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功能区、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区位优势明显,产业支撑强劲,生态环境宜居。近年来,璧山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标准,深度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和风细雨、首违不罚”服务理念,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向发力,以永不满足的韧劲,勇立潮头的闯劲,永争第一的拼劲,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9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66.6亿元、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4.3亿元、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2.6亿元、增长6.3%,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773.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6.7,增速9.4%,新发展经营主体0.9万户,总量达7.73万户;连续11年保持人口净流入。
璧山区城市风光
璧山区积极融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锚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智能装备、生命科技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四大产业培育工程。引育比亚迪、中国中车、中国长安、康佳、中科曙光等龙头企业,民营制造企业突破3700户。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聚集上下游规上企业141家,引进比亚迪动力电池及其全球总部、中车恒通新能源客车等多个重大项目,聚集青山工业、蓝黛传动等400余家新能源汽车链条企业,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关键零部件、光电显示入选国家特色产业集群,1—10月,实现产值475.6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三大主导产业,现有平创半导体、宇海精密、大泰电子等230余家电子信息链条企业,先后聚集“芯屏器核网”产业链条规上企业82家,中科曙光位图1号GPU芯片顺利流片,康佳Micro LED高清显示技术与国际同步,初步形成“智能终端配套+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智能装备领域,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00余家,智能装备产业规上企业达到79家。红宇精工铸造国之重器、守护国家安全;迹量科技加速纳米3D光学检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突破纳米级分辨率工业检测国际技术封锁;大江动力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产品享誉海内外。生命科技领域,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的中新生命科技城落户璧山,AFC、BNCT核医疗、华道生物、希尔康、尤博瑞等优质项目相继落户,全面推动生命科技领域再上台阶。
比亚迪“刀片电池”首发工厂生产车间
吸引企业落户璧山,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优质服务,璧山区围绕企业“初创引导、成长扶持、成熟巩固、转型提升”四个阶段优化服务,以对标顶格标准,集聚政策,集聚资源,集聚力量为核心,全力开展企业全过程服务机制改革。
启梦新程:
初创引导服务,点亮企业未来之光
浙江凌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志新能源)是一家新能源锂电池用有机硅组件制造企业,是国内主要新能源电池制造企业的供应商。凌志新能源董事长陈世龙表示,璧山营商环境很好,吸引了一大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在这里集群成势,我们将公司首个省外生产基地落户璧山,就是看中了这点,这将更有利于我们拓展业务、辐射西南、扩大影响力。
对于此类初创引导的企业,璧山区聚焦企业初创阶段规律,从企业建设、要素保障、企业孵化三个方面用力,托举企业破壳而出,点亮企业未来之光。
全力推进建设手续时限、环节缩减。有序推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即办即取”改革,存量房转移登记平均30分钟内办结。全面推行“多测合一”及分阶段整合测绘事项改革,测量事项压缩60%。进一步优化建设领域审批流程,并联审批事项减少17项,审批部门减少为3个,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帮代办率近100%。中建一局重庆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9月,公司拟在璧山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急需当天取得营业执照,璧山区提供延时服务,全程指导准备资料,当晚9点就将营业执照送到企业手中,给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企业服务专区提供延时服务,将营业执照送到企业手中
持续完善要素保障体系。加快优质人才资源集聚,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牵引,出台“人才十条”,创设“璧玉计划”,设立“璧玉·人才季”,高标准实体化建设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创新推行人才工作“书记项目”赛马比拼。截至目前,全区纳入人才分类目录管理3633人,人才资源总量超12.9万人,1—10月,帮助2140家企业达成就业意向9566余人。电力保障日趋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用户侧储能项目,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10.13万千瓦、用户侧储能6.46万千瓦,电网侧储能4万千瓦。金融保障特色鲜明,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双向发力。全市首创“拥军信用贷”强化支持拥军工作,全市首先印发《璧山区“人才银行”工作方案》,完成全市首笔“新重庆人才贷+认股选择权”项目;打造璧山区“八大资金池”特色融资品牌助力经济发展,截止10月,累计支持1479家次企业,发放贷款1783笔,发放金额约82.4亿元。
持续深化孵化器高质量转型行动。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总结推广“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院经济获评改革创新奖提名奖、入选国务院督查肯定清单。建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充分发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带动作用,累计孵化落地57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转化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733项。璧山区现有国家级孵化器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7个,市级区级研发平台194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进入国家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范围。
蓄力前行:
成长扶持服务,铸就企业崛起之翼
重庆德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专注于精密机械生产,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数控转塔式六轴高压清洗机床,一举打破国外垄断。总经理廖建介绍,近几年公司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已历经三次扩产。然而,几年前,公司还只是一个仅由三人组成的小研发团队,面临着场地缺乏、资金不足等诸多困境。璧山区政府通过“企业之家”了解到公司情况后,主动提供1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并协助寻找到400多万社会融资,解决了场地难题和资金压力。当研发团队成功产出样机后,又遭遇产品打不开市场的难题。这时,璧山区政府再次伸出援手,主动为公司提供信用担保,并带领公司参加各种推介会和展会,帮助公司提升知名度,从而使得订单源源不断。
对于此类成长扶持的企业,璧山区聚焦企业成长阶段规律,从政策支撑、诉求满足、政务服务三个方面用力,哺育企业羽翼渐丰,铸就企业崛起之翼。
构筑全维度政策矩阵。推动惠企政策直通、直达、直感、直享,全链条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消化、深化和转化,精心搭建“集成、精准、高效”的惠企政策体系,从产品推介、产业升级、创新赋能、人才支撑等多个维度构筑起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的政策矩阵,持续为企业“增效益、降成本、减负担”,全面护航企业发展。
迭代升级“企业之家”2.0赋能经营主体。创新打造“璧商荟”,建强“企业之家”平台,扮靓“湖畔沙龙”活动,以优质服务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涉企问题诉求全流程闭环考核管理机制,推行标准化、机制化、常态化问题解决流程,实现解决问题“由点及面、由件及类”全方位提升,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明日之星”企业制度,广泛开展“千人助万企‘三送’活动”,向企业提供“一对一”“一对多”保姆式、网格化服务。1—10月,开展各类活动185余场;线上线下收集问题诉求3478个。“‘企业之家’精准高效赋能市场经营主体”工作案例获全国工商联系统2023年实践创新成果。
璧山区“企业之家”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一窗综办”“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扩面增效。强化园区服务,推广“审批代办”等特色服务,优化服务专员制度,建设24小时“政务e站”,打造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的政务服务新生态。
稳舵续航:
成熟巩固服务,夯实企业辉煌之基
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专注生猪全产业链,产品丰富,品牌影响力大。总经理张鹏表示,在璧山家畜肉食品加工项目中,全过程都得到璧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专人服务。特别是建设过程中,遇到劳务公司不法行为,璧山区政府专门成立工作组,短短3个月就完成前期复杂的工程清理及处置,保证项目及时重启建设完工。
对于此类成熟巩固的企业,璧山区聚焦企业成熟阶段规律,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外贸服务体系三个方面用力,推动企业跃起升空,夯实企业辉煌之基。
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璧山区纳入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达14家,帮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5亿元。强化合同履约保护,高效率办理涉企诉讼,设立“劳动争议源头治理示范工作站”,建立群众性劳动争议化解“5+N”联动机制,上半年,办结案件调解率38.58%,位居全市法院第2位。广泛运用“5G车载便民法庭”开展巡回审理,将“云上共享法庭”搬进“企业之家”,为企业搭建集跨域立案、在线出庭、法律咨询等一体化的诉讼服务平台。
璧山区人民法院赴某企业,组织签订劳动争议案调解协议
全力构建新型监管机制。深入推进清廉市场建设,深化“企呼璧应”清风行动,开展“联企、护企、助企”三项行动,持续纠治损害营商环境行为。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进涉企规范性文件清理,完善“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做到规范执法刚柔并济。持续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信用赋能企业发展愈发有力,璧山区成功创建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积极完善外贸服务体系。聚焦“稳规模、优结构”“稳存量、促增量”“搭平台、强调度”“优环境、抓服务”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用好外资外贸企业圆桌会议机制,建立重点外贸企业动态监测体系及常态化走访机制,强化“行政服务管家”与外资外贸企业日常沟通服务保障,大力实施“外贸转增攻坚”行动,深度参与RCEP合作、东盟合作、澜湄合作,持续推进“百团千企”行动计划,全力帮助指导企业拓宽外贸销售渠道。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18年23.5亿元增长至2023年70.9亿元,年均增长25%,2024年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破茧焕新:
转型提升服务,开启企业蝶变之旅
重庆群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有十多年历史的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彭明发表示,近年来,由于笔电行业不景气,企业订单持续下滑,迫切需要转型提升,但是苦于没有转型方向,企业经营面临巨大考验。璧山区“亿元专班”了解到我们的情况后,和我们一道分析和梳理可能的转型方向,通过对公司设备和技术优势的分析发现,正好可以为区内新招商落户的重庆日立亨科技有限公司配套储能电源壳体,帮助我们从传统的笔电行业成功转型到增长势头迅猛的储能行业。目前,公司产值相对去年同期增幅超过30%,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对于此类转型提升的企业,璧山区聚焦企业转型阶段规律,从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物流运输能力三个方面用力,助推企业鹰击长空,开启企业蝶变之旅。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力度,落实好“双倍增”行动计划,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累计达到2182家、417家,13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市级瞪羚企业。优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办理流程,前三季度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1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6亿元。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市教委签订科技创新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重庆市高校校友经济联盟,打造“高校团队+研究院+专精特新产业”的校地模式,有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23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拓展线上业务,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高标准打造“梦界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获批“东数西算”示范项目,世界级电竞战队“重庆狼队”落户璧山,国家A级专业电竞馆正式奠基;1—10月,直播电商等线上消费持续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20.3亿元,同比增长34.05%。
持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物流运输能力。持续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产业配套服务,加快建设内外联动的产业链供应链枢纽,坚持聚企成链、以链招商,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大强链补链力度,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持续提升物流运输能力,“1机场4高铁6轨道8高速”交通体系加速形成,物流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现有规上物流运输企业26家、3A级物流企业1家。
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执政理念、治理水平、行政形象的综合体现,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地位至关重要。璧山区将始终秉持“来了就是璧山人”的热情和包容,以开放的胸襟、一流的服务,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奏响激昂乐章。