绸时尚消费节暨中国丝绸大会在观音桥商圈开幕
海尔COSMOPlat智能+5G互联工厂
重庆市数字产业示范园
11月1日,重庆市江北区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推介会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深圳市举行。会上共签约2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金额达196亿元。短短一个月后,江北区再度迎来重大招商成果——12月12日,中国中铁旗下的中铁物贸集团智慧物流全国总部项目落户江北;12月13日,北京人寿与江北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险资入渝江北样本。
中国中铁,堪称央企中的“巨无霸”,此前,中国中铁西南区域总部、中铁科创基金项目均落户江北。持续加注江北,中国中铁此次落户的中铁物贸集团智慧物流全国总部项目,将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完善供应链服务链条,立足西南、辐射全国,为中国中铁全系统提供采购管理全流程信息化集成服务。
北京人寿首次落子西南,在江北设立分支机构,将加快该公司在西南地区保险业务布局、拓展,以科技领先、专业支撑、资源整合、品牌服务,实现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均衡发展,助力重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这一年,江北区像中铁物贸集团这样的大项目,可谓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兵装集团融资租赁、行云集团西南总部、天云数据西区总部、万洋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山丹制造基地……全年落户重点企业130余家,签约金额超1100亿元,此外,还蓄集了投资额20亿元以上重点在谈项目60余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企业项目200余个。
营商环境好不好,主要看企业愿不愿意来。区域经济发展成效如何,招商引资是最直观的指标。回望即将过去的2024年,江北区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先行示范区为目标,落实“13457”总体发展思路,夯实提升现代金融业、商贸流通业、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等“四大支撑”,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策马扬鞭、高歌猛进。
机构、功能、人才“三集聚”
上市企业数量、市值均居全市第一,金融资产规模占全市近二分之一
一场行业大会,参会嘉宾阵容可以强大到什么程度?
11月28日举行的第五届江北嘴新金融大会,参会者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欧阳卫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等。
一众专家学者齐聚江北,为重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献计献策。江北为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在全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进程中,江北推动多个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区内设立功能性总部,并实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产业多牌照发展。目前,全区入驻金融机构数量约500家,较2020年末增加12家,其中全国及区域性金融总部机构98家,银行机构约200家、证券机构约50家,保险公司70家、期货公司16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资源集聚,势必对各类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发挥出巨大的带动作用。例如,在仅有6平方公里的江北嘴西部金融核心城,如今已入驻企业5800余家,集聚全国及区域性总部机构86家,拥有世界500强企业44家,中国500强企业47家,已建成商务楼宇82栋,年税收超亿元楼宇32栋。
如果说机构集聚意味着金融产业量的提升,那么结构的优化,则是质的飞跃。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肖忠意认为,江北区通过金融市场结构的持续优化,显著提升了金融产业的质量,增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以绿色金融为例。今年三季度末“885”考核生态报表“实体经济绿色贷款”,江北晾晒指标结果值为7.17%,高于全市指标值1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超1700亿元,稳居全市前三,增速近10%,余额增量占全市近7%。截至目前,江北累计发行企业绿色债券185亿元,今年新发行绿色金融债券50亿元,辖内重点金融机构主承销重庆首笔熊猫绿色债券5亿元。
和机构集聚一样,功能集聚、人才集聚,也是江北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关键招式”。
就功能集聚而言,江北首创打造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西部金融培训中心、重庆金融会展中心“3个中心”,以及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数据交易中心、重庆金融博物馆等机构,深化央地共建金融党建先行区,推动“红金渝”等“金招牌”成了“金名片”。
其中,西部金融会展中心集数字化展厅、国家金融信息平台西部中心、金融超市和会议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了公证、调解、仲裁、律师、诉讼、警务等优质法律服务资源,精准对接金融机构法律服务需求。后者成立两年来,累计受理案件15万件、涉案金额214亿元。
就人才集聚而言,江北率先建设西部金融中高级人才培训中心、江北嘴博士后创新创业园,集聚科研工作站12家。今年的江北“金种子计划”,募集重庆农商行、西南证券等16家金融机构共102个岗位需求,共吸引超3000人次、1024名实习生报名。
机构、功能和人才“三集聚”,集出了江北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数据显示,目前,江北区金融资产规模占全市近二分之一,金融机构占全市四分之一,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占全市五分之一,上市企业数量、市值均居全市第一。
核心指标位列西部第一,跻身全国商圈第一方阵
观音桥商圈“三个翻番”指日可待
12月17日,商务部“国际丝绸消费季”系列活动之一——2024中国(重庆)丝绸时尚消费节暨中国丝绸大会在观音桥商圈盛大开幕。活动成功吸引参展蚕桑丝绸企业38家,其中全国知名企业近20家,通过“东绸西固”项目推介、“丝韵风尚·她力量”主题演讲、系列沉浸式互动体验,有力推动传统丝绸文化和现代时尚潮流融合发展。
满壁透亮晶莹的香水瓶在灯光的照耀下,绚丽而优雅,经典干邑的绝妙味道混入香氛特调,让人体会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松弛感——这样的极致体验,来源于法国奢华香氛品牌KILIAN凯利安位于观音桥的重庆首店。
10月30日,在观音桥星光68广场,20多家国际香化品牌首发亮相,除了KILIAN凯利安,还有欧莱雅集团旗下高奢护肤品牌法国卓越护肤世家CARITA、雅诗兰黛集团旗下法国殿堂级沙龙香氛品牌馥马尔香水出版社、日本高端专研护肤品牌TAKAMI,以及高奢美妆品牌BURBERRY美妆等一众国际顶级高端品牌的重庆首店。
国际顶级大牌纷纷把首店开在了观音桥,背后是江北区谋求商贸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首发经济。
作为重庆首批首发经济集聚区,今年以来,观音桥商圈新引进Boucheron、KENT & CURWEN等区域品牌首店90家,开展首展首秀84场次。目前,这里已聚集30余个全球顶级奢侈品牌,200余个国际知名潮奢品牌,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超1496个。
以首发经济吸引消费者前来“尝鲜”,既有的传统消费业态也在通过迭代升级,持续焕发光彩。
例如,位于观音桥环道上的“我在重庆”大屏,在去年国庆爆火后,江北区进行场景美化、基础设施优化、品牌调整,打造了“我在重庆”主题大街区。7月19日正式开街以来,街区以日均超10万人次的到访量一跃成为重庆名片,冲上抖音重庆榜TOP1、微博热搜第2位,全网曝光量超10亿。
花式玩法层出不穷,吸引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非去不可”。今年国庆假期,观音桥商圈单日人流量突破105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随着中環万象城、空中连廊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提速建设,观音桥商圈面积、人流量、销售额“三个翻番”指日可待。锚定世界知名商圈目标的观音桥,未来可期。
在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洪竞科看来,做大做优观音桥商圈,以大商圈引领大商业,正是江北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的经验做法之一。“观音桥商圈通过迭代国际化、主题式、体验式三类消费场景,依托招商、促销、服务三方商业平台,升级交通、生态、游购三大营商环境,在人气、销售额等核心指标上位列西部第一,跻身全国商圈第一方阵。”洪竞科说。
江北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的另一经验做法,是以大枢纽服务大流通。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内外联动,以枢纽为支点撬动内陆开放新局面。充分发挥重庆与新加坡带动西部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双枢纽”功能,成为重庆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项目的新典范。
此外,江北还坚持探索创新,为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例如,该区今年新增对外开放领域创新案例6个,特别是落地全国首笔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为内外贸企业融资开辟新途径。又如,全面落实“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推动“江北造”参与全球竞争,今年1—10月,全区出口汽车超25万辆,同比增长 49.1%;江北直管区完成进出口额265.4亿元,同比增长27.6%,总量居全市行政区县(除开放平台)第一。
以大商圈引领大商业,以大枢纽服务大流通,以大创新驱动大贸易,近3年,江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1%,限上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超38.3%,商品销售额总量稳居全市第一。1—10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503万美元,同比增长1125%,新增外资企业47家,占全市总量超七分之一。
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规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高达48.3%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一则重磅消息不胫而走——深蓝汽车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四大战略,“深蓝”汽车品牌可谓是意蕴深厚。深蓝汽车不辱使命,首款车型上市仅33分钟就达成1万辆订单,创下了行业最快速度。按照既定战略,2025年,这款车型有望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加速向世界一流电动车品牌迈进。
一路凯歌高奏的深蓝汽车,其实是江北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1月至11月,该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4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15户新升规企业产值增长75.3%。规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8.3%,园区产业集聚度提升至95%,“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实现量质齐升。
在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卢向虎看来,江北工业经济亮眼的发展成效,主要源自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引领,源自对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有力推动。
先来看产业路径的选择。《江北区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了“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格局,即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2个主导产业集群,软件信息服务、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2个支柱产业集群,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4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配套布局11个“新星”产业集群。可以说,江北是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从一开始就高举高打,全面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再来看市场主体的培育。针对长安、海尔、赛力斯、奥特斯科技、中车长客等领军(链主)企业,江北实行“一企一策”重点培育,累计培育百亿级工业企业4家、50—100亿级企业2家、20—50亿级企业4家。
抓住链主或龙头,才能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通过实施“大手牵小手”行动,江北常态化形成“规上工业企业发展需求清单”,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链匹配能力和供应能力,搭桥建立与龙头企业的专项对接渠道。今年以来,江北区共收集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信息90余条,通过长安、海尔等“链主”企业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实现汽车与电子产业链链融合。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江北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出台了《江北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财政资金优先保障科技政策的兑付。这项优惠政策,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载体建设、研发投入补助、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环境等方面,鼎力支持企业创新。
有创新成果,最终要落实到产品上,还有赖于智能制造。为此,江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滚动实施智能制造咨询诊断,为企业提供“咨询评估+实施优化+金融配套+后续评价”闭环服务。同时鼓励汽车、电子电器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以“生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制造单元,完善梯次化培育体系,逐步实现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转型。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北累计推动建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优秀场景9个,全市先进级工厂4个、创新示范工厂4个、双化协同工厂1个、智能工厂15个、数字化车间35个,全区规上工业平均装备数控化率81.3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83.25%,设备联网率82.35%。
数字产业“12345”集聚效应显现
规上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速全市第一
今年前三季度,江北规上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119.4亿元,同比增长113.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拉动全区GDP增长1.8个百分点,成为第二大经济增长动力,拉动全市规上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10.6个百分点。
1—10月,江北规上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159.1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居全市第一。
数字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引擎。江北这样一份“傲人”的成绩单,是如何取得的?
在重庆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樊自甫看来,首先是通过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有力提升了数字产业发展能级。
其中,就产业园区载体建设来说,江北打造了全市首个市区共建重庆数字产业示范园、全市首个数字重庆应用开发中心,推动数字产品制造以及数字内容、金融科技、高端软件、数据资产全产业链“四大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数字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重庆数字产业示范园,如今已集聚软信企业100余家,楼宇使用率达85%,营收规模超100亿元。
就产业创新平台的布局来说,江北建设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渝快办”运营中心“三大中心”,成立数字赛道研究院,谋划组建中新国际贸易研究院、中新国际数据合作实验室等产业创新平台,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有效激发全区数字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就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构建来说,江北建立顺畅高效的“研发+转化+投资”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区域综合性中试中心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催生数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数字产业新增长点。
樊自甫认为,江北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二大经验做法,是突出应用场景牵引,打造协同共生产业生态。该区把场景开放作为引企业、聚资源、强产业的关键抓手,健全常态化场景开放机制,累计发布应用场景开放清单超270个、软信企业供给目录清单100余项,“满天星”行动计划应用场景开放年度考核全市第二。
尤其是在场景开放方面,江北创造了多个全市第一。例如,率先推动长安等国企开放场景,率先设立并运营数字重庆应用开发中心。通过场景开放,江北加快构建起了数字生态,有力促进了金融科技、数字内容、高端软件、数据资产全产业链“四大产业”的集群发展。
第三大经验做法,是培优育强数字企业,做大优质市场主体底盘。江北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头部总部作为“第一支撑”,不断壮大优质市场主体规模。
如今,该区已集聚懂车帝全国总部、360西部总部、抖音西部总部、滴滴西南总部、紫光南方云、长安车联等龙头企业,规上信息服务业企业由20家提升至目前40家,两年实现翻番目标。
其中,去年以来新升规入统的11家软件企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0.3亿元,占整个规上信息服务业营收的84%,同比增长52倍,对全区、全市规上软信产业增长支撑带动明显。
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以场景牵引打造产业生态、培育壮大数字企业,多管齐下,如今的江北,数字产业已经形成“12345”的集聚效应和协同发展格局——
1即市区共建的重庆数字产业示范园“一大平台”;2即懂车帝全国总部、360西部总部“两大龙头”;3即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渝快办”运营中心“三大中心”;4即金融科技、数字内容、高端软件、数据资产全产业链“四大产业”;5即规上软信产业营收规模及增速、网络零售额、电子商务交易额、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数字经济场景开放“五个全市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